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的年终演讲都不必看:没有“葵花宝典”,不是自悟终究无用
发布时间:2025-10-26 16:40 浏览量:4
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对此有共鸣是因为他们确实听过很多有道理的话,但最后发现屁用没有。
没有人能代替你思考,不是你自己领悟的东西,无非是浪费时间而已。
不知什么时候江湖上流行“年终演讲”了,各种江湖大师粉墨登场,说一些当年的事,聊一聊时下的热点,其本质是找到某种情绪,达成共鸣。
这就像是预制菜吧,而且是没有什么营养的那种。
时间不说话,时间总会给出答案——君不见,“年终演讲”这么多次了,究竟产生了多少价值呢?不过是噱头罢了。
想要依赖一个建议或道理然后去投机取巧,就像妄想找一本“葵花宝典”练了马上神功大成一样,不靠谱。
电影《永无止境》里有段台词很经典:
你没有走过不公平的路,你没有辛苦募集过资金,你没有娶过可以让你少奋斗30年的妻子,你只是认为你可以,你不曾收买、迷惑或威胁人,以此来提升你的地位。你从没有过竞争经验,因为你还没有竞争过,不要让我成为你的竞争对手。
大机会时代,哪怕有人走了捷径,靠投机主义得到了什么,那也不足以成为你效仿的榜样。哪怕你确实很聪明,你想要靠使巧劲成功那也是不可能的。
只有额头流汗,靠自己努力奋斗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润。同样,只有通过实践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领悟到的道理才是你的,也才是管用的。
谁知道方丈是怎么来的呢?不是靠培养,不是靠别人点拨,而是靠悟出来的。
90%的江湖导师都是草台班子,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假聪明。
他们的谬误在于四个字:德不配位。实际上他们自己也知道,也心虚,不过需要硬撑着才能扬名立万,毕竟世上尽是更虚弱更糊涂的人。
多少人宁愿做任何事也不愿去开动脑筋,他们习惯了攀比和算计,并视为聪明,他们对于真正的思考是没有主观能动性的。
如果是走“人生导师或大师”的路子,那就只能是学孔孟这样的圣贤,唯有让自己修炼为圣贤才能真正“立言”,也算没有白活一场。
但他们追求的是名利,他们喜欢充当才子或预言家,把预测当聪明,这样的路子就错了。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如果没有这样的志愿和刚毅,不能踏踏实实做学问,那就只能沦为江湖术士之流,成不了大气候。
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大道至简,真正的高手就是一招,而这一招是万招归一,得心应手。
以此为标准去观察世面上的大师,哪个可以达标?
杨振宁说“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确实非常有内涵,值得我们警醒。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发达,每个人都可以侃侃而谈,从第一性原理到价值投资,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从苏格拉底到维特根斯坦……他们貌似无所不知,实际上他们对这些人也就是拿过来几句话装一下而已。
这个说,那个说,把别人的话复述一遍就好像自己也成了思想家,怎么可能呢?必须是自己悟,自己说才算数。
但成圣贤的路太寂寞太辛苦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动心忍性,苦其心志,没有几个人愿意和能够承受这样的苦,投机取巧是人之常情。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你看透了,就会认识到这个世界很笨,有些知名的人竟然如此庸俗肤浅和装腔作势。
他们一副看到未来的样子,实际上没有研究和洞察,只有当未来变成现在之后,他们才急忙跳出来表功,好像他们早已经预见了未来。
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扪心自问,现在哪个人敢说自己内心光明一片,没有遮蔽了?
有时候你要么是马上领悟,要么是永远不会明白。当然浑浑噩噩在梦中在某种意义上也不错,对很多人而言清醒意味着痛苦。
所以不必多说,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就是丰富和简化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