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父亲:帅气儒雅,婚后留美五年,对妻子罗孟华痴情一生

发布时间:2025-10-30 10:44  浏览量:3

物理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成就,这都离不开他父母亲对他的敦敦教导。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和母亲罗孟华首先给予了他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使得他能够茁壮成长,其次,母亲罗孟华不仅给予了他启蒙教育,更以坚韧品质支撑家庭,而父亲杨武之是对杨振宁影响相当大的一个人。

杨武之在日常生活中,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将不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教授给杨振宁,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找到父亲杨武之向其请教。

杨振宁后来,回忆自己的父亲杨武之时,曾一脸动容地说道:

“父亲对我们子女们的影响很大。从我自己来讲:我小时候受到他的影响而早年对数学发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我后来搞物理学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杨武之对杨振宁的影响,一直长久地发生着和存在着。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中国近代数论开创者、数学教育家,他注重因材施教,培养了华罗庚、陈省身等数学家,他的学术遗产与教育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现代数学发展。

杨武之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杨邦盛为清末秀才,他学识渊博,曾在段芝贵幕府中做过司笔札,母亲王氏则是一位传统的家庭主妇,在家中料理家务,照顾孩子。

孩童时代的杨武之聪慧,活泼,喜欢读书,被父亲杨邦盛寄予厚望,因而对他进行了重点培养和教导,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有所作为,杨武之则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用心读书,不断精进自己的学识。

常言道,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从1905年到1908年这三年间,杨武之的父母亲相继故去,这不仅使得杨武之失去了挚爱的双亲,更是让他失去了依靠,好在叔叔杨邦瑞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他接到家中,对其进行了抚养和照料。

杨武之从入学开始,勤奋刻苦,一门心思全用在学业上,这就使得他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始终都是名列前茅,是班级里的优秀学生。

1914年,18岁的杨武之顺利从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毕业后,他北上,考入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预科,结业后,他入数理部本科学习了3年。

1918年,杨武之以优异的成绩从这里毕业,当时各地争相聘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杨武之本可以去薪资和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去任教,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安徽省立二中担任中学教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给母校的学子们。

在安徽省立二中教了一阵子书后,杨武之又转往安庆中学继续教书育人,在安庆教书期间,杨武之与幼年定亲的同乡罗竹全之女罗孟华完婚,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时的杨武之帅气儒雅,才华横溢,前途不可限量,而罗孟华则仅仅读过两年私塾,没有一点学识和文化,因此罗孟华能够嫁给帅气的才子杨武之,在那个时代,是一件令人羡慕不已的事情。

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过的是其乐融融,作为妻子的罗孟华还在婚后为杨振宁产下了长子杨振宁,令杨武之享受到了为人父的快乐。

1923年,杨武之考上了赴美留学的名额,并在同年告别妻儿离家赴美留学深造,而这一走就是长达5年之久,在这长达5年的时间里,作为妻子罗孟华的一直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照顾年幼的杨振宁,并靠着自己仅有的知识来教授儿子读书,认字。

与此同时,罗孟华自从丈夫离家赴美留学深造开始,始终都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包袱,她担忧丈夫会在留学深造期间,另有新欢,会作出抛妻弃子的事情。

毕竟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传统女性,出身一般,样貌一般,也没有任何学识, 与赴美留学的丈夫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但好在,杨武之5年后的归国团聚证明了她这是多虑了,1928年,杨武之在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结束了自己的海外求学之旅,返程归国,与妻儿团聚重逢在了一起,这让作为妻子的罗孟华感动的不能自己。

这之后,夫妻二人的感情甚笃,终身不渝,作为妻子的罗孟华在这之后,相继为丈夫杨武之生育儿女振平、振汉、振复、振玉(女),使得这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之后,杨武之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同济大学等大学任教,为我国数字教育领域作出了个人的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在杨武之和妻子罗孟华严格的教育的下, 几个子女皆成才,在各自所在的领域有所建树,成为各自领域的翘楚。

晚年时期的杨武之体弱多病,已经不能够在讲台上讲课,传授知识,为此,他在家中开始养病,度过了一个惬意的晚年时光。

1973年,杨武之因病在上海离世,走完了他的一生,在其病重弥留之际,他有两个心事让他始终放不下,一件是对长子杨振宁入美国籍的事情,他始终无法释怀,一件则是放心不下她痴情一生的妻子罗孟华女士。

为此,作为长子的杨振宁便在其94岁高龄时,放弃美国国籍,回到故国,恢复中国国籍,圆了他父亲生前的遗愿,

与此同时,杨振宁则和弟弟妹妹们牢记父亲生前的心愿,将母亲罗孟华照顾的很好,让她度过了一个惬意,快乐,微暖的晚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