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杀猪匠睡觉,无意中听到母猪说话,他救了母猪换来姻缘
发布时间:2025-10-28 16:17 浏览量:4
清康熙年间,山东青州府有个叫赵家集的镇子,镇上有个叫赵三的杀猪匠。赵三祖上三代都以杀猪为业,传到他这一代,手艺更是精湛,一刀下去,猪便没了痛苦。
赵三今年二十有五,生得膀大腰圆,浓眉大眼,虽是个操刀的屠夫,心地却十分良善。每逢初一十五,他总会将卖剩的猪肉分给穷苦人家,在乡里口碑甚好。只是父母早逝,家境贫寒,至今仍未娶妻。
这年腊月,天寒地冻,赵三接了一单生意,是镇西头李财主家要办喜事,需宰杀一头母猪。赵三跟着李府管家去猪圈选猪,见那圈中有一母猪,骨瘦如柴,却带着六只圆滚滚的小猪崽。母猪见人来,不躲不闪,反倒将小猪护在身后,眼中似有哀求之色。
赵三心中一动,指着旁边一头肥壮的猪道:“就这头吧。”
管家却摇头:“老爷指名要宰这母猪,它年纪大了,近来又不怎么进食,留着也无用。”
赵三再三劝说,管家执意不肯,只得作罢,约定三日后前来宰杀。
三日后的黄昏,赵三收拾好刀具,来到李府。按照当地习俗,宰杀母猪需在晚间进行,且不能在小猪面前,以免惊了猪崽。李府下人便将母猪单独赶到后院一间空屋中,准备次日凌晨动手。
当夜,李财主留赵三住下,安排他在后院厢房歇息。赵三躺在床上,想起那母猪护崽的情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直到三更天,才迷迷糊糊有了睡意。
朦胧间,忽听得院中有说话声。赵三心中奇怪,这深更半夜,何人在外说话?他轻轻起身,凑到窗前细看。月光下,只见那母猪不知何时已从空屋中出来,站在院中槐树下,旁边围着六只小猪崽。
更让赵三惊讶的是,那母猪竟口吐人言:“孩子们,明日我就要遭难了,你们切记我平日教导。我死后,你们要互帮互助,莫要争食,莫要离群。东边墙角下我早已挖好一个洞,你们明日趁人不备,便从那里逃出去,自寻生路吧。”
一小猪泣道:“母亲,那杀猪匠明日真要杀你吗?”
母猪叹道:“这是命数,怨不得他。那赵三并非恶人,我观他眉宇间有正气,日后必有好报。只是我修行八十载,今日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另一小猪问:“母亲既已修行八十载,为何不施法逃走?”
母猪道:“我虽有道行,却从未害人,若用法术伤人,便是违背天道。况且我若逃走,李财主必迁怒于你们。用我一命,换你们平安,值得。”
赵三在窗后听得真切,心中大惊。他早听老人说,有些牲畜年深日久,能通人性,修成道行,今日竟亲眼得见。这母猪为护崽甘愿赴死,如此仁义,他怎能下手?
想到这里,赵三推门而出,向母猪深深一揖:“猪仙在上,赵三有眼无珠,险些害了仙家性命。今夜听得仙家一席话,深感惭愧。明日我定不会下手,还要助猪仙和孩子们逃脱。”
母猪见赵三出来,先是一惊,随后还礼道:“赵师傅有心了。只是我若不走,必连累于你。李财主在本地颇有势力,你违了他的意,他岂能善罢甘休?”
赵三沉吟片刻,道:“我自有办法,猪仙不必担心。”
次日凌晨,李府上下被赵三的惊呼声惊醒。众人赶到后院,只见赵三面色惨白,指着倒在地上的母猪道:“不好了,这猪突发急病,已经没气了!”
