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被誉为千古第一情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把深情写到了极致
发布时间:2025-10-26 12:50 浏览量: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即使是从未读过元稹的诗作,初读这首《离思》,也会被它的首句震撼到,因为它一语道破了人们难以表达的情感。
写诗,离不开修辞的运用,而比喻是最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艺术。古人云:“无喻不成诗。”可见,有无恰当的比喻,直接关系到诗的质量和成败。
这首七绝比喻用得匠心独运、颇具特色:“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虽然是化用《孟子·尽心》篇中“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为言”的语句,却独具韵味。
作者把美丽宽容的韦丛,比作至大至美的“沧海之水”;
诗人把婉柔娴淑的亡妻,比喻为如诗如画的“巫山之云”足以使人浮想联翩——
爱妻啊,我曾经历经过沧海的深邃宽广,其它的“水”已相形见绌,难以看作是“水”;巫山之“云”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除它而外的云,又何以称为“云”呢!
在这里,作者巧用暗喻,妻是"沧海水",以突出其宽容、博大;妻是"巫山云",极写其轻盈、飘逸、多姿。
喻体的新颖、神奇,将此诗提升到一个更新的境界,从而使读者有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觉。
古往今来悼亡之作众多,无论韩愈《祭十二郎文》,还是袁枚《祭妹文》,它们大都以诉说哀愁为主线,以突出作者的悲伤,而元诗则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巧用比喻,将一种“诚知此恨人人有”的世间悲怆恋情,谱写成怀恋的妙曲、情爱的颂歌。此诗至真至切、感天动地,堪为绝妙的情诗。
说到情诗,人们往往会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其诗虽受时代的局限,带有一定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世俗色彩,但白诗想象大胆瑰丽、浪漫新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李杨爱情的浪漫、缠绵、炽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如果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大家闺秀的风采,那么元稹的《离思》则具有小家玉的婀娜;《长恨歌》中的情是艳丽浓烈的,而《离思》突出的则是率真专一。
一个“沧海水”。使任何“水”平淡无奇,一个“巫山云”。让所有“云”黯然失色。
这不仅仅表明亡妻在作者心目中的至纯至美,也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取次花丛懒回顾”。
“花丛”指什么?喻指妻子以外任何女子。
作者笔触神奇,一个“懒”字表明了鲜明的态度。其它“花”虽然多、虽然美,但我哪有心思“回顾”?
这正如《诗经》“出其东门,有女若云。虽则如云,匪我所存”所言——
彩云般多的姑娘虽有彩云一般的美丽,但她并不是我心上人。我的心意别无旁骛,只在那“沧海水”之上、“巫山云”之中。
“半缘修道半缘君”——诗的末句与第三句构成了倒置因果关系。
之所以“懒回顾”,一半是因“修道”,一半是为“缘君”。
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罢,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排遣和解脱的一种感情之上的寄托,“缘道”与“缘君”二者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同一的。
所以“道”,是因为爱妻已失;所以“思君”、连“花丛”也“懒回顾”,是因为“尊道”——恪守对亡妻的的炽爱之贞。
这后两句诗设奇喻、巧映衬,从论世及人的心态上落笔,进一步揭示出作者与亡妻之间的情深意笃、无与伦比。
毫不夸张地说,当我们品味过这首诗,再读主题类似的他人作品,心中也不免产生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
这首《离思》,当得起千古第一情诗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