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发现李氏家族墓地,惊悚乌龟镇墓,棺底现神秘图案

发布时间:2025-09-05 20:25  浏览量:2

很多时候,命运就在路边等着拦你一下。2022年初,湖北潜江的东南角,工地上一群干活的人正忙着埋管道,谁也没想到,这脚下的泥地里竟埋着“宝藏”。最先叫出声的是一个戴红帽的小伙子,他指着个头有大水桶那么粗的“石疙瘩”喊:“哎,这是不是王八?”眼尖的师傅们围上来一瞧,那造型、那神情――还真说不清到底算不算乌龟,只是这“爬行动物”的背壳中央竟有个方方正正的洞,像极了石碑底座。人群里有人低语,说这大约是“镇墓兽”,气氛突然就有点凝重了。

本以为是个稀奇的“石雕”,等考古队一来,事情彻底变了味儿。专家们围着这只石龟转了好几圈,脸上表情从狐疑到兴奋,再到神秘兮兮。其实,懂行的一下就猜出了门道,这不是寻常的乌龟,而是传说中“龙生九子”里那个力大无穷、爱背重物的赑屃。关于赑屃的传说,老人们常挂嘴边。有人说,龙见了乌龟,脑子一热,两个物种“联姻”,产下了这么一支强悍的后代。赑屃专门给大人物做底座,力能扛鼎、又被视作吉祥长寿的象征。古时候皇宫庙宇、甚至王爷坟头,总喜欢摆这么一尊,镇宅安魂、还能显摆气派。

说到这儿,当地的人就有话说了。潜江人向来迷信风水,谁家祖坟能有赑屃,简直祖宗冒青烟。别的地方有时候也能挖出石兽,但那种造型、做工能像这尊乌龟严肃庄重的,真不多见。有位上了年纪的老工人还一边搓着烟袋锅一边感慨,小时候只在县城大祠堂见过一次赑屃,不敢乱碰――这玩意儿,是“有身份人家”才配得的。

考古队心头有了数:地下大概率藏着规模非小的“老物件”。果不其然,第二轮勘探时,泥土中慢慢显出砖墙的轮廓。到3月底,深挖两米,还是摸不到底,比修地铁还谨慎。这期间,天公偏偏不作美,说干旱就干旱,说下暴雨就暴雨,一连三天的雷雨把探方搞得一塌糊涂。有一回,考古队连夜抽水,一边喊着别让“文物进水”,一边还得收拾塌方,忙到后半夜,连泡面都顾不上吃,人人都一脸“猝不及防”的模样。

别看现在大伙儿都喝不上自来水,可这座古墓偏偏“会漏水”,让人着急。好不容易抽光积水,专家才发现,这墓修得简直比现代房子还讲究。西边一抹弧线,东边却立得笔直,这种“天圆地方”的造型,正是明清特有――据说是模仿天人合一,祈愿死者灵魂升天。有意思的是,地表之下泥土像钢板一样结实,铁锹钻不进去。临时换上钢钎铁斧,又请来懂行的“老灰匠”出主意。

“水泥”其实不是水泥,而是明代的三合土:石灰+黄泥+细沙,夯实后凝成一体。据考古的老张说,他混迹砖窑二十年没见过这么硬的土,哪怕大雨泡了三天,一铲下去还是“叮当”作响。二十多天的辛苦,只为了慢慢挖出那“未知的东西”。到八月初,第一只棺材的轮廓才算全部显露。大家围着棺盖踌躇半天,最后还是四个人合力才抬开。棺木里流出来黏糊糊的棺液,气味辛辣呛鼻,令人头皮发麻。文物队的女队员关了鼻子,说,不会里面真有宝贝吧?

有趣的是,这口大棺的形制超常规,用料厚重、雕刻精美。坊间传言,明代乡绅最看重死后体面。这口棺材不光外形气派,耳房还有浮雕狮子和云气,象征着权势和家门兴旺。棺材里的骸骨已经朽烂,只余几瓣碎骨。随葬品倒是不少,很多精美的织锦、带着香囊、护膝。本想着这些文物能有很高价值,结果都被湿气折磨成果冻状,心疼得考古师傅们直摇头。大家边清点,边嘀咕,这墓主到底是谁家姑娘?

就在众人唏嘘时,突然又有新发现。原来棺材底下还藏着一口“楼下棺”,位置稍偏东南,整个墓穴上下分两层。这下现场炸了锅,就连在旁边拉电的林师傅都跑过来看稀奇。谁见过这样的合葬格局?地下一上一下,不像夫妻,更像有点讲究身份的亲属合葬。

第二具棺木保存得好不少。为了不伤文物,专家请来了专做生物材料的教授。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把随葬品从沾满棺液的木盒里取出来。七十多件衣饰零零碎碎,有的竟然带着明代典型“富贵长命”字样,有茶色折扇、精雕香囊,考究极了。袖口里竟还藏着一叠明代“纸钱”,大都写着“太学”字样。当地有老人嘀咕,当年出了“太学生”的家庭,会敲锣打鼓全村报喜,那可是种荣耀。

可是,现在最要紧的问题还没解决:墓主到底是谁?熟悉古墓的会说,墓志铭最重要--没有它,棺材再厚重、服饰再讲究,也只是悬案。墓志找了好久,结果在乙室棺材脚西边一米八的地方,发现了一块残碑,碑上工整刻着:李可嘉。下头隐约能辨出“太学”字,原来此君曾是进京读书的“高材生”。明清时太学生都归国子监管理,相当于如今国立大学的研究生,不仅进京考试不用交费,还能被地方官另眼相待,走到哪儿都自带气场。

更有意思的是,墓志上还记了他的功名往事。半生为乡里主持大事,每年官差赋税一律免了,过年时县太爷还会送上一份“免糖”,就怕给“功德先生”添堵。堂前牌匾、出门轿伞,全镇人一目了然。至于妻子的姓名却刻得模糊,也许那时家族重男轻女,也许妯娌亲家之间另有隐情。地下一上一下的下葬顺序,不排除当时的风俗使然――据老潜江人讲,“夫先妻后”是当地一些族群的老讲法,求命运“有头有尾”,图个好彩头。

说起来,这李可嘉还真不是普通读书人。他家祖辈在潜江小有名气,不光地广田多,还有私垫河堤、捐资修桥的善名。老辈人讲,李家“堂屋挂匾,浮梁进贡,葬礼遍野,鞭炮十里”。地头蛇不假,但也算得上当地的“乡绅楷模”。

事情还没完。考古人员在李可嘉的棺底发现排布奇特的七个圆孔,各自被细绳穿连。有人调侃,是不是用来透气?不过夜里做完清理,再抬头看星空,有位年轻队员忽然出神了,那圆孔排列,不正是天上的北斗吗?古人信“七星引魂”,保在天之灵照看后人,此情此景,倒让人生出许多联想。有老者打趣,李家果然会过日子,连埋人都要留条“星空通道”。

如今,这处家族墓园算是尘埃落定。有人感叹,最多百多年工夫,英雄也好才子也罢,终归一捧泥土,一缕传说。但这些地底下的细节,让我们隔着时空,也能隐约触摸到前人生活的温度。那只“赑屃”背上顶着老李家的荣耀,至今和泥土一起守着沉默。

只是有时候忍不住在想――

遥想当年,李可嘉夜半独坐书房,摆弄折扇,看着月下院中的老树,不晓得他会不会也幻想过自己百年后的模样?他的后人可还记得那个春雨糁进棺材的荒凉夜晚?而今野草丛中,一块石龟仍负碑未起,等着有缘人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