李财主上前查看,果然见母猪口吐白沫,一动不动。他皱眉道:“这可如何是好?今日喜宴,宾客们都等着吃猪肉呢。”
赵三忙道:“东家莫急,我家中尚有一头肥猪,本准备过年自家用的,可先拿来应急。只求东家将这病死的母猪交我处理,以免传播瘟疫。”
李财主虽不情愿,但事出紧急,只得答应。赵三急忙回家,将自己养的猪赶来李府宰杀。事后,又将“病死”的母猪用草席裹了,运回家中。
原来,这是赵三与母猪商量好的计策。那口吐白沫,不过是赵三用草药制造的假象。回到家中,赵三将母猪安置在后院柴房,每日好生照料。
说来也怪,那母猪自那日后,竟开始进食,身体日渐康复。六只小猪也从李府墙角洞中逃出,被赵三暗中收养。
半月后的一个深夜,赵三正在熟睡,忽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竟是一位白发老妪,身后跟着六位年轻男女。
老妪笑道:“赵恩公莫惊,我便是你救下的母猪。今日特来报恩。”
赵三大惊,忙请众人进屋。老妪道:“我本是山中修炼的猪仙,八十年前因触犯天条,被贬为家猪,需历经九劫方能恢复道行。那日杀身之劫本是最后一难,幸得恩公相助,如今已功德圆满,重获仙身。”
赵三连连称奇。老妪又指身后六位男女道:“这六个孩子原是我点化的山中灵猪,与我一同受罚。如今劫难已满,他们也恢复了人形。”
其中一位青衣女子上前施礼:“多谢恩公救母之恩。母亲昨日重返仙班,特来报答恩公。”
老妪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赵三:“恩公可将此佩随身携带,它可保你平安。此外,我观你孤身一人,欲为你说一门亲事,不知意下如何?”
赵三苦笑:“婆婆好意心领,只是我家境贫寒,哪个良家女子愿嫁我这般屠夫?”
老妪笑道:“恩公不必自轻。城南有户柳姓人家,家道中落,唯有一女名唤柳依依,年方二八,知书达理,因守孝在身,尚未婚配。明日你可携此佩前往求亲,必能如愿。
说罢,老妪与六位男女告辞离去,出门不远,便化作七道青光消失不见。
赵三手捧玉佩,半信半疑。次日一早,他依言前往城南,果然找到柳家。只见庭院破败,似是久未修葺。敲门后,一老仆开门,赵三说明来意,被请入屋内。
不多时,一老者拄杖而出,赵三说明来意,老者叹道:“赵师傅一表人才,老朽本不应推辞。只是小女曾立誓,非有缘人不嫁。她有一块家传玉佩,言明若有人持同样玉佩前来,便是良缘。”
赵三心中一动,取出猪仙所赠玉佩。老者一见,大惊失色,忙唤女儿出来。只见一女子款步而出,生得眉目如画,气质清雅。她见赵三手中玉佩,亦是一惊,从怀中取出一块几乎一模一样的玉佩来。
两玉相合,竟严丝合缝,发出一阵柔和光芒。柳依依轻声道:“这玉佩本是一对,祖上传言,另一块在命中注定之人手中。今日既合,便是天意。”
柳父见状,欣然应允婚事。赵三欢喜不已,当即下聘,约定一月后迎娶。
却说赵三回家后,将喜事告知邻里,众人皆替他高兴。唯有镇上张屠户心生嫉妒,这张屠户平日欺行霸市,早看赵三不顺眼,如今见贫寒的赵三竟能娶得美娇娘,更是心怀不满。
一日,张屠户在酒馆听人说起赵三救母猪之事,心中生疑,暗中查访,得知李财主家母猪“病死”的真相,便向李财主告密。
李财主大怒,带人前往赵三家理论。恰逢赵三外出,众人搜遍赵家,却不见母猪踪影,只发现后院养着六只肥壮的小猪。
李财主认定赵三欺骗自己,命人将小猪全部带走,等赵三回来对质。
赵三归家后,见小猪不见,心急如焚。此时,那白发老妪突然现身,笑道:“恩公莫急,孩子们自有分寸。你明日且去李府,我自有安排。”
次日,赵三硬着头皮来到李府。李财主与张屠户早已等候多时。李财主怒道:“赵三,你竟敢骗我!今日若不交代清楚,便送你去见官!”
