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工会举办“铭记抗战历史 谱写百卅华章”主题朗诵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7 15:40 浏览量:5
主题朗诵活动
铭记抗战历史
谱写百卅华章
为深切缅怀抗战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天津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与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图书馆档案馆工会于近期成功举办“铭记抗战历史 谱写百卅华章”主题朗诵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两馆教职工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共呈现了8个主题鲜明、情感真挚的朗诵作品。其中,《北洋大学一百三十年纪念》《北洋薪火照山河》《典籍筑梦承国魂》三首原创诗作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作品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立意,展现了两馆教职工的精神追求与使命担当。他们以声传情、以情明志,用铿锵之音展现了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凝聚了团队合力,激发了建功新时代的澎湃动力。
北洋大学一百三十年纪念
北洋大学一百三十年纪念
作者:档案馆邵艳辉
国事连篇血泪 山河满目烽烟
恰我同学正少年 愿把狂澜力挽
青史一行名姓 人生几度秋寒
薪火相传百卅年 写下如歌行板
1895年,在宿命般的又一次战败后
耻辱的马关条约摆在国人面前
每一次外战,都是城下之盟
即便买来坚船利炮,结局也无法改变
弱国外交的最大胜利,无非是将割地换成赔款
人才之痛,国家之艰,
应运而生的北洋大学注定要一力承担
西学体用 工法开篇
星星之火 势必燎原
铅笔圆规计算尺取代毛笔
四书五经换成英文教案
大学毕业证代替进士出身
中庸诡辩换成科学计算
这一年 高等教育有了框架规范
这一年 中华文明进入新的纪元
1915年,土木五年班的同学来到北戴河,
进行暑期测量实践
东临碣石,可观沧海
此境此情,理想与现实勾连
这里山高海阔,长城万里
千百年来,人们都说是天险
可天险以内,是外国人的租界
这片片疤痕,是那么的碍眼
“不尚公输攻,遽废墨翟守”
少年金问洙写下警世箴言
“我愿我辈少年,无望投笔之志”
少年徐赤文发出人生祈愿
自强之路 只在内功
北洋学子 不作他选
我心中的梦 是少年之中国
我脚下的路 有中国之少年
1932年,《北洋周刊》重新发刊
每期头条,都发出抗日的呐喊
代理院长王季绪因政府不抵抗而愤然绝食
学生代表南下北上,向当局请愿
教师的工资停发几个月了,新建的大楼没有供暖
我们用着旧教科书,却为马占山的抗日军捐款
这一年,新开了女生宿舍,
北洋迎来了第一个女学生王慰萱
这一年,“第一才子”李荣梦和同学们毕业了,
他们要去建造不朽的桥矿工程,实现心中夙愿
苦难中,我们用粗糙稿纸,筹划理想国度
苦难中,我们穿着破旧蓝衫,却稳步向前
1949年,新生的共和国迎来开国大典
主持国庆工程的,是北洋学子林治远
曾经的学霸毕业生,总有奇思妙想
他用四根自来水管,套焊出22米高的国旗旗杆
毛主席拨动他设计的电动装置,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第一次升起,在风中招展
此后的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这根旗杆和共和国同享荣光,共历暑寒
1991年,它因身高而荣休了
永久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林治远和他的设计,是北洋精神的见证
坚韧,敬业,朴实,平凡
他们的名字,少为普通人所关注
他们的事迹,却常在史书中流传
1988年,云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李荣梦与世长辞
临终前他还想再看看地质书,因为那是治水的关键
这位32年毕业的北洋才子,在学时成绩高居年级首位
更是在校刊中留下无数诗篇
攻取康乃尔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仅用时两年半
在母校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他从国外归来,
教学,治水,办学,在全国各地辗转
走遍陕西、四川、湖南、台湾、湖北,
最后,他留在云南
只因这里河特别多,山特别险
需要最好的水利专家,用一生去挑战
1932年足够艰难,但这一届的校友却群星璀璨
他们用不朽的各类工程,践行了毕业时的誓言
胸中若有抱负
眼前自是河山
2008年,奥运会首次由中国承办
中国也第一次登顶世界体坛
崔恺,李兴钢,赵小钧,周恺,任庆英,韩庆华……
各个年龄段的天大校友,在奥运工程中集体闪现
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自行车馆
从奥运项目总体到各分建筑,设计与规划几乎由我们包揽
鸟巢给运动员插上风的翅膀,
水立方让选手奔游在梦幻空间
这是共和国的辉煌盛典
也是天大人的满分答卷
一百三十年来,
当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
作为我们的课后测验
我们给出的分数,或有起伏
但我们原初的梦,从未改变
公路跋山涉水 长桥越陌度阡
广厦如林千万间 庇护人间冷暖
妙手描得盛世 初心成就华年
且将佳讯寄先贤 同看星移斗转
作者语:
本诗为献礼天津大学(北洋大学)130周年华诞而作。作品以《北洋周刊》等校史史料为经纬,选取学校一百三十年办学历程中的典型人物与事件,以编年记录的形式,再现了北洋大学自1895年肇始,代代学子于国难中诞生、于烽火中坚守、于建设中奉献、于盛世中辉煌的壮阔历程,用典型的6组年度切片,诠释了北洋大学“兴学强国”的初心与“矢志报国”的精神传承。
北洋薪火照山河
北洋薪火照山河
作者:图书馆赵佳
一八九五的钟声,叩响百年学堂的门扉
“实事求是” 的铭文,在青铜鼎上熠熠生辉
图书馆的木书架,还留着先辈指尖的余温
泛黄典籍里的批注,藏着救亡图存的星辰
有位青年曾在此求索,把家书化作惊雷
“为永久幸福暂别”,张太雷的誓言穿透寒晖
他曾在阅览室伏案,让理想在字里行间扎根
墨香与家国情怀,在时光里酿成永恒
钱塘江畔的钢梁,曾承载民族的无畏
茅以升挥泪炸桥时,已埋下复兴的经纬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是桥魂也是国威
校歌里的誓言,在代代心中萦回
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
当晨雾漫过北洋广场,雕像正凝望东方熹微
当数据对接生产线,求是精神再谱新篇
图书馆的电子屏上,正流转着时代的新章
旧籍与新刊并肩,诉说着传承的力量
黑板前的叮咛,是师生共筑的堡垒
实验室的协作,让青春在创新中起飞
薪火相传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家国的壮美
图书馆的朗读角里,还回荡着少年的心扉
曾有先辈以生命殉理想,血沃中华的土垒
今有我们以实干赴使命,续写强国的经纬
民族的脊梁上,刻着天大人的称谓
图书馆的每一盏灯,都照亮追梦的迂回
看那黄河咆哮着奔涌,恰如血脉的沸沸扬扬
听那春雷滚滚而来,正是复兴的步履铿锵
我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望向更远的远方
从救国图存到强国筑梦,初心如磐永不褪色
北洋薪火照山河,强国有我继往开来!
