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逄小威+顶级昆曲院团联袂巨献!这本2026日历美到不敢翻

发布时间:2025-10-24 19:52  浏览量:5

你见过一本美得让人舍不得翻页的日历吗?

不是印刷粗糙的办公用品,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网红摆拍,而是一本由中国顶级人像摄影师逄小威亲自掌镜,携手全国六大昆曲院团共同打造的视觉与文化盛宴——《2026昆曲日历》。

它不是普通的日历,而是一场为期365天的东方美学沉浸之旅。每一页,都定格了600年昆曲艺术最动人的瞬间。

为什么是逄小威?他的镜头,让传统“活”了过来

提到逄小威,你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你一定见过他的作品。

他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人像摄影师之一,曾为1000多位中国电影人拍摄官方肖像,作品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他擅长捕捉人物最真实、最具神韵的瞬间,镜头下的人物,不只是“好看”,更是“有魂”。

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昆曲——这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古老艺术。

为了拍摄这本日历,逄小威深入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北方昆曲剧院、浙江昆剧团、苏州昆剧院、湖南省昆剧团六大院团,历时数月,用光影记录下数十位昆曲名家与新秀的舞台与幕后瞬间。

从华美的戏服到细腻的妆容,从腾空翻滚的武戏到低眉浅笑的闺门旦,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被他的镜头精准捕捉。这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次对昆曲灵魂的深度对话。

翻开日历,你会看到:

√ 演员卸下浓妆后的疲惫与坚守;

√ 后台候场时专注凝神的瞬间;

√ 舞台上水袖翻飞、光影交错的极致美感。

这些画面,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舞台艺术,而是带着温度、呼吸与生命力的真实存在。

昆曲,不止是“老古董”,它是活着的东方美学

很多人以为昆曲“听不懂”“节奏慢”“太古老”,但事实是——昆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巅峰。

它诞生于14世纪的苏州昆山,被誉为“百戏之祖”。一出《牡丹亭》,唱尽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折《游园惊梦》,道出文人雅士的极致浪漫。它的唱腔婉转如江南流水,它的身段优雅似行云流水,它的服饰、妆容、道具,无一不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结晶。

而这本《2026昆曲日历》,正是为了让这门“阳春白雪”的艺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日历以“四季昆曲”为主线,精选365个经典剧目片段,每天一页,带你解锁一个昆曲知识点:

今天是《长生殿》的“贵妃醉酒”,了解唐代宫廷的奢靡与悲情;

明天是《玉簪记》的“琴挑”,感受才子佳人的含蓄情愫;

后天是《夜奔》的林冲,体会英雄末路的孤勇与悲壮。

更有名家解说二维码,扫码即可收听专业导赏,让你在通勤路上、午休片刻,也能轻松听懂昆曲。

这本日历,凭什么“美到不敢翻”?

我们常说“颜值即正义”,但这本日历的美,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摄影级印刷:采用157g高级哑光铜版纸,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纤毫毕现。水袖的纹理、头饰的珠光、眼神的神采,仿佛触手可及。

匠心设计:中式竖版排版,搭配传统节气与昆曲工尺谱元素,每日日期留白,可作手账记录。

收藏级装帧:硬壳精装+烫金书名+丝带书签,放在书桌、茶几、办公室,都是一件艺术品。

权威背书:由文化学者楼宇烈先生题字推荐,各大昆曲院团联合监制,确保内容的专业与正宗。

更难得的是,每一张照片都是逄小威的独家授权作品,市面上绝无仅有。你可以把它送给自己,作为一份沉静的精神陪伴;也可以送给父母、师长、朋友,作为一份有文化底蕴的体面礼物。

谁该拥有这本《2026昆曲日历》?

如果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这本日历是你了解昆曲最直观的窗口;

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逄小威的作品值得你反复品味;

如果你追求生活美学与仪式感,它能让你的每一天都充满诗意;

如果你正为新年礼物发愁,它比香水、口红更有故事感;

如果你家有学艺术的孩子,它是一本生动的美育教材。

它不只是一本记录时间的工具,更是一扇通往600年东方风雅的窗。每天撕下一页,不是告别,而是开启——开启一段与美的对话,与传统的重逢。

点击下方链接,把这份“美到不敢翻”的文化珍藏带回家。

让2026年的每一天,都从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开始。

传统不老,只是需要被重新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