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福平:状元杨慎与皇帝朱厚熜是非曲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10-30 08:18 浏览量:3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郑福平,世居天门竟陵,怀想往事,少年视角,岁月如梦。
状元杨慎与皇帝朱厚熜是非曲直的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的作者扬慎,与湖北钟祥显陵,有着深深的历史渊源。
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时金榜夺魁。授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他年少就成为状元郎,意气风发,壮志报国。但是,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生性贪玩,不理朝政。杨慎呈上《丁丑封事》奏章,指责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谬不堪行为。武宗既没有采纳他建议,也没有生气处罚他,杨慎其政治才能难以施展,无可奈何地辞官回家。
《显陵》主人是明朝兴王朱祐杬,他生前没有做过皇帝,倒是王妃蒋氏后来当上皇太后。朱祐杬是孝宗朱祐樘(弘治)皇帝的四弟,他被封为藩王封地在湖北安陆府,称号叫兴王。正德十三年(1518年)兴王朱祐杬去世后谥号为(献)改称他为兴献王,王位由其十二岁独子朱厚熜继承。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驾崩。他即无子也没有亲兄弟继承皇位,按照“兄终弟及”祖训,只好选择血亲最近的藩王做皇帝。
明朝安陆府辖区是今湖北省钟祥、京山、天门、潜江等市县地。民间长期流传着三个藩王:“先到为君,后到为臣”传奇故事。兴王朱厚熜离京城最远,他假扮钦犯坐囚车日夜不停地赶路,最先到达京城坐上皇位。朱厚熜进京之前,厨师詹多奉命做进京路上的食品。为了保障朱厚熜旅途中有可口的食物和便于携带,他用无刺的鱼肉、猪肉和鸡蛋做成看不见鱼和肉的菜,营养丰富却不腻,美味可口。朱厚熜后来赐名为“蟠龙菜”,即蟠龙所食之菜。此后,“蟠龙菜”不仅是宫廷佳肴,也成为民间传统特色菜。
朱厚熜到达京城之前,是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总揽朝政,他革除武宗在世时弊症,朝廷气象焕然一新。杨廷和十九岁中进士,是成化、弘治、正德年间三朝元老,当年首辅大臣。他提议接武宗朱厚照堂弟朱厚熜进京继承皇位,得到众大臣和张皇后赞同。
为什么放弃年富力强其他藩王,而选择15岁少年做皇帝呢?有人疑杨廷和是想行操控欲。杨廷和历经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四个朝代,虽“位极人臣,而居处同于寒素”。他在朝时诛乱臣除弊政,为民众减轻漕粮和赋税,固镇边防,是振兴明朝功臣,朝野对其倡导实施方案叫好声一片。杨廷和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孝宗、武宗朝实录及《大明会典》,著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
朱厚熜刚到京城,就与大臣们发生了激烈冲突。大臣要他从东华门入宫,东华门常常是太子入宫大门。其意思非常明确,让朱厚熜以朱祐樘之子继承皇位。而朱厚熜坚持从大明门入宫,表示自己的父亲是朱祐杬,并且言之:是你们接我来做皇帝,皇帝应该由大明门入宫。否则,我宁愿不做皇帝,回湖北安陆继续做兴王。恭迎朱厚熜的大臣们惊得目瞪口呆,双方僵持不下。
许多人都知道,兴王朱祐杬长子出生几天便夭折了。他倾注精力呵护次子朱厚熜。经常带他参加各种礼仪活动,培养他从小就做有主见的人,教授知识,以身示范地影响着他。朱厚熜十二岁继任藩王后,在生母蒋氏抚助下,把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现在,他的言语和表现出来的神态,远远大于他实际年龄。平息入宫风波的人是张太后,她同意朱厚熜从大明门入宫,也就此拉开了朱厚熜和朝臣间“血亲”与“礼法”争斗的序幕。
朱厚熜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号世宗,年号更名为嘉靖。加授杨廷和为左柱国,授杨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杨慎给朱厚熜讲述经文时,常常引申出君臣要一条心,朱厚熜却很反感他这样自由发挥。
坐上皇位的朱厚熜立即接生母蒋氏来京城,蒋氏得知大臣将以兴王妃身份迎接她时拒绝入宫。朱厚熜在张太后那里为生母讨得懿旨,遵兴王妃蒋氏为兴国后。朱厚熜用最高礼仪,率领群臣迎接母亲从大明门入宫。朱厚熜年轻时做的许多事,是与母亲分不开的。她是朱厚熜精神支柱,也是政治上的谋僚。为缓和社会矛盾,嘉靖之初采取厘革宿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使嘉靖之初政治稳定,呈现国泰民安景象,史称“嘉靖新政”。
