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傻子学舌
发布时间:2025-10-29 18:08 浏览量:3
傻子学舌
清道光年间,山东兖州府滋阳县有个叫李老栓的农户,四十岁才得了个儿子,取名李根生。可根生三岁时还不会说话,眼神也呆呆的,村里的人都说他是“傻子”。李老栓夫妇急得四处求医,郎中们都摇头说治不好,夫妻俩只能认命,守着这个“傻儿子”过日子。
根生虽傻,却有个特别的本事——不管听谁说过什么话,都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再原封不动地学出来,连语气都分毫不差。村里的人常逗他,故意说些怪话让他学,根生总是乐呵呵地照学,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李老栓夫妇见儿子虽傻,却也乖巧,心里渐渐放宽,只是嘱咐他:“别学坏人的话,别跟陌生人说话。”根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依旧每天跟在村里的孩子后面,听他们说话,再跟着学舌。
这年冬天,滋阳县来了个新知县,姓王,叫王怀安。王知县一上任,就摆出一副清正廉洁的样子,每天在县衙门口贴告示,说要“为民做主,严惩贪官污吏”。可背地里,他却勾结当地的乡绅,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村里的乡绅张剥皮,是王知县的“拜把子兄弟”,平日里欺压百姓,抢占良田,最近又借着“修河堤”的名义,向村民们征收重税,要是交不出税,就把家里的东西搬走抵债。李老栓家本就贫寒,哪交得出税?张剥皮带着家丁来催税时,李老栓跪在地上哀求:“张老爷,求您宽限几天,等开春我卖了粮食,一定把税交上!”
张剥皮一脚把李老栓踹倒在地,恶狠狠地说:“宽限?我看你是想赖账!今天要是交不出税,就把你家的房子拆了,把你那傻儿子卖去当乞丐!”根生躲在门后,把张剥皮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等张剥皮走后,他走到李老栓身边,学着张剥皮的语气说:“宽限?我看你是想赖账!今天要是交不出税,就把你家的房子拆了,把你那傻儿子卖去当乞丐!”
李老栓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抱着根生哭:“儿啊,别学这话,别学这话……”
过了几天,王知县带着衙役来村里“视察”,张剥皮陪着他,一路上吹嘘自己如何“体恤百姓”,如何“用心修河堤”。村民们都低着头,不敢说话。走到李老栓家门前时,王知县看见根生站在门口,觉得好奇,就问:“这孩子是谁家的?怎么呆呆的?”
张剥皮赶紧说:“回大人,这是李老栓家的傻儿子,叫根生,只会学别人说话,没什么出息。”
王知县来了兴致,笑着说:“哦?只会学舌?那我让他学句话,看看他学得像不像。”他清了清嗓子,故意大声说:“本官上任以来,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绝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说完,他得意地看着根生,等着他学舌。
可根生却没学他的话,反而走到张剥皮身边,学着张剥皮那天的语气,大声说:“宽限?我看你是想赖账!今天要是交不出税,就把你家的房子拆了,把你那傻儿子卖去当乞丐!”
在场的村民们都惊呆了,张剥皮的脸瞬间变得惨白,慌忙说:“大人,这傻子胡说八道!您别信他的话!”
王知县也愣了一下,随即脸色沉了下来,他知道张剥皮平日里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没想到他竟如此欺压百姓。他刚想追问,却见根生又走到他身边,学着他刚才的语气说:“本官上任以来,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绝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说完,还学着王知县的样子,背着手,昂着头,模样滑稽又讽刺。
村民们再也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王知县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瞪了张剥皮一眼,又看了看根生,心里又气又恼,却又发作不得,只能匆匆结束“视察”,带着衙役回了县衙。
回到县衙后,王知县把张剥皮叫了过来,劈头盖脸一顿骂:“你这蠢货!怎么让那傻子学了你的话?要是传出去,本官的名声都被你毁了!”
张剥皮吓得跪在地上,连连求饶:“大人,是小的疏忽!小的这就去把那傻子处理了,绝不让他再乱说话!”
王知县想了想,点了点头:“也好,不过别做得太明显,免得引起民愤。你去把李老栓家的税再提高些,逼他们把那傻子赶走,要是他们不赶走,就把他们全家都抓起来,说他们抗税!”
张剥皮领了命,当天就带着家丁去了李老栓家,不仅提高了税,还威胁李老栓:“要是三天内交不出税,或者不把你那傻儿子赶走,就把你们全家抓去县衙坐牢!”
李老栓夫妇吓得魂飞魄散,他们知道张剥皮说到做到,可根生是他们的亲儿子,怎么舍得赶走?夫妻俩抱着根生,哭了一夜。根生看着爹娘伤心的样子,也不笑了,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眼神里满是困惑。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老秀才刘先生听说了这事,特意来劝李老栓:“老栓啊,张剥皮和王知县没安好心,你们就算赶走根生,他们也不会放过你们的。不如这样,根生会学舌,说不定能帮咱们一个大忙。我听说下个月知府大人会来滋阳县巡查,到时候让根生在知府大人面前,学一学王知县和张剥皮的话,说不定能治治他们的罪!”
李老栓犹豫了:“刘先生,根生是个傻子,要是他到时候不说话,或者说错了话,咱们可就全完了!”