作者语:
本诗创作以校训“实事求是”为脉络,巧妙将图书馆融入校史记忆与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景中,串联起张太雷求索救国、茅以升炸桥明志等校史中的典型人物与事件,诗中图书馆的木书架、泛黄典籍批注等细节,亦承载着先辈救亡图存的理想与知识传承的温度。从近代救亡图存的时代呐喊到当代强国筑梦的实干征程,既回溯了北洋学堂百余年的精神薪火,又展现了天大人扎根实地、不逞空谈的精神底色,用文字深刻镌刻出 “兴学强国” 的初心使命与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礼敬天津大学(北洋大学)130年华诞。
典籍筑梦承国魂
典籍筑梦承国魂
作者: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心
开篇:
卢沟烽火映山河,北洋风骨未曾磨。
英烈热血融青史,校训铿锵照万壑。
第一部分:缅怀英烈・文脉守望
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津门晨光,
北洋学堂,王季绪以绝食明志,守教育初心滚烫;
当西迁的车马载着典籍奔忙,
秦岭山间,古路坝油灯下,书页翻动似星火点亮。
他们用生命守护文脉赓续,用赤诚筑牢精神城墙,
英烈的故事融进每册馆藏,抗战的精神在典籍中永放光芒!
第二部分:团结奋进・聚力筑梦
告别烽火岁月,我们接过知识传承的接力棒,
立足文献资源建设,我们把个人微光聚成集体星光;
团结是我们的底色,奋进是我们的航向!
从文献采购到数据整合,我们用执着铢积馆藏;
从资源推广到服务优化,我们用坚守践行担当;
我们以纸电资源协同,织就覆盖学科知识的大网;
我们以优质暖心服务,对接师生资源需求的盼望。
我们让每本图书都能抵达求知的掌心,
我们让每个数据库都能助力科研的飞翔!
第三部分:秉承校训,奋进担当
回望百年,是英烈精神照亮前行方向,
岁月流转间,“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在书架间静静生长!
立足当下,我们为学校发展筑牢资源根基,
展望未来,我们为教育强国注入奋进力量!
结尾:
忆往昔,烽火映典籍,文脉永流传;
看今朝,资源赋新能,实干谱华章。
天大人!向前行!向前行!
作者语:
本诗创作以校史中烽火护典籍、文脉永赓续的事迹为脉络,追忆王季绪等先辈守教育初心、护文献薪火的壮举,展现资源建设中心馆员承先辈精神、践服务使命的担当。借诗歌回望百卅校史里典籍承载的国魂与校训力量,也立足当下,彰显天大图书馆人以资源建设助力学校发展、赋能教育强国的决心,致敬学校一百三十载辉煌征程。
诗韵长存:撷华章以咏赤诚
01
《家国情怀·时空交响四部曲》
四重乐章,一部史诗。从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赤子衷肠,到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的坚韧守望;从天大校友《沁园春·百卅颂》的使命担当,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青春激荡。让我们在诗行中穿越时空,共同见证植根大地、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
02
《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
在时光长河的幽深暗涌里,我时常凝神遐想,倘若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会是怎样一番模样?是带着满身现代文明的印记,跌入历史的褶皱,还是以一颗纯粹质朴的心,去拥抱那个时代独有的风韵?然而,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的命运或许会截然不同。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家园在战火中化为废墟,亲人在战乱中离散。我或许会成为一名战士,扛起枪,走上战场,为了保卫家园,为了民族的尊严,而奋勇杀敌。
03
《万疆》
谨以此诗致敬百卅荣光,当《万疆》的磅礴诗篇遇上“铭记抗战历史,谱写百卅华章”的时代强音,我们将用青春之声,演绎从烽火岁月到盛世东方的不朽传奇,以炎黄血脉起誓:吾辈必当自强,以青春捍卫这盛世华光!
04
《祖国到底是什么》
路遥的《祖国到底是什么》以细腻笔触解构家国情怀,既有炊烟袅袅的寻常烟火,更藏着“战士持枪、志士洒血”的抗战记忆。满是滚烫的爱国赤诚——它让我们看见,祖国是先辈用热血守护的信仰,更是我们续写百卅华章时,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激励每一个人以行动传承荣光。
05
《不朽》
《不朽》是对“英雄精神”的具象化诠释,既完成了对历史的铭记,也让“不朽”的精神在当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联结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让历史与现实产生情感联结,实现了“以史鉴今”的时代意义,英雄的“不朽”从“躯体的牺牲”转化为“精神的延续”——他们的勇气、信仰,成为后世的精神底色,让“不朽”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能被感知、被传承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