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15首七言律诗:长年佳节近重阳,到骨深恩一味凉

发布时间:2025-10-27 22:58  浏览量:5

—【01】—

露下风高足感伤,天君着意写重阳。

建安能赋推诸子,楚国悲秋又九章。

我为催租阁诗思,谁能送酒沃愁肠。

黄花不解知人意,开遍篱根数百行。

——宋·彭龟年《重九》

寒露降下,秋风高起,这景象更让人心生感伤。

上天似乎有心要描绘这重阳节的景象。

想起了建安时期的那些才子,他们能写出慷慨激昂的诗赋;

也想起了楚国的屈原,他的《九章》充满了悲秋的情怀。

这些都是文人的传统。可他自己呢?

却因为催租的官吏上门,打断了诗兴,满腹的才情无处施展。

渴望有人能像王弘对待陶渊明那样,送来一壶美酒,浇灌他干涸的愁肠。

然而,并没有。只能看着篱笆下的菊花,它们根本不理解人的心事,只是自顾自地开了数百行,热闹非凡,却衬得他愈发孤独。

—【02】—

长年佳节近重阳,到骨深恩一味凉。

凤尾有心堪悦目,鸡头当谷可充肠。

凌云穿月开丹桂,映日排空数拒霜。

莫与春光较先后,请君晚节玩秋芳。

——宋·陈宓《重九》

年复一年,重阳节又临近了。

心中涌起一种深刻的、沁入骨髓的感恩之情,这份感恩带着秋日特有的清凉。

欣赏着这秋日的一切:仙人掌那凤尾般的刺,虽然有心,却能让人赏心悦目;

芡实那鸡头般的果实,可以当作粮食,填饱肚子。

高大的丹桂树,花枝穿过云层,仿佛要触及月亮;

迎着太阳的拒霜花,一排排地盛开,气势非凡。

想劝慰世人,不要总是拿秋光和春色去比较谁先谁后。

请你在人生的晚年,好好品味这秋日花木的芬芳吧。

它们的美,是一种成熟、厚重、经得起风霜的美。

—【03】—

漫浪江湖已十霜,一秋强半又重阳。

可怜白日浑闲度,偶对黄花觉自伤。

客舍题诗书感遇,市楼沽酒慰凄凉。

登高不为酬心赏,直欲凭栏望故乡。

——宋·胡仲参《重阳》

在江湖上漂泊流浪,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年。

这个秋天,才过了一大半,重阳节就又到了。

回想自己白天的时光,大多在无所事事中虚度,心中不免感到一阵可怜。

偶尔看到一丛菊花,便触景生情,感到深深地自我伤感。

只能在客舍里写几首诗,记录自己的遭遇和感触;

再到街市的酒楼里买些酒,来安慰内心的凄凉。

所以,他之所以要去登高,并不是为了欣赏山川的美景来愉悦心情。

只有一个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登上高处,凭栏远眺,望一望那遥远故乡的方向。

这个重阳节,所有的仪式,都简化成了一个动作——眺望。

—【04】—

重阳风致落谁家,晚雨疏疏点物华。

粤客能无泉石兴,陈山虚耸海天涯。

诗眸自合评秋色,篱菊何为未放花。

最爱碧空云尽后,月明香荐木犀茶。

——明·林光《重九日》

这重阳节的风雅情致,究竟降临在了谁家?

傍晚时分,稀疏的雨丝轻轻飘落,点缀着万物的光华。

作为一个来自南粤的旅人,心中怎能没有那份对山泉石林的向往?

可远处的陈山,也只是虚幻地耸立在海天之外,可望而不可即。

习惯用诗人的眼光来品评这秋日的景色,心中不免生出疑问,篱笆边的菊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呢?

小小的失落感萦绕心头。然而,到了夜里,雨停了,天空中的云彩散尽,露出一片澄澈的碧蓝。

一轮明月高悬,清辉遍洒。

此时此刻,他找到了自己最爱的东西。

沏上一杯木犀茶,那桂花的香气在月光下袅袅升起,这便是今夜重阳最美的馈赠。

不再执着于未开的菊花,而是在这月与茶的清香里,寻得了圆满。

—【05】—

登高何处禳兵灾,独上青山望更哀。

白发乍随秋草长,黄花空傍战场开。

已无租吏催诗兴,且向村翁索酒杯。

见说乱离今又甚,故园回首遍蒿莱。

——清·陈肇兴《重阳》

要登上多高的山,才能为这世间禳除兵戈的灾祸呢?

