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以上仍靠进口,国内猪肉也被“卡脖”?外媒:敢自研就断供
发布时间:2025-10-28 18:14 浏览量:4
说起来,中国人吃猪肉这事儿,简直就是日常生活里离不开的标配。光看数据就吓人,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直接冲到70256万头,猪肉产量稳稳超过5700万吨,占全球一半还多。人均一年吃掉28公斤左右,肉类消费里猪肉就占六成以上。超市里那排排的五花肉、里脊,餐桌上红烧肉、糖醋排骨,哪样离得开猪肉?
可就是这么个家常事儿,背后藏着大麻烦——种猪这玩意儿,九成以上还得靠进口。不是猪肉成品,而是用来繁殖的种猪。没了这些“种子”,整个产业链就卡壳了。这问题不是新鲜事儿,早几年就有人敲警钟,说这比芯片还扎心。现在2025年了,情况好转了点儿,但根儿上的依赖还没完全拔掉。
先捋捋这依赖是怎么来的。回想上世纪70年代,国家为了赶上生产效率,引进外国猪种。那时候生活水平刚起步,长白猪、杜洛克猪这些从丹麦、美国运过来,瘦肉率高,饲料转化快,一头猪半年出栏,本土土猪得一年多。结果呢,引进后市场就变味儿了。1994年土猪还占九成,到2007年就剩两成不到。
现在呢,进口种猪的后代性能衰退快,两三代就掉链子,得不停买原种。2020年高峰时进口3万头,花了12亿。价格呢,一头四五万不等。说白了,国外育种技术牛,他们用杂交选育,层层筛选基因,专利攥得死死的。中国这边,土猪品种多达88种,占全球三分之一,可育种周期长,风险高,劣势基因容易聚合。企业算账,养土猪成本高,利润薄,谁乐意干?
转到2024年,进口量终于见底了。海关数据,纯种育种猪进口才3769头,同比降53%,比2020年峰值少九成。为什么降?一方面,国内产能恢复了,生猪存栏42743万头,下降1.6%但基数大。猪肉进口总量1-11月139.11亿元,降40.47%。鲜冷冻猪肉105.1万吨,只占总产量的1.84%。来源国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占大头,美国也有一席。
进口猪肉量1-9月79.87万吨,全年预计105.4万吨,降32%。这说明啥?国内供应稳了,不用那么慌着进口成品肉。可种猪呢?核心还是国外的。福建从输入大省变输出省,2024年种猪进口不足4000头,但全国看,核心种源自给率还得追。农业农村部说,种业振兴行动启动以来,畜禽种质资源保存140万份,基本摸清家底。但猪种具体,自给率95%目标到2035年才稳。
这依赖听着就堵心,外媒还火上浇油。2021年那会儿,英国《农民周刊》就发文,丹麦企业高管放话:中国要是大搞自研,他们就审出口许可,防技术外流。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跟进,说中国占全球种猪出口四成,供应商当战略杠杆使。疫情时物流一卡,荷兰货轮延误两周,猪只损失5%。2024年欧盟猪业协会会议又提,贸易摩擦下,自研加速可能加关税壁垒,像大豆那回。
丹麦公司合同加保密条,禁逆向工程。说实话,这话听着像威胁,但也暴露他们心虚。中国市场这么大,谁不想咬一口?可他们专利垄断,杂交配方不放手,后代衰退就逼你续费。2025年上半年,美国报告预测中国猪产微增1%,但种猪短板还在。进口商利润薄,2024年亏损多,2025年1-7月猪肉进口134万吨,涨3.3%,但整体趋势是稳中降。
接地气说,这事儿跟咱们饭碗直接挂钩。猪价一波动,进口就成风向标。2024年猪价下行15%,进口冻猪肉去库存需6-8个月。养殖户小场子最难,成本13元/公斤,牧原这样的巨头降到13元左右,但种猪贵啊。进口猪瘦肉率60%,土猪40%,消费者爱瘦的,超市里进口杂交猪卖得飞起。
本土猪肥,口感好但周期长,饲料转化低。结果土猪濒危,88种里8种灭绝,30多种急降。国家急眼了,2021年“种业振兴”口号一喊,2025年增补45家核心育种场,猪种8家,种公猪站3家。基因库37个,保护区79个,覆盖东北黑猪到海南土猪。广东沿海土猪份额从1%升到10%。补贴每头2000元,存栏从5000到8000头。
企业也没闲着。新希望集团是标杆,2007年起投13亿,2024年销量1652万头,收入267亿。2025年他们聚焦育种,AIoT系统入选全国畜牧数智化案例。NH通道盘估方案,用AI监控猪只,数百头场子6人管。成本优化,2024年北方场防疫改造,正压通风防病。
2025年半年度报告,资产负债率69.2%,养殖成本降,饲料业务稳。刘畅接棒后,说“持久战”,科技赋能。联姻补链,规模化率从53%到70%,前十大公司出栏23.7%。但争议有,中小户被挤。温氏股份攻坚“中国芯”,云浮建“硅谷”,3-5代见效,前期投猪场、防控,短期不赚钱。
壹号食品的陈生,更直球。北大才子,2021年访谈说猪肉卡脖子比芯片严重。2024年发布会,他喊“再给十年,土猪领先世界”。2025年强调,9000年驯化史,不能让土猪消失。壹号从广州起步,布局珠三角,建屠夫学校。
见识上百品种,品种保种关键。2025年扩展30城,月销100吨,恢复潘郎猪存栏1000头。肉汁饱满,风味浓。陈生壹号推本土品牌,门店卖土猪制品,消费者七成愿多付5元/公斤。
政策推手大。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清单,补贴到户。农业农村部发布会,上半年肉产量4843万吨,涨2.8%。蔬菜水果稳,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高。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到2035年商业育种体系完善,自给95%。
涿州建“一猪两用”策源地,中国农大团队用CRISPR编辑基因,瘦肉率升50%。高通量测序,自动化建库。福建输出种猪,河南牧原遗传性能强。2025年9月官方能繁母猪调降,养殖亏损续,但种业重点。
这局面,风险还在,但曙光亮堂。进口依赖降七成,本土猪科技融合,竞争力上。土猪不光活下去,还得夺市场。香气回餐桌,得靠实干。2025年猪业赋能榜启动,高质量种猪大会广州办。减量竞争内卷,产业链企业咬牙。
说到底,猪肉自由不是空话,产能稳,种源自给,饭碗端牢。外媒威胁听着唬人,但中国市场大,技术追上,谁怕谁?继续投,基因编辑、AI监控,十年后土猪领跑,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