生母获得皇后称号后,朱厚熜将藩王朱祐杬生父追尊为兴献帝,大臣们认为这样不合礼法。反对底气却不充足,因为皇帝也会追赠大臣的父辈甚至祖辈与大臣同等级或者更高些的官职。当然,没有哪位大臣父辈能追赠至帝,朱厚熜祖父朱见深是成化皇帝,只要追赠父亲为帝便是连续三代皇帝。
朱厚熜与守礼法大臣在争争斗斗中,进一步退半步向着自己目标推进。杨廷和感觉自己无力阻止朱厚熜血亲至上,嘉靖三年之初(1524年)辞官归故里,朱厚熜早就不满意杨廷和多次劝说,马上同意杨廷和辞官,随后又将他削官职贬为民。扬廷和1529年在四川成都府老家去世,享年七十一岁。然而,朱厚熜的儿子穆宗朱载坖(隆庆)恢复扬廷和的官职,追赠为太保谥号文忠,认可他一生功在社稷。
扬廷和离开朝廷不久,朱厚熜再次追赠父亲为䜭宗,牌位还要放进祭祀历代皇帝的奉先殿,激起尊重礼法朝臣坚决反对。此前,藩王没有资格进奉先殿祭拜列祖列宗,更不要说去世后牌位放入大殿。虽然同样是朱元璋的后辈,按始祖训诫只有皇帝一族才能进奉先殿祭祀先祖。藩王只有放弃血亲加入皇帝一族才行,否则,只能在自己封地祭祀本支先祖。朝臣一开始想让朱厚熜将生父改为叔父,认朱祐樘为皇父,就缘于此理。
朱厚熜之前给父亲追赠的所有称号,仅仅是一种荣誉。现在把父亲牌位放进奉先殿,明朝历史就会无中生有地在朱祐樘之后,虚假地多出一位朱祐杬皇帝,他就成为皇位理所当然继承者。
退朝后,大臣们跟着朱厚熜来到文化殿,在门前哭着呼喊,求皇帝不要违背礼法,朱厚熜让太监传话;已经退朝了官员们各自回家吧。可是,这些人以死谏方式,想要朱厚熜改变血亲大于礼法,跪至中午也不走。朱厚熜生气地下旨抓捕为首之人,扬慎大叫“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决心一定要维持礼法。瞬间,人群情绪激动,他们抗议、阻碍抓捕行为,继续拍打大门,哭喊声比之前更大,响彻宫廷。
人们又一次低估了小皇帝威力,朱厚熜头脑冒火地将参与活动中的四品以上官员停职,五品以下官员入狱。隔天,朱厚熜余怒未消,把抓捕的一百几十人,带到午门外广场廷仗,现场打死十几人。载入史册的“大礼仪”事件,以二百多人为守礼法而丢官和受廷杖,朱厚熜完胜结束。藩王朱祐杬在湖北钟祥长眠之地升级改建成帝陵,即留存至今的《显陵》。
朱厚熜能以这种精神继续实施“嘉靖新政”,那么历史对他的记载应该是另外一种版本。他变得追求长生不老、浪费许多民力国力搞迷信活动,使“新政”荒废。后来长期不视朝,由奸臣严嵩专权,使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中。
杨慎十日内遭受两次廷杖,几乎死去,然后发配云南充军。这种刑罚对犯官来说极为残酷,许多人会殒命在充军路上。杨慎后人称;家谱记录《临江仙》作于流放云南途中。也有人提出,扬慎在云南几十年的生活中大彻大悟,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原来在岁月里不过是一粒尘埃,豁然开朗写出千古佳作。
其实,这并不矛盾。死里逃生的扬慎,以伤痛之躯离开京城踏上漫漫长途。当他看见波涛汹涌的长江水东去不复返,恍惚间,浪花似人间英雄豪杰,稍纵即逝。长江水啊!你可以带走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却带不走两岸耸立的青山,太阳照常日出日落。江边和小船上的老翁们,任由春秋交替悠然地撒网捕鱼,夕阳西下,他们喝着老酒,笑谈古今趣事。触景生情的杨慎恍然大悟,深深地懂得自由是多么美好,他构思出词比苏轼的《临江仙》。
扬慎熟悉律令,被发配的官员能活过60岁,可申请离开发配之地回故里。此刻,他不知自己是否能熬到哪一天?更不知云南还有多少苦难等着他?
从京城到云南扬慎走了二年多的时间,过黄河渡长江艰辛地翻山越岭。云南官吏敬佩杨慎,不仅予以他在云南自由之身,而且从住、行、食等多方面帮助他解决困难。杨慎泪崩消沉情绪得到一丝慰藉,苍山洱海的细雨滋润着他受伤的心。他游览云南山山水水,著作涉及经史方志、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他给唱弹词的人写二十一朝兴衰史时,将《临江仙》放在弹唱秦汉历史歌词的前面。后来,《三国演义》作者又将《临江仙》用在小说首页上,词牌名声更加响亮。
发生“大礼仪”事件之后,朱厚熜再也无法忘掉杨慎。隔三岔五就有人上奏折请求为杨慎平反,虽然受到朱厚熜怒骂与严惩,但是,总有人前仆后继呼喊结束杨慎充军岁月。朱厚熜隔几年就派人去云南“关心”杨慎,只有这种时候杨慎才会过上凄惨悲凉的充军生活,让来人传回杨慎在云南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使者离开云南,杨慎又恢复自由。
朱厚熜在位45年曾六次下令大赦,每次均明确标注“杨慎不赦”,成为明朝罕见案例。杨慎一生经历曲折跌宕,快到古稀之年时申请回到四川成都府老家。可是,叶落归根时间很短暂,云南有新官上任,他把扬慎又接回云南。是仰慕呢?还是有其他原因?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十二岁的杨慎在云南戍所逝世。八年后,六十岁的朱厚熜在乾清宫驾崩。朱厚熜子孙穆宗朱载坖(隆庆)皇帝追赠扬慎为光禄寺少卿,熹宗朱由校(天启)皇帝追赠扬慎“文宪”谥号。扬慎主要作品有:《升庵集》和《滇池涸》等。
青山见证了杨慎与朱厚熜的是非曲直,日月留下了他们的故事。
天门文艺投稿邮箱:394591538@QQ.com
- 上一篇:顺境读东坡,醍醐灌顶;逆境读东坡,茅塞顿开
- 下一篇:巴山女子十四年的寻“夫”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