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赏菊时

发布时间:2025-10-30 08:00  浏览量:3

王越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中国古人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有重阳或重九之称。九九与“久久”同音,又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

西汉《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起,我国便有了重阳求寿之俗。《燕京岁时记》载:“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榼,出郭登高。南则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城等处,远则西山八刹等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事也。”老北京民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

孙思邈《千金方·月令》载曰:“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时逢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之际,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还寓有辟邪健身之意。

明《酌中志》载:“九月,御前进安菊花。自初一日起,吃花糕。宫眷内臣自初四日换穿罗,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九日重阳节,驾幸万岁山,或兔儿山、旋磨山登高。吃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万岁山即今景山,站在山顶可俯视全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规模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依《易经》之说,紫禁城之北乃玄武之位,当有山。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积到这里,建成五座山峰,称“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明宫史》说万岁山遍植花草、果木:“山上树木葱郁、鹤鹿成群,呦呦之鸣与在阴之和互相答应,可并闻于霄汉。山之上,土成蹬道,每重阳日,圣驾在顶升座,可遥望靡涯矣。”明清帝王在重阳节时多到这里登高祈福。

位居景山中央的万春亭,为黄琉璃瓦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高17.4米,内外32根金柱,曾经是北京内城的制高点,是俯视全城的最佳处。南可望中轴上金碧辉煌的故宫、高大的正阳门;北可望中轴上的地安门、钟楼、鼓楼,西边的三海也尽收眼底。“尤以南望禁城,九重宫阙,黄屋辉映,诚为巨观也。”康熙皇帝曾在重阳日率文武百官登临山顶,祈福纳祥,并题有《九日幸景山登高》诗:“秋色净楼台,登高紫禁隈。千门鸣雁度,万井霁烟开。翠拂銮舆上,云随豹尾来。佳辰欣宴赏,满泛菊花杯。”

陶然亭一带塘泽错落,过去京都达官富豪多在此构筑亭园,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天咫偶闻》上说:“宣南士夫宴游屡集,宇内无不知有此亭者。其荒率之致,外城不及万柳堂;渺弥之势,内城不及积水潭。徒以地近宣南,举趾可及,故吟啸遂多耳。”包括周围的窑台、龙爪槐、龙树寺、风氏园、刺梅园、祖园在内,到处留下文人墨客重九觞咏的诗句。

重阳后,“苇花摇白,一望弥漫,可称秋雪”,野趣颇佳。宣南一带会馆云集,士人名流多喜于此登眺赏景,作重阳之会。《藤荫杂记》谓“黑窑厂登高诗充栋”。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阳节,才子纪晓岚与好友在陶然亭饮酒食蟹赏秋后曾赋诗曰:“左持绿酒右持螯,对此真堪赋老饕。记得红萸黄菊节,陶然亭上共登高。”

及至民国,重阳民俗亦有变。据1929年北平民社出版的《北平指南》介绍,重阳节“近年多至北海公园之白塔山上,天朗气清,登高远眺……是月也,菊花盛开,巨室每陈花作山形,或缀成吉祥字,招邀戚友,把酒赏菊;中等之家,则栽花于盆,阶下案头,以时观赏。近则中山、北海各公园及西郊之万牲园,类皆举行赛菊大会,亦盛事也。”里面提及的中山指中山公园,万牲园即今北京动物园。

不难看出,百年前,北京各公园已在重阳节期间举行赏菊、赛菊大会。今年重阳节期间,北海公园举办北京市第46届菊花展暨2025“京津冀豫四地菊花联展”,菊香飘进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