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流韵,风骨天成——王文治十五幅经典书法赏析(中)
发布时间:2025-10-28 07:46 浏览量:3
清代 “淡墨探花” 王文治,以疏秀妍美之笔名世。十五幅经典书法跨越楹联、立轴、手札等体裁,淡墨为魂,晋唐为骨,既有临帖的深厚功底,又含自然飘逸的个人气韵,尽显清代帖学巅峰的清雅风骨,是值得细品的书法艺术瑰宝。
——题记
清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阶段,前期延续晚明书风,后期风格多样。著名书法家如王铎、傅山等推崇晚明新风,赵孟頫的行书影响深远。隶书方面,王澍等人风格独特。帝王书法也颇具特色,如康熙的清秀、乾隆的清丽。清代书法展现了古典与创新的交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代书法家王文治的书法作品。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清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后潜心禅理。其书法早年学笪重光,楷书师褚遂良,行草宗 “二王”,中年后习张即之,兼受董其昌、赵孟頫影响,书风飘逸婉柔、结体妩媚匀净,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王文治书法以风韵见长,尽显飘逸婉柔之姿。取法笪重光、褚遂良、“二王” 等名家,兼融禅理意蕴,点画灵动、结体匀净妩媚。线条虽带扁薄之态,却不失雅致格调,既承古法精髓,又具个人特色,为清代书坛添一抹独特风采。
代表作品有:《行书七言联》《行书待月之作轴》《行书唐人七言禅诗轴》《行书张震蓦山溪词轴》《王文治行、楷书卷》《临王羲之蜀都帖轴》《临快雪时晴帖轴》等。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金纤纤墓志铭节录》赏析
王文治《金纤纤墓志铭节录》之一
清代王文治《金纤纤墓志铭节录》,系乾隆五十九年秋其以 “禹卿” 署名所书,文为钱塘袁枚撰。作品共 17 开册页,另附吴华源等人题跋,笔意飘逸婉柔,结体匀净妍美,尽显 “淡墨探花” 的笔墨风韵与书法功力。
王文治《金纤纤墓志铭节录》之二
王文治《金纤纤墓志铭节录》之三
王文治《金纤纤墓志铭节录》之四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致啸崖书札》赏析
王文治《行书致啸崖书札》以日常书札为载体尽显其书法风韵。笔意飘逸婉柔,结体匀净妍美,墨色清润灵动,兼具 “淡墨探花” 的标志性风格与书信的自然随性。作品既见笔墨功力,又含真切情谊,为清代文人书札中的佳品。
释文:文治顿首,啸崖大兄年长阁下:似水年光,恼人秋色,屈指文旌在润时,忽已三阅月矣。醉竹兄过润而不获把晤,大是恨事。兹松厓见访,风仪蕴藉,雅称其诗,古谚所云“才子岂能无貌”,殆谓是耶!治自奉别以后,三拜手书,然直至见松厓所贲之书,而后恍然焉,盖此书最先发而最后至。
于此益以见大兄拳拳于鄙人者矣。昨承命为松厓题照,并柬吾兄,今即奉托松厓转致,幸惠教之。来示所云得一知己之说,治亦谓然。窃谓知己之相知,与感恩不同,盖自古难之,未易与泛泛者言也。醉竹、楞香、伟南诸公均此致候,馀详松厓口述,非匆匆笔札所罄。啸崖大兄年长阁下。年愚弟王文治的顿首。屡承嘉贶,并谢。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次男维桓邝铭节录》赏析
王文治《次男维桓邝铭节录》之一
王文治《楷书次男维桓邝铭节录》,为四幅册页形式的楷书佳作。笔意端雅温润,结体匀净规整,既不失楷书严谨法度,又融其 “淡墨探花” 的飘逸风韵。作品笔墨精湛、格调清雅,尽显其楷书创作的深厚功力与独特审美。
王文治《次男维桓邝铭节录》之二
王文治《次男维桓邝铭节录》之三
王文治《次男维桓邝铭节录》之四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四言联》赏析
王文治《行书春秋山水四言联》释文 “春秋佳日,山水清音”,尽显其书法精髓。笔意飘逸婉柔,结体匀净妍美,墨色清润有致,既贴合联语的清雅意境,又彰显 “淡墨探花” 的标志性风格。联作笔墨灵动、格调高雅,为清代楹联书法中的佳作。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跋褚遂良孟法师碑》赏析
王文治《跋褚遂良孟法师碑》以行书挥毫,尽显对褚氏书法的尊崇与借鉴。笔意飘逸婉柔,结体匀净妍美,墨色清润灵动,既循原碑古雅清劲之韵,又融自身 “淡墨探花” 的独特风韵。题跋兼具艺术价值与文献意义,为清代题跋书法佳品。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的《跋俞和临定武本兰亭》赏析
王文治《跋俞和临定武本兰亭》,现藏故宫博物院。以行书题跋见真章。笔意飘逸婉柔,结体匀净妍美,既循《兰亭序》一脉的古法神韵,又融自身 “淡墨探花” 的独特风韵。题跋兼具艺术观赏性与文献参考价值,为清代题跋书法中的佳作。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的《跋戴进长江万里图》赏析
