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穷书生图便宜买下鬼宅,谁知半夜女鬼爬上床!

发布时间:2025-10-29 19:46  浏览量:4

各位看官,今儿个咱们不说那帝王将相,也不讲那才子佳人,咱就唠唠咱老百姓自个儿身边,那些个神神叨叨、让人后背发凉的怪事儿。

这故事啊,得从清朝末年那会儿说起,在咱们江南水乡一个叫“青石巷”的地方。

青石巷,听这名儿,您就能想出那画面。一条长长的巷子,全是用青石板铺的,一下雨,石板缝里就往外渗水,亮晶晶的,跟镜子似的。巷子两边,都是白墙黑瓦的老宅子,墙头上爬满了青苔,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巷子深处,有那么一座宅子,比别的宅子都大,门脸也气派,可就是邪乎。

这宅子没人住,空了好些年了,门上那把大铜锁,都锈得跟个土疙瘩似的。

当地的老辈人,路过那宅子都得绕着走,嘴里还念念有词。为啥?都说那宅子不干净,夜里头有动静。有人说听见女人哭,有人说看见白影儿在房顶上飘。

这宅子原来的主人姓刘,是个大商人,有钱有势,可后来家道中落,宅子就荒在这儿。久而久之,大伙儿都管它叫“刘家鬼宅”。

咱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姓王,单名一个恒字。王恒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从乡下来到城里,想在城里谋个出路,做点小买卖。

他这人呢,读过几年书,脑子活络,胆子也大,最要紧的是,他是个实打实的无神论者。什么鬼啊神的,在他看来,都是些糊弄人的玩意儿。

王生在城里转悠了几天,盘算着租个铺面,可那价钱,一个比一个贵,把他那点本钱愁得直揪心。

这天,他听人说起了青石巷那座刘家鬼宅,说那宅子正托人卖呢,价钱便宜得跟白送似的。王生一听,眼睛都亮了。他心里琢磨,这哪是鬼宅,这分明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啊!他当即就托人找到了房主,三言两语,就把这宅子给盘了下来。

签契约那天,那房主跟王生交代,说这宅子有些“不干净”,让他晚上小心点。王生哈哈一笑,拍着胸脯说:“我王生堂堂七尺男儿,行得正坐得端,不信鬼神,不怕邪祟。您就擎好吧,我保证把这宅子弄得红红火火。”那房主看他这副模样,叹了口气,摇摇头,拿了钱就走了。

王生拿着钥匙,兴冲冲地来到了刘家鬼宅门口。那把大铜锁,他费了老大的劲才给砸开。吱呀一声,两扇沉重的大门被推开,一股子霉味儿和尘土味儿扑面而来,呛得他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他往里头一瞧,好家伙,这院子可真不小。正对着大门的是个影壁,影壁上刻着个“福”字,都掉漆了。绕过影壁,是个宽敞的院子,院里有个大花坛,里头长满了杂草,中间还有一口井,井口用一块大青石板盖着,旁边堆着些烂木头。

院子两边是厢房,正北面是五间正房。房子都是木结构的,窗户上的雕花还挺精致,就是窗户纸破了好多,风一刮哗哗响。

王生心里头那个美啊,这么大的地方,前头开个铺子,后头住人,简直是太完美了。他也没多想,卷起袖子就开始打扫。

这一打扫,就从早上一直忙活到了天黑。王生累得腰酸背痛,总算把一间正房给收拾出来了,能凑合着睡一觉。

他随便吃了点干粮,就躺在刚铺好的床板上。这天晚上,月亮挺亮,月光从破窗户洞里照进来,在地上洒下几块白斑。王生累了一天,头一沾枕头,就呼呼大睡了。

睡到半夜,王生忽然被一阵冷风吹醒了。他睁开眼,发现房门不知什么时候被吹开了。月光底下,一个白色的影子,一闪就不见了。

王生心里“咯噔”一下,立马坐了起来。他揉了揉眼睛,心想,是不是自己看错了?也许是月光照在白墙上,产生的错觉。他壮着胆子,下床把门给关上了,还用根木棍给顶住。回到床上,他心里头就有点犯嘀咕了。这大半夜的,哪来的风?那白影子又是个啥?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声秋虫的叫声。

就在他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他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声音。那声音很轻,像是什么东西在拖地,沙……沙……的。王生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他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仔细听。那声音还在,不紧不慢,就在他房间的窗户底下。

