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半生落魄 一切皆空

发布时间:2025-10-30 19:18  浏览量:3

徐渭画像,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古代十大书法家之一。

他是诗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军事家,他是戏曲家,他是民间文学家,他是美食家,他是酒徒,他是狂禅居士,他是青藤道士,他是旅行家,他是历史评论家。

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郑板桥自称徐渭门下走狗,齐白石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徐渭磨墨理纸。

然而,他一生坎坷,晚年悲凉凄凉。二婚被绿,三婚仍被绿,自杀九次不得死,成一代杀妻狂魔。

他就是徐渭,一个被历史辜负的天才。

1

坎坷人生路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幼年聪慧,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比之为刘晏、杨修。

徐渭的才华,从一首《题王质烂柯图》中可见一斑:

闲看数着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
五百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

二十来字,道尽时空的苍茫,人生的短暂。

然而,神童的命运却充满坎坷。

徐渭的父亲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同知,但在徐渭出生百天便病逝。徐渭的生母苗氏本是妾室,在徐鏓去世后,被迫离开徐家。年幼的徐渭由嫡母抚养,直到十四岁时,嫡母也去世了。

家道中落后,徐渭被迫离开家乡,跟随兄长生活。然而,兄长待他刻薄,使他饱受磨难。

嘉靖二十年(1541年),二十一岁的徐渭入赘潘家。妻子潘氏年轻貌美,与徐渭感情甚笃。然而好景不长,五年后潘氏染病早逝,徐渭悲痛欲绝。

功名路上,徐渭同样屡遭挫折。尽管才华横溢,但他八次应试都名落孙山。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徐渭被迫搬出潘家,开设“一枝堂”招收学童,教书糊口。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当时,东南倭寇猖獗,兵部侍郎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负责抗倭。他听闻徐渭才华,便邀请其入幕。徐渭为胡宗宪起草《进白鹿表》,受到嘉靖皇帝赞赏,胡宗宪对他更加器重。

然而,好景不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胡宗宪被视为严党被捕,在狱中自杀。徐渭因此深受刺激,精神失常。他担心自己也会受迫害,于是开始自残,用利斧击破头颅,“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用锤子击碎自己的肾囊,反复自杀九次,均未成功。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徐渭精神病发作,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其杀死,因此入狱七年。在狱中,他完成了《周易参同契》注释,并研究书画艺术。

万历元年(1573年),徐渭被好友张元忭救出。此时的徐渭已年过半百,四处游历,鬻画为生。然而,他性格孤傲,不媚权贵,生活愈加困顿。

徐渭晚年更加孤僻,厌恶富贵者,不肯见面。他常常闭门不出,只有好友张元忭等人来访,才肯开门。他将自己的诗文、书画、戏剧等作品整理成集,命名为《一枝堂稿》。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在贫困交加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去世时,身边只有一只狗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2

书画艺术的巅峰成就

徐渭在书法和绘画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尤其是他的草书和写意花鸟画,开创了中国书画的新天地。

书法作品

徐渭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包括:

1.《草书七律诗轴》

2.《行草书杜甫诗轴》

3.《草书白燕诗卷》

4.《草书李白诗卷》

5.《行书女芙馆十咏卷》

6.《行书天瓦庵诗卷》

7.《楷书致明公手札》

8.《行书雨中醉草诗册》

9.《草书千字文》

10.《草书诗卷》

11.《行草书青天歌卷》

其中,《草书七律诗轴》是徐渭草书的代表作之一。此作品气势磅礴,笔法狂放,将草书的表现力推向了新的高度。徐渭的草书深受怀素、黄庭坚影响,但又独具个性,被誉为“明代草书第一人”。

释文:

春园细雨暮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束出泥香。梁尘已觉飞江燕,帽影时移乱海棠。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醉守经海棠树下,时夜禁欲尽,天池山人渭。