赵三正不知如何应答,忽听后院传来惊叫声。一仆人连滚爬爬跑来:“老爷,不好了!那六只猪...猪...”
众人赶到后院,只见六只小猪围成一圈,中间堆满金银珠宝,闪闪发光。李财主与张屠户看得目瞪口呆。
一小猪突然开口:“李财主,你贪婪成性,为富不仁;张屠户,你心术不正,屡次欺压良善。今日这些财宝,本是我家主母答谢赵恩公的,既然被你们发现,便看你们有没有福气消受!”
说罢,六只小猪化作六道金光,卷起珠宝,与赵三一同消失不见。
李财主与张屠户惊得魂飞魄散,双双昏倒在地。醒来后,二人心智失常,逢人便说有会说话的猪妖。旁人只当他们疯了,不予理会。
再说赵三,只觉眼前一花,已置身于一间雅致屋内。六位年轻男女笑盈盈站在面前,那青衣女子道:“恩公受惊了。母亲早已算到今日之劫,特命我们在此接应。这些财宝足够恩公与柳姑娘一生享用,望你们善用此财,多行善事。”
赵三拜谢,六人将他送回家中,飘然而去。
一月后,赵三与柳依依顺利成婚。婚后,二人用那笔财宝在镇上开了家肉铺,童叟无欺,又时常周济穷人,成为当地有名的善人。
次年,柳依依生下一对龙凤胎,两个孩子出生时,手中各握一枚玉佩,与赵三夫妇的玉佩一模一样。夫妻二人知是猪仙庇佑,更加虔心行善。
转眼三年过去,赵三已成为当地首富,但仍每日亲自操刀卖肉,不忘本业。这日黄昏,他收摊回家,途经当年李府后巷,忽见一青衣女子立于槐树下,正是当年六位男女之一。
青衣女子施礼道:“恩公别来无恙。母亲今日重返仙界,特命我前来告别。另有一事相告:明年青州将有旱灾,恩公可早做准备。”
赵三大惊,忙问详情。青衣女子道:“天机不可尽泄,恩公可多储粮草,开挖水井。来年若见城隍庙前石狮流泪,便开仓赈灾,必能救万民于水火。”说罢,化作青烟消散。
赵三回家后与妻子商议,当即变卖部分家产,大量收购粮食,又雇人在城外开挖深井。旁人笑他傻,旱灾毫无迹象便如此破费,赵三只一笑置之。
次年春,青州果然大旱,三月无雨,田地龟裂,百姓惶惶。官府开仓放粮,仍是杯水车薪。此时,赵三储备的粮草派上用场,他依青衣女子之言,见城隍庙前石狮“流泪”(实为潮湿生苔),便开仓赈灾,设粥棚十余处,救活灾民无数。
知府感其功德,上书朝廷。康熙帝闻奏,特赐“义商”匾额,减免三年赋税。赵三名声愈盛,却从不骄矜,仍以平常心待人。
这年中秋,赵三全家团聚赏月。夜半时分,七朵祥云自天而降,猪仙与六位子女再现人间。猪仙笑道:“恩公善行感动上天,玉帝特赐你赵家三代富贵,子孙昌盛。今日一别,后会无期,望恩公珍重。”
赵三全家拜谢,猪仙与六子女驾云而去,渐渐消失在夜空中。
此后,赵家果然代代兴旺,出了不少才子官员,成为当地名门。赵三与柳依依相守到老,八十寿辰那日,二人无疾而终。后人整理遗物时,发现那对玉佩已不翼而飞,只在妆匣中找到一张字条,上书:“仁义动天,善有善报。”
而赵三救猪仙得善报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教导世人:万物有灵,仁义为先。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