王生是个胆大的人,他心里想,我倒要看看,是什么玩意儿在装神弄鬼。他悄悄地爬起来,凑到窗户边,从破纸洞里往外瞅。

月光下,他看见一个穿着白衣裳的女人,背对着他,长发及腰,正拿着一把扫帚,在扫地。可奇怪的是,那扫帚根本就没挨着地,离地还有一寸多高,就这么悬在半空,来回地晃荡。那女人扫地的动作也很僵硬,像个木偶似的。

王生看得头皮发麻,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这……这绝不是人!他想喊,可喉咙里像堵了块棉花,啥也喊不出来。他想跑,可腿脚不听使唤,软得跟面条似的。

他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白衣女人,在院子里扫了一圈,然后飘飘悠悠地,走到了那口被封住的井边,停了下来。她转过身,面对着王生的窗户,王生看不清她的脸,只能感觉到两道冰冷的目光,正死死地盯着他。

王生“妈呀”一声,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这一声喊,好像打破了院子里的寂静。那白衣女人身子一晃,嗖的一下,就不见了。院子里又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王生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心脏“砰砰”地跳得跟打鼓似的。他再也不敢睡了,点着油灯,一直坐到了天亮。天一亮,阳光照进院子,他心里才稍微踏实了点。他跑到院子里,看了看昨晚那女人待过的地方,地上干干净净的,连片树叶都没有。他又跑到井边,那块大青石板还好端端地盖在上面。

王生站在井边,心里头五味杂陈。他是个无神论者,可昨晚发生的事儿,又让他没法解释。难道这宅子真的有鬼?他开始有点后悔了,为了图便宜,买了这么个要命的地方。

可转念一想,自己一个大男人,还能被个女鬼给吓跑了?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他咬了咬牙,决定再住一晚看看。

这天白天,王生继续打扫宅子。他发现这宅子虽然破败,但当年的建造工艺是真好。梁柱上的木雕,墙上的壁画,都透着一股子讲究。

他在一间厢房里,还发现了一个梳妆台。那梳妆台是红木的,上面雕着鸳鸯戏水,虽然落满了灰,但擦干净了,依旧光亮如新。

王生打开梳妆台的抽屉,里头空空如也,只有一个精致的木盒子。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把牛角梳,梳子上还刻着一个小小的“兰”字。

王生拿着那把梳子,心里头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仿佛能看到,一个温婉的女子,正坐在这梳妆台前,对着镜子,慢慢地梳理着她那乌黑的长发。这个念头一出来,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摇了摇头,把梳子放回盒子,把抽屉关上了。

到了晚上,王生心里头直打鼓。他把自己住的房间门窗都关得死死的,还找了把菜刀放在枕头底下。

他躺在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房顶,一点睡意都没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院子里静悄悄的,什么声音都没有。王生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心想,昨晚可能真是自己眼花了。

就在他快要放松警惕的时候,一阵幽幽的香气,飘进了他的鼻子里。那是一种兰花香,很淡,却很清晰,仿佛就在他耳边。王生一个激灵,又坐了起来。这大半夜的,哪来的兰花香?

他使劲闻了闻,那香气好像是从墙角传过来的。他壮着胆子,点亮油灯,照了过去。墙角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他刚躺下,那香气又来了,这次更浓了。紧接着,他听见了一个女人的声音,那声音很轻,像是在叹息,又像是在哭泣,断断续续的,听不清在说啥。

王生这下彻底慌了。这声音,就在他房间里!他举着油灯,把房间照了个遍,连床底下都看了,还是什么都没有。

那哭声和兰花香,却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王生感觉整个屋子的温度都降下来了,冷得他直哆嗦。他忽然想起枕头底下的菜刀,一把抓了出来,胡乱地在空中挥舞着,嘴里大喊:“谁!是谁!别装神弄鬼!”

他这么一喊,哭声和香气一下子就消失了。王生举着菜刀,在原地站了好半天,才慢慢冷静下来。

他知道,这宅子他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天一亮,他就得走,这地方,再便宜也不能要了。

他这么想着,刚想把菜刀放下,忽然,他感觉背后有人轻轻地拍了他一下。王生整个人都僵住了,他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凝固了。他能感觉到,有一只冰冷的手,正搭在他的肩膀上。他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回过头去。

他身后,站着一个白衣女子。长发披肩,脸色惨白,没有一丝血色。她的眼睛很大,很黑,里面没有眼珠,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她的嘴唇是青紫色的,微微张着,好像在说什么。王生和她脸对脸,距离不到一尺。他能闻到她身上那股浓郁的兰花香,也能感觉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刺骨寒意。