此首七律诗见《徐渭集》,题为“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

《七律诗》书法亦隶亦楷,亦行亦草,纵横恣肆,诡异奇伟,不拘一格,自成一体,鲜明地反映了徐渭狂放傲世的个性气质和直抒胸臆的艺术主张。明末著名文学家袁宏道评其为“字林之侠客”。

《青天歌卷》是徐渭晚年的代表作,全卷气势恢宏,用笔老辣,章法布局如排山倒海,展现了徐渭狂放不羁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绘画作品

徐渭的绘画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的写意花鸟画开创了大写意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

1.《墨葡萄图》

2.《黄甲图》

3.《榴实图》

4.《墨牡丹》

5.《杂花图》

6.《三清图》

7.《雪蕉梅竹图》

8.《梧桐萱石图》

9.《写生卷》

10.《花果鱼蟹图卷》

《墨葡萄图》是徐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葡萄藤条纷披,果实晶莹,用笔狂放,墨色淋漓。画上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首诗正是徐渭一生的真实写照。

《黄甲图》是徐渭另一幅代表作,描绘了一只螃蟹在荷叶下爬行的情景。画中螃蟹用笔简练,形态生动,荷叶则以狂放的泼墨法画出,墨色浓淡相宜,极富韵味。

《驴背吟诗图》中并无徐渭自题或钤印,画幅上仅有清初书画鉴赏家笪重光张孝思的两段鉴定文字,左上为“徐田水月驢背吟詩圖,笪在辛鑒定”,右下为“以書法作畫,古人中多見之。此畫雖無款識,爲徐文長先生筆意靡疑。懶逸張孝思鑒。”自此,此图被公认为徐氏真迹。

图上树枝间所盘青藤纷披垂落,树下一老翁乘驴缓缓而过,仿佛正在吟哦诗句,悠然雅适。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七)中记载,唐时有人询问诗人郑棨近来是否写有新诗,郑棨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中的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此后,表现诗人骑驴游山涉水寻诗觅句的题材逐渐为画家们所青睐。徐渭的这幅画当属此类绘画中以笔墨意趣取胜的佳作。他画人物多用“减笔”法绘出,且构图简略,往往只画前景,远景常几笔带过,有时甚至完全省略。《驴背吟诗图》上老翁和驴仅用寥寥数笔便形神俱备,尤其是对驴子的描绘,用解剖学的眼光看驴的造型并不准确,而它那踏着轻快步伐的神气却跃然纸上。背景树枝、藤蔓则笔点零乱,使人顿有秋色萧索之感。运用恰到好处的省略手法,徐渭营造了一个空而不虚、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以书法笔意入画是《驴背吟诗图》的又一特色。图中人、驴、树、藤的画法隐有真、行、草、隶之笔意,令人感觉其间有一股勃勃不息的活力,这正是徐渭之画能脱俗免尘、卓尔不群之处。明末清初的张岱对徐渭的书画艺术创作有过中肯的评价:“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琅嬛文集·跋徐青藤小品画》)

徐渭的花鸟画不追求形似,而注重神韵和意境的表达。他开创的大写意画风,对后来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乃至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

书法风格特点

徐渭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个性,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书法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狂放不羁的草书风格徐渭的草书气势磅礴,笔法狂放,如疾风骤雨,充满了动感和力量。他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完全融入书法创作中,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融画法入书作为杰出的画家,徐渭将绘画的笔墨技巧融入书法创作中。他的书法线条富有变化,墨色浓淡干湿相宜,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注重神韵,不求形似徐渭主张“不求形似求生韵”,他的书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度,而注重表达自己的性情和意境。这种观念对后世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诸体兼能,自成一家徐渭不仅擅长草书,楷书、行书也有很高造诣。他的楷书功底深厚,行书流畅自然,草书狂放不羁,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书如其人,直抒胸臆徐渭的书法是其性格和情感的直接反映。他一生坎坷,满腔悲愤,都通过书法得以宣泄。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观之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