独自一人爬上青山,举目四望,心中的悲哀反而更加深重。

看到自己的白发,仿佛是随着这秋草一同生长出来的,充满了萧瑟的生命力。

而那些金黄的菊花,也只是空自绽放在古战场的旁边,无人欣赏,徒增凄凉。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大概因为战乱,连催租的官吏都绝迹了,他的诗兴不再被打扰。

索性转向村里的老翁,讨一杯酒喝。

然而,这短暂的安宁很快被打破。

听人说,如今的战乱比以往更加厉害,他回望故乡的方向,想必早已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了。

这个重阳节,登高没有带来解脱,只带来了更沉重的绝望。

—【06】—

得得浮家帝里游,西归节物共南州。

群鸥自得水空阔,远客肯因船滞留。

千顷白苹风掠岸,一年黄菊雨深秋。

醉名未忍成狂率,任脱乌纱笑白头。

——宋·李石《重阳》

他驾着一叶小舟,如同浮动的家,在京城漫游了一番,如今向西归来。

沿途所见的节令风物,与南方的家乡并没有太大区别。

江面上,成群的鸥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享受着这片广阔的水域,显得那么惬意。

这个远行的客人,又怎会因为船只的暂时停泊而心生滞留的烦恼呢?

风吹过岸边,千顷白苹随之起伏,在这深秋的雨中,一年一度的黄菊也悄然绽放。

虽然爱酒,却不忍心为了一个“醉”的名声,就变得狂放轻率。

于是,他索性摘下头上的乌纱帽,任凭风吹乱白发,然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哈哈一笑。

这是一种彻底的放松,一种对官场身份的抛弃,一种回归本真的快乐。

—【07】—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清·黄景仁《重九夜偶成》

悲秋的情绪,总是很容易就蔓延到重阳节这一天。

节令的景物不断变换,催促着时光,让他黯然神伤。

明明有酒,也有花,这本该是乐事,可心里反而觉得更加寂寞。

天气没有风,也没有雨,平静得有些过分,这种平静,反而让他感到加倍的凄凉。

看着水边的城郭,来来往往的人们就像迁徙的大雁,聚散无常。

恋恋不舍地抚摸着自己的寒衣,天上的月光,冷得像一层白霜。

就在这无尽的孤寂之中,却有一丝暖意。他年迈的母亲,正在灯下与他真切地交谈着。

这一盏灯下的滋味,与他乡的漂泊相比,是如此不同。

这温暖的亲情,是抵御整个秋天寒意的唯一屏障。

—【08】—

聊登小阜一眺望,四面云山山半藏。

菊蕊未舒含冷艳,桂花虽落吐残香。

莫云旧雨烟霞骨,谁似新霜冰雪肠。

闭户终朝无客至,一杯独酌过重阳。

——清·陈式金《重九》

只是随意地登上一座小山丘,向远处眺望。

四周的云雾缭绕着群山,山峰的半截身子都隐藏在云气里,若隐若现。

看到篱笆边的菊花,花蕊还没有舒展开,但那紧闭的姿态里,自有一种冷艳的美。

桂花虽然已经凋落,空气中却还飘散着最后的一缕残香。

心中暗想,不要说那些久未联系的老朋友,他们早已有了烟霞般的仙风道骨。

又有谁能像我一样,怀着新霜一般、冰雪淬炼过的肝肠呢?

关起门来,一整天都没有客人来访。

也不在意,只是独自一人,端起酒杯,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度过了重阳节。

—【09】—

宋玉愁怀老更加,百年秋序复天涯。

关河忽对重阳菊,樽酒谁过处士家。

落木萧萧同短鬓,西风日日为黄花。

无心更写登临兴,独凭阑干数暮鸦。

——明·蔡文范《重阳》

感觉自己就像古代的宋玉,那份悲秋的情怀,如今是年纪越大,越是沉重。

人生百年,又一个秋天的序列在天涯尽头展开。

面对着雄伟的关隘与河流,以及那在重阳节盛开的菊花,心中不禁感慨:

有谁会带着美酒,来我这隐士的茅屋做客呢?