王生吓得魂飞魄散,连叫都叫不出来了。他手里的菜刀“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那女鬼看着他,慢慢地伸出手,指向了门口的方向。王生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什么也没有。他再回头,那女鬼已经不见了。

王生腿一软,瘫倒在地。他连滚带爬地跑到门口,拉开门,疯了似的冲出了院子,头也不回地跑出了青石巷。

他一口气跑到城门口,天才蒙蒙亮。他靠在城墙上,大口地喘着气,回头望向青石巷的方向,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逃,赶紧逃离这个鬼地方。

王生在城外的一个小客栈里,躲了整整一天。他吃不下饭,喝不下水,一闭上眼,就是那个女鬼的脸。他这辈子都没这么害怕过。

到了晚上,他实在撑不住了,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又回到了那座老宅。那个白衣女鬼又出现了,这次,她没有吓他,而是站在井边,对着他哭。她的眼泪,一滴滴地掉进井里,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王生在梦里,忽然感觉心里一阵酸楚。他看着那个女鬼,觉得她好像很可怜,很委屈。他想走过去安慰她,可脚就像生了根一样,动弹不得。女鬼哭了一会儿,抬起头,看着他,嘴里清晰地吐出两个字:“救我……”

王生猛地从梦中惊醒,出了一身的冷汗。他坐在床上,心里头乱成一团麻。那女鬼为什么要他救她?她一个鬼,需要人救什么?难道她不是鬼,是冤魂?王生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他想起那个女鬼指的门口,又想起她梦里说的“救我”,心里头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想,这女鬼可能不是要害他,而是有话想对他说,有冤想申。她指门口,可能是想让他出去找什么人。她梦里说救她,可能是想让她解脱。王生是个读书人,骨子里有股正义感。他这么一想,心里的恐惧,竟然被一种好奇心和同情心给代替了。

他决定,回青石巷去。他倒要看看,这女鬼到底有什么冤屈。他这么一想,反倒不害怕了。他跟客栈老板结了账,天一亮,就又朝着青石巷走去。

这次回到刘家鬼宅,王生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了。他不再是那个胆大包天的无神论者,也不是那个被吓得屁滚尿流的逃兵。

他现在是个想探求真相的人。他推开大门,走进院子。院子里静悄悄的,阳光明媚,跟昨天晚上比,简直是两个世界。

王生走到井边,看着那块大青石板。他感觉,这口井里,一定藏着什么秘密。他想把石板挪开,可那石板太重了,他一个人根本弄不动。

他围着井转了一圈,发现井边上,刻着一些很小的字,因为年代久了,都快被磨平了。王生蹲下来,仔细辨认,终于看清了几个字:“刘兰儿之墓”。

刘兰儿?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王生忽然想起了他在梳妆台抽屉里找到的那把牛角梳,梳子上就刻着一个“兰”字。难道这女鬼,就是刘兰儿?她为什么会葬在井里?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王生决定去找人打听打听。他锁好大门,走出了青石巷。巷子口有个茶馆,里头坐着好些个老头,正在喝茶聊天。

王生走了进去,要了一壶茶,坐在了角落里,竖起耳朵听。他听见那些老头,正在议论纷纷,说的就是青石巷的刘家。

王生凑了过去,给那些老头挨个续上茶水,然后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几位大爷,我刚才路过青石巷,看见那座刘家大宅,真气派。就是不知道为啥荒在那儿,怪可惜的。”

一个抽着旱烟的老头,看了他一眼,说:“小伙子,你不是本地人吧?那宅子,邪乎得很,住不得。”

王生故作惊讶地问:“哦?此话怎讲?”

那老头吸了一口烟,慢悠悠地说:“说起这刘家,那可是咱们这城里当年数一数二的富户。宅子的主人叫刘万财,是个大商人。他有个女儿,叫刘兰儿,长得那叫一个水灵,跟画里的人儿似的。刘兰儿不仅人长得美,还知书达理,心地善良,是咱们这城里出了名的好姑娘。”

另一个老头接话道:“是啊,可惜啊,红颜薄命。这刘兰儿,后来不知怎么的,就疯了,最后投了院子里的那口井,死了。从那以后,刘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刘万财做生意亏了本,老婆也病死了,最后他自己也不知道去哪了。这宅子,就空下来了。大伙儿都说,是刘兰儿的冤魂不散,在宅子里作祟呢。”

王生心里一动,追问道:“刘兰儿好端端的,怎么会疯呢?”