刘先生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咱们老百姓没权没势,只能靠这傻子的‘学舌’本事,碰碰运气了。再说,我总觉得根生这孩子不一般,他虽然傻,可心里跟明镜似的,说不定真能帮咱们。”
李老栓想了想,点了点头,他知道刘先生说得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把。
接下来的日子,刘先生每天都来教根生说话,教他学王知县和张剥皮平日里欺压百姓的话,还教他在知府大人面前该怎么说。根生虽然傻,却学得很快,不管刘先生教他什么,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再原封不动地学出来。
转眼到了知府大人巡查的日子,王知县和张剥皮早早地在城门口迎接,摆出一副恭敬的样子。知府大人是个清官,早就听说王知县在滋阳县名声不好,这次来巡查,就是想查明真相。
巡查队伍走到县衙门口时,刘先生带着李老栓和根生,突然从人群里走了出来,跪在知府大人面前:“知府大人,小民有冤要告!”
王知县和张剥皮吓得脸色大变,王知县赶紧说:“大人,这是刁民闹事,您别理他们!”
知府大人却摆了摆手,说:“让他们说,本官倒要听听,他们有什么冤情。”
刘先生指着根生,说:“大人,这孩子叫根生,虽然有些傻,却能一字不差地学别人说话。王知县和张剥皮平日里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这孩子都听在耳朵里,学了下来。求大人让他学一学,就知道小民说的是不是真的了!”
王知县和张剥皮连忙大喊:“大人,这傻子的话不能信!他是被人指使的!”
知府大人皱了皱眉,说:“是不是被指使的,让他学一学就知道了。孩子,你学一学,王知县平时是怎么说的?”
根生看了看王知县,又看了看知府大人,然后学着王知县平日里和张剥皮说话的语气,大声说:“张兄,这滋阳县的百姓就是一群软骨头,随便吓唬一下,他们就乖乖交钱了!等咱们捞够了钱,就把这烂摊子扔了,去别的地方快活!”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王知县的脸瞬间变得惨白,他指着根生,说:“你……你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
根生又转向张剥皮,学着他催税时的语气,说:“老东西,交不出税就把你家的东西搬走!我看你那傻儿子长得还行,不如卖去当乞丐,还能换几个钱!”
张剥皮吓得腿都软了,跪在地上,说:“大人,我没有!我没有说过这种话!这傻子是在撒谎!”
知府大人气得拍了拍轿子的扶手,说:“好你个王怀安!好你个张剥皮!竟敢如此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来人啊,把他们俩抓起来,带回府衙审问!”
衙役们冲了上去,把王知县和张剥皮绑了起来。百姓们都欢呼起来,纷纷跪在地上,给知府大人磕头:“多谢知府大人为民做主!”
李老栓夫妇抱着根生,激动得哭了起来。刘先生也松了口气,笑着说:“老栓,我就说根生这孩子不一般,他真是咱们的救星啊!”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根生突然病倒了,高烧不退,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胡话。李老栓夫妇赶紧请了郎中,郎中诊完脉,摇着头说:“这孩子不是普通的生病,像是被什么脏东西缠上了。你们白天是不是让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
李老栓夫妇这才想起,王知县和张剥皮被抓的时候,眼神里满是怨恨,说不定是他们的“怨气”缠上了根生。夫妻俩急得团团转,只能去村里的土地庙求土地公保佑。
他们跪在土地庙前,哭着说:“土地公,求您保佑根生平安!他是个好孩子,只是说了实话,不该遭这种罪啊!”
就在这时,土地庙的神像突然动了一下,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出来:“李老栓,你别担心,根生不是被怨气缠上,而是他的‘傻病’要好了。他本是文曲星身边的书童,因不小心打翻了文曲星的墨水瓶,被贬下凡间,投胎成了傻子,只有在他说出真相,帮百姓除了恶人后,才能恢复神智。现在他功德圆满,过几天就能好起来了。”
李老栓夫妇又惊又喜,对着神像连连磕头:“多谢土地公!多谢土地公!”
过了三天,根生的烧果然退了,醒来后,眼神也不再呆呆的,而是变得清澈明亮。他看着李老栓夫妇,笑着说:“爹,娘,我饿了。”
李老栓夫妇愣住了,这是根生第一次主动说话,不是学别人的话,而是自己的话!夫妻俩激动得抱住根生,哭了起来:“儿啊,你好了!你终于好了!”
根生的病好了以后,变得聪明伶俐,刘先生见他有天赋,就免费教他读书。根生学习很刻苦,没过几年,就考中了秀才,后来又考中了举人,成了滋阳县有名的才子。
而王知县和张剥皮,经过知府大人的审问,确认了他们的罪行,被判处流放,家产也被没收,分给了受苦的百姓。百姓们都说,这是他们作恶多端的下场,而根生,就是上天派来惩罚他们的“福星”。
根生长大后,回到滋阳县当了官,他像知府大人一样,清正廉洁,为民做主,深受百姓们的爱戴。每当有人问他,小时候是不是真的傻,根生都会笑着说:“我小时候不是傻,只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说出真相、帮百姓除害的机会。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就算是‘傻子’,也不例外。”
滋阳县的人们,也常常把“傻子学舌”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告诉他们:做人要诚实正直,不能做坏事,就算是位高权重的人,要是欺压百姓,也会受到惩罚;而那些看似平凡甚至“愚笨”的人,说不定藏着大大的智慧,只要心怀正义,就能做出了不起的事。而那座土地庙,也成了滋阳县的“祈福圣地”,百姓们遇到困难时,都会去那里祈求保佑,相信只要心怀善念,正义终将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