王文治《跋戴进长江万里图》,纵34.3厘米。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以行书题跋为古画增色。笔意飘逸婉柔,结体匀净妍美,既契合长江万里的雄浑意境,又尽显 “淡墨探花” 的笔墨风韵。题跋兼具艺术张力与文献价值,为清代书画题跋佳作。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跋萧照中兴瑞应图》赏析
王文治《跋萧照中兴瑞应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以其标志性行书题跋。笔意飘逸婉柔,结体匀净妍美,墨色清润灵动,既贴合古画的历史意境,又彰显 “淡墨探花” 的独特风韵。题跋兼具艺术观赏性与文献价值,为清代题跋书法中的精品。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的《跋虞恭公碑》赏析
王文治《行书跋虞恭公碑》系为陆谨庭旧藏北宋拓本所题,今藏址不详。作品以行书挥毫,笔意飘逸婉柔,结体匀净妍美,既含对原碑的尊崇借鉴,又显 “淡墨探花” 的独特风韵,兼具艺术价值与文献意义。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行书诗轴》赏析
王文治《行书诗》轴,纸本,纵129.8厘米,横45.2厘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作,故宫博物院藏。作品俊朗疏秀、精妙妍美,是其中年精品,尽显 “淡墨探花” 风范,与刘墉齐名且获乾隆赞誉。
释文:僧楼夕阳下,徒倚听钟声。林气侵人暗,池光受月明。渐穿风槛入,顿与露阶平行。荦确山中路,居然玉界行。翠淙阁与潘莲巢唐耀卿释无思道省待月之作。时丙午阳生之月 文治。”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题画诗》赏析
王文治《题画诗》轴,纸本,行书,纵132厘米,横40.3厘米。款署 “梦楼王文治”,钤三方印章。作品书自作题画诗,风度瘦劲流美,尽显其特有笔墨神采与飘逸韵致,是 “淡墨探花” 的典型佳作。
释文:蕉荫欲拂云千尺,蕙芷能含露一苞。晓起许多清润之意,半归叶底半花梢。题画近作。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行书节临黄庭坚尺牍轴》赏析
王文治《行书节临黄庭坚尺牍轴》纸本行书,纵132.7厘米横60.8厘米,云南省博物馆藏。款署 “临黄涪翁尺牍,梦楼王文治”,钤两方印章。作品尽显 “淡墨探花” 飘逸妍美的风格,兼具对黄庭坚的取法与个人笔墨神韵。
释文:急促来,伏奉三月六日手诲,审别来侍奉万福。何慰如之。惠寄鲍诗、扬州集。实副所望。广陵四达之冲。计得近文字之日极少。然旨甘之奉易丰。又弟甥在亲前。此亦是人生极可意事。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跋唐玄宗鹡鸰颂》赏析
王文治《跋唐玄宗鹡鸰颂》用笔转少折多、果断有致,瘦硬笔画含圆转之意,既妩媚又俊爽。墨色以淡为主,结构紧密内敛,规矩中见洒落,既再现董其昌风貌,又尽显其 “淡墨探花” 的清秀才情与潇疏神韵。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行书书日引人七言联》赏析
王文治《行书书日引人七言联》以其标志性行书书写,尽显 “淡墨探花” 风范。笔意飘逸婉柔,结体匀净妍美,墨色清润灵动,既贴合联语意境,又兼具规矩与洒落之态,格调清雅、笔墨精湛,为清代楹联书法中的佳作。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的《行书待月之作》赏析
王文治的《待月之作》纸本行书,纵129.8厘米横45.2厘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786 年与友人相聚即兴而书。行笔流畅缓急相间,布局得当、偶见淡墨飞白,清妙妍美且俊朗疏秀,尽显深厚晋唐功底与 “淡墨探花” 风韵。
释文:僧楼夕阳下,徒倚听钟声。林气侵人暗,池光受月明。渐穿风槛入,顿与露阶平行行。荦确山中路,居然玉界行。翠淙阁与潘莲巢唐耀卿释无思道省待月之作。时丙午阳生之月。文治。
欣赏王文治十五幅书法作品,深感其 “淡墨探花” 之名名不虚传。作品以淡墨为魂,笔意飘逸疏秀,结体匀净妍美,兼具晋唐神韵与董氏风骨。行草流畅灵动,楷隶端庄雅致,无论楹联、立轴还是手札,均笔墨精湛、格调清雅,既见深厚临帖功底,又显个人才情,每一幅都透着潇疏秀逸的独特气韵,让人沉醉其间。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清代王文治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 上一篇:时髦的边界
- 下一篇:李白夜游金陵,遇见貌美歌妓,写下一首诗,伤感凄美,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