那抽旱烟的老头压低了声音,说:“这里头的门道,可就多了。外头人都说她是得了失心疯,可据我所知,这事儿跟刘万财有关系。当年啊,刘兰儿跟一个穷书生好上了,那书生叫什么,我给忘了,只知道人长得挺精神,也有才学。刘万财嫌贫爱富,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还把那书生给打了一顿,赶出了城。”

“刘兰儿性情刚烈,跟她爹大吵了一架,把自己关在房里,三天三夜没出来。等第四天,丫鬟打开门,发现她就不见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了她的尸体。大伙儿都说,她是为情所困,想不开,投井自尽了。可也有人说,事情没那么简单。”

王生的心,越听越沉。他感觉,自己好像触碰到了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他接着问:“那后来呢?那个穷书生去哪了?”

“谁知道呢?被赶走之后,就再也没人见过他了。说不定是死在外头了。唉,也是一对苦命鸳鸯啊。”老头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王生在茶馆里坐了一上午,听了个大概。他心里头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刘兰儿和那个穷书生,肯定是被刘万财给拆散了。刘兰儿的死,也绝不可能是自杀那么简单。她那个“救我”的梦,还有那把牛角梳,都指向了一个被掩盖的真相。

王生回到宅子里,决定再仔细地找找线索。他把所有的房间都翻了个底朝天,希望能找到点什么。

他在刘兰儿的房间里,也就是那个有梳妆台的厢房里,发现了一块松动的地砖。他撬开地砖,下面是个小暗格。暗格里,放着一个油纸包。

王生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封信。信纸已经泛黄了,字迹也有些模糊,但还能看清。信是那个穷书生写给刘兰儿的。信里,书生表达了对刘兰儿的思念,还提到了一个计划,说他要带刘兰儿私奔,约好的时间和地点,就在后半夜,在宅子后门的一棵老槐树下。

王生看完信,心里一阵激动。这封信,就是关键!刘兰儿不是自杀,她是要去私奔!那她为什么会死在井里呢?王生拿着信,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子里飞速地思考着。

他想,刘兰儿肯定是拿到了信,准备去赴约。可她为什么没去成?是谁阻止了她?答案,似乎只有一个,就是她的父亲,刘万财!刘万财肯定发现了这件事,他阻止了刘兰儿,然后……

王生不敢再想下去了。他感觉背后一阵发凉。刘万财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竟然会对自己亲生女儿下此毒手?这也太狠毒了!可如果真是这样,那刘兰儿的冤魂,在宅子里徘徊了这么多年,她想要的,就不仅仅是“救她”那么简单了。她要的,是真相大白,是沉冤得雪!

王生拿着信,感觉自己手里的分量,重若千斤。他现在明白了,刘兰儿为什么要把信藏得这么好。她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有人发现这个秘密,为她洗刷冤屈。而自己,就是那个被选中的人。

王生决定,他要为刘兰儿做点什么。他要把这件事,公之于众!可他一个外乡人,人微言轻,谁会相信他呢?他需要证据。光有这封信,还不够。他需要更直接的证据,能证明刘兰儿是他杀的证据。

王生的目光,又落在了院子里的那口井上。他感觉,井里,一定还有东西。他下定决心,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把那块大青石板给挪开。他找来一根粗木棍,又找了些石头,要把石板撬开。

他忙活了整整一个下午,累得满头大汗,终于,那块大青石板被他撬开了一条缝。一股阴冷潮湿的空气,从井里喷涌而出,还夹杂着一股腐烂的气味。王生捂着鼻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把石板彻底推开了。

他探头往井里一看,井水很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他找来一根长绳子,绑在井边的柱子上,然后顺着绳子,慢慢地爬了下去。井壁上长满了滑溜溜的青苔,很难攀爬。王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井底。

井底的水很浅,只到他的小腿。水很冷,刺骨的冷。他站在水里,用手在井底的淤泥里摸索着。他摸到了一些硬邦邦的东西,他拿起来一看,是一些破碎的瓷片。他又继续摸,忽然,他的手碰到了一个东西,那东西的触感,让他心里一惊。

那是一根骨头!一根人的骨头!王生的心“咚”地一下,沉了下去。他知道,他找对地方了。他继续在淤泥里摸索,越来越多的骨头被他摸了出来。有腿骨,有臂骨,还有一个头骨。他把这些骨头都堆在一起,心里说不出的沉重。

这些骨头,应该就是刘兰儿的。可王生总觉得,好像还缺点什么。他仔细地检查着那些骨头,忽然,他在淤泥里,又摸到了一个东西。那东西很小,是个金属物件。他把它从淤泥里拿了出来,擦干净一看,是一枚戒指。一枚很普通的银戒指,上面刻着两个字:“文远”。

文远?王生脑子里灵光一闪。他想起了茶馆里那个老头说的话,那个穷书生,好像就叫文远!王生拿着那枚戒指,整个人都呆住了。这井里,不只有刘兰儿的尸骨,还有那个穷书生,文远的尸骨!

