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庆 |将军竹
发布时间:2025-10-27 18:03 浏览量:4
文/朱宝庆
张爱萍将军
己巳孟夏,一个晴朗的上午。我们一行三人到北京一座小院内看望张爱萍上将。话间,将军与夫人陪我们信步于庭院之中。简朴狭小的四合院,仅有卧牛之田。但经老人的精心培育,草木葳蕤,群芳争妍。停立其间,顿觉心旷神怡。将军指着花木对我们说:"我们俩有分工,我负责修树种菜,李友兰同志负责养花。"看来,两位老战士并没有改变当年的性格,木秀、花艳,谁也不会服输。然而,园中最令人神往的,还是南屋檐前一丛修长茂密的翠竹。凤尾森森,万叶流碧;龙吟细细,百竿吐幽。初观者,无不为之赞叹。
言及翠竹,将军情不自禁,对我们叙起这筠竹的一段坎坷经历:"花木中,我最喜爱竹子。十年中,我住的地方被砸被抄,许多花木被毁坏,唯有这丛竹子,我将它移入盆中,埋在土里。从'牛棚'出来之后,我找到了竹子,发现它还活着,又养起来。每逢迁居,总忘不了它。现在越长越好了。"面对着年及八旬的老将军和风华正茂的竹丛,我肃然起敬,深受教益。
爱物而知人。濂溪爱莲,旨在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东坡爱竹大有"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之切,旨在"无竹令人俗","俗士不可医"。板桥亦爱竹,旨在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君子之德,大王之雄"。张将军八旬修竹,且与之同趣乐,共患难,岂非品性相通、互为知己哉?窃思之,竹之风格者:其身永直,其节永贞,其色常青,其怀常虚。此四品,张将军之谓也。
夫竹,身不修而自直,心不琢而自正。"君子取之,最有用处。"将军为人带兵,严于律己,先正身而后正人。四十年代初,他任新四军第九旅旅长,为使这支由游击队整编而成的新部队发展为正规化的党的军队,他与政治委员韦国清同心合力,以身作则,从指挥作战、政治工作,到作风仪表,均为部队效法之楷模。艰险之境,同甘共苦。冬天着单衣,夏天着棉衣,行军作战数日一餐,张旅长均与战士无异。不许战士宿发,他第一个剃光头。要求战士打绑腿,他打的绑腿堪称全旅第一,绑腿外侧的结子笔直精美,如织出一般。一九四一年,二月克青阳,他头顶弹雨走遍所有前沿阵地;九月打张楼,日寇大军来援,他率精兵拼死接应突击连撤出战斗,又亲自殿后,掩护部队安全转移。司马迁评李广将军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张将军亦然,身如修竹,心正行直。身先士卒,援桴忘身的精神强烈地感染着整个部队。将军带兵,爱之以严,六十余年而一如当初。去冬我们一起合影时,他见驾驶员领扣未系好,便和蔼地说:"你穿着军装,应该系好领扣,要注意军人的仪表。"高篱之下,必有秀疑。将军之表,后人之师。
夫竹,身直而不曲,节坚而不易。板桥咏竹曰:"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垂,风吹不折。"然而,十年风急雪猛,"夜深知雪重,时间折竹声。"将军亦身遭迫害,一腿致残。但他的革命气节愈坚。一九七三年九月,我第二次拜谒将军时,会客室茶几玻璃下压着他亲笔书写的条幅:"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要团结,不要分裂;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墨迹清秀如竹,刚节正气袭人。见字如见将军对党对人民的耿耿忠心,以及在无耻小人面前凛然不屈的品质。一九七五年,他重新主持国防科工委工作,面对动"四人"威胁,伏案疾书:"老老苍苍竹一竿,长年风雨不知寒。好叫真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疾风见贞节,寒冬知青色。将军的忠诚与高尚,不仅见之于硝烟战火之中,而且见之于党内危机之时。身残而不改浩然正气,临危而不忘国家命运,介节贞朗,鬼神为泣矣。
夫竹,茂而无华,青而不艳。朴素无华的生活,对张将军而言,可谓六十年如一日。去夏,我们见面时,他着一身淡灰色中山装,穿一双黑色布鞋,走路缓慢而稳健,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度。会客室里,铺着早已退色的红地毯,待客的茶杯,颜色形状已不配套,房间陈设极简朴。一位共和国的副总理、国防部长,一九五五年授衔的上将,年及八旬,依然保持着红军时期的生活作风。这种精神,可谓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宝贵财富。每次见到将军,我就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亦自觉汗颜。进城后,将军在总部、中央工作,从不许部队送礼品给他。一九六 O 年生活困难时期,部队曾给他送来几袋粗粮,他毅然退还部队,并批评部队领导说:"战士都在受饿,我的生活比部队好,你们不应该送东西给我。"五色为奇,一青足仰。"竹之高洁,贵在本色。无论四川之竹、江西之竹、北京之竹,根都一样地扎在泥土之中,枝叶都一色地青翠碧绿。有些意志薄弱的人,在山沟里清淡如筠篁,进城后则富贵如牡丹。张将军的作风,一如是竹,永葆着革命战士的本色。
夫竹,怀虚若谷,音清如玉。虚怀能容,容才容人容天下;清音可润,润耳润心润中华。张将军诚恳谦逊,任旅长时,无论军政工作,均与韦国清政委互相尊重。一九六二年秋,张、韦同回老部队视察,座谈时张将军说:"我们从来没有搞过宗派活动,我们一向是团结的,有政治委员的领导嘛。"韦将军说:"还是旅长领导得好!许多部队合编在一起很容易闹别扭的,可是我们没有。旅长不在家,军政工作是我的;我不在家,旅长就把军政工作抓起来。"两位首长谦和互敬,使整个部队的军政干部都很团结。张将军待人一向平等和蔼,见晚辈从无居高临下之势。每次接见我们,总是听之必静,谈笑风生。一九七三年五月,我第一次见他,不免紧张,几句话之后,便顾虑全无。夫人李友兰同志亲自掌勺做菜,将军亲手将肉菜夹到我的碗中,如慈祥的父亲一般温暖。九月我们第二次见他时,他刚能站立,坚持拄着双拐将我们送到院中。去夏,我们一起合影时,他执意要我们站在中间,他与夫人站在两边,说:"你们是客人,应该站在中间。"将军之虚怀,更见之于其才学的修养中。他早年投身革命,驰骋疆场,但绝不自满于做一名勇冠军旅的赳赳武夫,对兵法、文学、艺术、新闻,无不潜心。"一尺竹含千尺势"。三十年代初,他在江西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学习时,每次应试,均立鳌头。他在紧张的战斗之余博览群书,重要的战役之后,总要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深受刘少奇、陈毅等领导推崇。其诗词、摄影、书法艺术,亦早为中外雅俗所共知。有人赞誉他为"将中才子",是当之无愧的。将军的作品,正如竹之清音,滋润着华夏一代爱好中国艺术的青年们。孙子论将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张将军之修养,可谓五德备也。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青。"将军亦竹,竹亦将军。愚为共和国之后生,深感张将军高风亮节,不安于甘味逸寐,斗胆试笔,以吐热衷。恰逢将军八十寿诞,拙文以寄敬仰爱慕之情,借祝将军与绿筠新篁共享长春,亦愿我青年之辈师将军之德而为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