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贪官蔡京的临终绝命诗,字字泣血为何无人同情?
发布时间:2025-10-27 17:55 浏览量:4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
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
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
这首《西江月》读来满是凄凉,可写下它的人,却是北宋史上臭名昭著的 “六贼” 之首 —— 蔡京。宣和七年(1125 年),这位权倾朝野二十载的宰相被流放儋州,行至潭州(今湖南长沙)时油尽灯枯,临终前蘸着残泪写下这阙绝命词,可彼时百姓听闻他的死讯,竟无一人为其叹息,甚至连一口棺木都无人愿意提供。
说起蔡京的一生,堪称 “极致的矛盾体”。他出身福建仙游的书香门第,二十三岁便考中进士,书法更是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时人称为 “宋四家” 之一。早年的他也曾有过抱负,在地方为官时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一度被视为能臣。可自从踏入权力中枢,这位才子便彻底迷失在权欲的漩涡。
为了爬上相位,蔡京极尽钻营之能事。他先是依附王安石变法派,变法失败后又转头讨好保守派,待哲宗亲政再兴新法,他又连夜写文章批判旧党,这般 “墙头草” 做派,却让他在朝堂上步步高升。宋徽宗即位后,蔡京更是凭借一手好字和阿谀奉承的本事,深得皇帝信任,先后五次拜相,权柄之重堪称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掌权后的蔡京,彻底暴露了贪婪本性。他打着 “新法” 的幌子,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设立 “西城括田所” 强占百姓土地,铸造劣质钱币掠夺财富,甚至连民间的茶盐都被他垄断经营。当时东京城的百姓编了歌谣讽刺他:“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而他自己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家中厨房光切葱花的婢女就有数十人,一顿饭的花费抵得上普通百姓几年的收入。
可 “繁华终有尽时”,靖康元年(1126 年),金军大举南侵,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朝野上下纷纷声讨蔡京的罪行。宋钦宗为平民愤,下旨将蔡京流放儋州。此时的蔡京已是八十岁高龄,昔日的荣华富贵化为泡影,身边只有一个老仆相伴。一路上,百姓听闻他是蔡京,旅店不让他住宿,饭馆不肯卖他食物,甚至连路边的孩童都追着他扔石头。
行至潭州时,蔡京病倒在一座破庙里,看着窗外萧瑟的秋景,想起自己八十一年的人生,从科举得意到五度拜相,从权倾天下到沦为阶下囚,如今孤身一人,骨肉离散,连个安身之处都没有。他颤抖着拿起笔,写下那首《西江月》,末句 “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 道尽了无尽的悔恨与凄凉。写完没多久,这位北宋巨贪便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死后连口棺材都没有,老仆只能用一张草席将他裹住,草草埋在乱葬岗里。
如今再读蔡京的绝命诗,字里行间的悲苦确实让人唏嘘,可转念一想,他一生所犯下的罪孽,又何尝不是 “自作自受”?他曾手握改变国家命运的权力,却将其用来满足私欲,最终不仅毁掉了自己,也加速了北宋的灭亡。这或许就是历史给我们的警示:权力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唯有坚守本心,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