萧萧落下的树叶,和他日渐稀疏的短发,仿佛在应和着同样的衰败。

那萧瑟的西风,日复一日地吹着,仿佛只是为了催开那满地的黄花。

已经没有心情再去书写什么登临的兴致了。

只是独自一人,靠着栏杆,默默地数着暮色中归来的乌鸦。

一只,两只,三只……这单调的动作,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与心神。

—【10】—

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

已知建德非吾土,还忆并州是故乡。

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

登高莫上龙山路,极目平原草木荒。

——元·鲁渊《重九》

白色的雁群向着南方飞去,天气越来越冷,眼看就要下霜了。

在这萧萧风雨之中,又是一个重阳节。

心里很清楚,如今身处的建德,并不是自己的故土。

真正思念的,还是那个遥远的并州,那才是他记忆中的故乡。

风雨中,他蓬乱的鬓发又增添了新的白发,而篱边的菊花,却还和去年一样,开得一片金黄。

这不变的黄花,与渐老的人颜,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

劝自己,不要去登那龙山了。

因为他害怕,登上高处,放眼望去,那平原上只会是满目荒芜的草木。

那片荒凉,不仅是景,更是他心中对故国沦丧、山河破碎的无尽悲凉。

—【11】—

满城风雨送重阳,不独蜂愁蝶巳忙。

乘兴还来联断句,开怀重与尽馀觞。

须知佳节难常遇,未必寒花遽减香。

笑杀牛山垂泪客,逢时不乐却悲伤。

——明·丘浚《重阳》

满城都笼罩在风雨之中,是为重阳节送行。这天气,不仅让蜜蜂感到发愁,连蝴蝶也显得异常忙碌,匆忙地飞走了。

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的雅兴,朋友们乘着酒兴,再次聚在一起,联句作诗,畅饮杯中剩下的美酒。

必须知道,这样美好的佳节是很难常常遇到的。

而且,这耐寒的菊花,也未必会因为风雨就立刻减少它的芬芳。

想起那个在牛山上因为感叹生命短暂而流泪的齐景公,动不动就伤心落泪,觉得他实在可笑。

生逢佳节,不好好享受快乐,反而自寻烦恼,陷入悲伤,这才是最愚蠢的行为。

今天,他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在这风雨中,活出一份豪情。

—【12】—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宋·文天祥《重阳》

远离故土,在万里之外飘零,孤身被囚禁在这里,头发蓬乱不堪。

想起故乡的秋天,梧桐叶想必已经凋零衰老。

天上的大雁在新月下找到了栖息的江湖,燕子也在夕阳中告别了空寂的巷陌。

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自由的在天地间翱翔,等到黄昏日落就归巢。

万物似乎都有归宿,唯独他没有。

落叶本就无心,又怎会决定要随波逐流?

篱边的黄花失去了主人,只能在西风中独自摇曳。

整个天地之间,留下了多少遗恨。

回想起前几日在龙山(象征文人雅集)的聚会,感觉就像一场遥远而不真实的梦。

那个属于文人风雅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13】—

流年又喜到深秋,强欲登高志未酬。

红叶饱看留后约,黄花遍插忆前游。

题糕兴致思偏涩,落帽风来意亦悠。

试上小楼凭槛望,自怜身世若浮沤。

——清·秦廷璧《重九》

时光流逝,又到了深秋时节,心中竟有一丝欢喜。

勉强自己要去登高,但觉得壮志难酬。

尽情地饱览满山的红叶,与它们约定,明年再见。

遍插黄花,回忆着从前与友人同游的快乐时光。

想学着古人,在糕上题诗,却发现思路迟滞,兴致寥寥。

一阵秋风吹来,吹落了他的帽子,想起孟嘉落帽的典故,心中反而变得悠然自得。

试着登上小楼,凭栏远望,独自怜悯自己的身世,这一生的起落沉浮,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

—【14】—

破帽无情不受吹,满头霜雪已如丝。

菊花笑我三秋客,风物撩人九日诗。

三楚膏腴已煨烬,二江皮肉更疮痍。

子卿三月无音信,鸿雁南来何所之。

——宋·华岳《重九》

头上的破帽早已破旧,无情地任凭秋风吹拂,露出了满头如霜似雪的白发。

他仿佛觉得,那篱边的菊花都在嘲笑他,一个在秋天里漂泊了太久的过客。

这重阳节的风物,总能撩拨起人的诗情,可他的诗里,只有沉痛。

想起了富饶的三楚大地,如今已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想起了长江两岸的百姓,更是满身创伤,如同疮痍。

就像被困在匈奴的苏武(子卿),等了三个月也等不到故国的音信。

现在,南飞的鸿雁来到了他的面前,不禁悲从中来,问那大雁:你又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天下之大,哪里还有一片安身立命的净土?

—【15】—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宋·陈与义《重阳》

去年的重阳节,心中就已经充满了百般的忧愁。

到了今年,依旧是在这羁旅漂泊之中,独自叹息。

篱笆下的菊花,好像只知道绽放笑容,全然不懂人的心事。

而镜中的自己,那满头的头发,却再也抵挡不住秋天的侵蚀,日渐稀疏斑白。

凉风又一次吹落了皇宫南边的树木,一只衰老的孤雁,在汉水以北的州郡上空,发出凄凉的鸣叫。

回首自己走过的这些年,发生了太多事,哪里还能记得清楚。

只是胡乱地排列着诗句,想要写下这新添的愁绪。

这愁绪,年复一年,层层叠叠,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