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小楷《清静经》、《老子列传》高清版

发布时间:2025-10-30 19:10  浏览量:3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明代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中期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文学家之一,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

《清静经》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时年文徵明68岁。为《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与《老子列传》合册的一部分,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文征明 王宠 褚遂良 苏黄米蔡 北魏墓志

赵之谦 王铎 黄道周 先贤临古 隋唐墓志

元小楷 倪瓒 明清调 敦煌遗书 章草名品

墨妙兰亭 毛笔教材

纸本尺寸: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长洲文徵明写像”,后接经文全文。

此作融合钟繇的古朴、王羲之父子的飘逸、虞世南的温润及欧阳询的刚健,形成“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笔画精微如刀刻,转折处方圆兼施(如“清”字三点水的灵动与“青”部横画的轻重变化)。

字形方正饱满,重心稳定,布白均匀,如“人能常清静”一句体现疏密有致的布局。字间呼应紧密,通篇气韵连贯,无率笔懈笔,展现“小中见大”的格局。

68岁时笔力雄健,兼具晋唐典雅与文人气质,被王世贞誉为“以小楷名海内”。朱和羹评“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此作代表其化境阶段。

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文徵明69岁,为其晚年代表作。与《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合册,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纸本尺寸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

※创作情境

文徵明辞官归隐苏州后,于玉磬山房耗时三日完成。卷尾题跋自述夏日挥汗作书,午后微雨稍凉却苦于窗暗,故首尾墨色浓淡不一,自嘲“不觉观者之诮”。

此为道士“北山錬师”所书,融合欧阳修“夏日作书消暑”的文人雅趣与道家清修理念。

※笔法精髓

晋唐融合:取法王羲之《黄庭经》的飘逸与欧阳询的刚劲,起笔藏锋如“潜龙伏渊”,收笔饱满似“坠露凝珠”。

刚柔相济:笔画细若游丝而骨力内蕴,如“道”字捺画一波三折,兼具隶书波磔与行书意趣,体现“绵里裹铁”之功。

※结构与章法

单字布局:字形端严而暗藏动态,如“为”字上部密叠如垒石,下部疏朗若晨星;“隐”字左欹右正,以重心偏移达成平衡,呼应老子“大直若屈”的哲学。

整体气韵:行距疏朗如“溪水蜿蜒”,墨色随文意起伏,“无为自化”四字间距舒展,营造“澄怀观道”的意境空白。

王世贞推为“明朝第一小楷”,詹景凤称其“小楷当代一人”,何良俊赞其“直追右军”。

合册历经项元汴、张伯驹等名家递藏,现为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是研究明代书画鉴藏史的关键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