想得开不如要会想
发布时间:2025-10-30 19:49 浏览量:3
看到一篇鸡汤文,内容是劝导老年人要想得开。只要想得开,日子就能过得开心惬意。文中“想得开”的代表人物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
蔡澜一生红颜知己众多,有过一段稳定的婚姻。他没有子女,是彻底的“丁克一族”。“我无儿无女,一点儿也不后悔。”面对记者采访,蔡澜不止一次这么说。
如今,蔡澜已经83岁,他变卖房产,在全海景酒店安度晚年,一度请了8个人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四大才子”中三位已经过世,唯有蔡澜健在。倪匡曾评价蔡澜:“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金庸称赞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只要想得开就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文章传递了这样一个观点。然而,稍有头脑的人都会悟出,蔡澜晚年幸福缘于早年“赚得多”。换作我,卖了“老破小”,去全海景酒店住不了多少天,钱就花光了,马上就能体验到赵本山小品里“钱没了,人还活着”的痛苦。至于请人照顾自己,普通老人可能一个也请不起。
侄子、侄媳曾是“丁克一族”的向往者,他俩婚后宣布绝不生儿育女。侄子的岳母很着急,但没有硬劝,更没有施压,她领着小两口去了一家平价养老院。
那家养老院是“医养一体”的,里面住的大多是失能老人。由于收费较低,一个护工要照料七八个老人。侄媳的姨妈就住在那里。
住在那里,老人无儿无女,丈夫也去世了。
侄儿的岳母说,其他老人的儿女会来探视,护工和院方不敢大意,万一生了褥疮什么的,那些儿女会找麻烦。姨妈没有这种“威慑”护身,护工忙不过来时,她便会首先被忽略,因而生存状况明显差于其他老人……
从养老院回来后,侄儿、侄媳改变了想法。他们知道自己将来大概率会像姨妈一样,而不是像蔡澜。
几天前看到一篇文章,劝人年过半百不妨断亲、断友,因为这些人“假得很”,全无用处。“试想一下,你重病卧床,这些亲戚、朋友,哪个会给你端屎端尿?”这么一想,与这些人绝交似乎很有道理。然而,转念一想,你会给亲友端屎端尿吗?你不会去干这些事,凭什么要求人家去干?
如今,相当多的人都没给自己父母端过屎尿,何谈亲友?亲友本来就不该以“有没有用”来衡量,只要价值观相近,见面还聊得来,“断”他干什么?大多数人晚年需要合群,只有极少数人发自内心地喜欢孤独。
人老了的确会想很多,但不应只追求想得开,更要想得透。不要看别人过得怎么样,要多想想自己什么情况。临近人生终点,已经没有了试错的机会,更要活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