真相,在这一刻,终于大白了。刘万财不仅杀害了自己的女儿,还杀害了那个无辜的书生!他把两个人的尸体,都扔进了这口井里,然后伪造了女儿投井自尽的假象。这个男人,简直不是人,是个畜生!

王生在井底,对着那堆白骨,深深地鞠了一躬。他说:“兰儿姑娘,文远兄,你们的冤屈,我王生知道了。我发誓,一定为你们讨回公道,让那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他说完,感觉井里的寒气,似乎消散了一些。一阵微风吹过,井口传来一阵兰花香,好像是刘兰儿在感谢他。

王生爬出井,已经是晚上了。他没有感到害怕,心里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他把井口的石板重新盖好,然后拿着信和戒指,走出了宅子。他要去报官!

他直接去了县衙,敲响了鸣冤鼓。县太爷被他从被窝里给揪了出来,升堂审案。王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还把那封信和那枚戒指,呈了上去。

县太爷一开始还不信,觉得王生是个疯子。可当他看到那封信和那枚戒指,又听王生说得有鼻子有眼,也不由得重视起来。这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案。他当即派了衙役,跟着王生,去了刘家老宅。

衙役们撬开井盖,下到井底,果然捞出了两具骸骨。经过仵作检验,确认是一男一女,死亡时间,大概在十几年前。人证物证俱在,案情已经很清楚了。

县太爷立刻下令,捉拿刘万财。此时的刘万财,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头了,住在城郊一个破庙里,穷困潦倒。

他被带到公堂上,一开始还嘴硬,不肯承认。可当县太爷把那枚戒指,还有那封信,都摆在他面前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他老泪纵横,把自己当年犯下的罪行,全都招了。原来,他确实发现了女儿和书生要私奔的事。他觉得自己颜面尽失,怒火中烧。他把前来赴约的书生文远,骗到后院,用棍子活活打死,然后扔进了井里。他又回到女儿房间,跟女儿大吵一架,失手把她也给掐死了。为了掩盖罪行,他把女儿的尸体,也扔进了井里,然后对外宣称女儿是投井自尽。

这个隐藏了十几年的惊天大案,终于真相大白。刘万财被判了死刑,秋后问斩。消息传开,整个县城都轰动了。人们都说,这是报应,是老天有眼。

王生做了一件大好事,受到了县太爷的嘉奖,也赢得了百姓们的尊敬。他用自己的钱,为刘兰儿和文远,买了一块好地,把他们合葬在了一起。还为他们立了一块碑,碑上写着:“痴情儿女刘兰儿、张文远之墓”。

下葬那天,王生去参加了。他站在墓前,心里感慨万千。他仿佛看见,刘兰儿和文远,手牵着手,对他微笑着,然后慢慢地,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天边。他知道,他们的冤屈,终于洗清了。他们的魂魄,也终于可以得到安息了。

从那以后,青石巷的刘家老宅,就再也没有闹过鬼。那股兰花香,那个白衣女人,都消失了。宅子变得跟普通的老宅子一样,安静,祥和。

王生后来没有卖掉那座宅子。他把宅子修葺一新,在前院开了个私塾,教孩子们读书写字。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做人要正直,要善良,要敢于和邪恶作斗争。他还把刘兰儿和文远的故事,编成了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青石巷的老宅,也不再是人们口中的“鬼宅”,而成了一座“义宅”。它提醒着人们,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而那些心怀冤屈的人,也终有一天,会沉冤得雪,安息九泉。

王生在老宅里,一直住到老。他终身未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那座宅子,和那些孩子们。他去世后,人们把他葬在了刘兰儿和文远的墓旁边。

这就是老宅怪谈的故事。您听了,是不是也觉得,这世间的因果报应,真是奇妙得很呢?有时候,我们眼见的不一定为实,那些看似恐怖的怪事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委屈。

所以啊,咱们做人,还是要多一份善意,少一份贪婪。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偏见。这样,这世道,才能越来越好,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声明:本故事旨在传承民间艺术,劝人为善弃恶,弘扬传统美德,与封建迷信无关,谢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