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乐or文化复兴:夕佳诗社的“第二春天”
发布时间:2025-10-25 20:08 浏览量:5
创业中国记者陈福林
日前,吉林四平聚万客大酒店内,一场围绕文化学者寒夫先生《四平“夕佳诗社”论》的学习研讨会欢快举行。现场没有喧嚣的歌舞,只有一群银发长者满怀热忱,深入探讨着一篇文稿如何为地方文化“守望根脉”,为民族复兴“浇灌精气神”。
左起为:张连海、刘晓东、王向东、顾恒良、孙艳春、段景章、王杏南、米洪恩、谭继友、陈福林
缘起:一篇文章,一份厚礼
会议由夕佳诗社社长刘晓东主持。他动情回顾,寒夫先生于2025年6月离开四平后,于8月专门为诗社撰写了《四平“夕佳诗社”论》。这篇文章,将诗社最初“学诗、找乐、交友”的朴素宗旨,提升到了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的新高度。
寒夫在文中深刻指出,夕佳诗社“近之而论,为地方之社会安定与潜移默化地悉心守望着文化根脉;远之而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浇灌着潜在发力之精神内燃!”这番论述,让在场所有诗社成员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热议:一份共鸣,一次启迪
社长的开场,瞬间点燃了现场交流的热情。诗社秘书长王杏南满怀敬佩:“寒夫老师是位传统才子,他对诗社的厚爱,我们铭记于心。”
文艺部长谭继友则看到了行动方向:“寒夫老师对四平的现状、优势与缺陷都有客观评价。我们应该积极将其宝贵建议转达,为城市发展助力。”
副秘书长米洪恩直言折服:“寒夫老师才高八斗,其论著每次阅读都有新收获。”
党支部书记王向东结合自身阅读体验感慨:“文章内涵深邃,需反复研读。只要沿着寒夫老师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诗社必大有希望。”
诗社顾问赵仲哲回忆起寒夫曾鼓励他们“白手起家,十五年坚守”的过往,认为这份支持是诗社前行的强大动力。
副社长张连海语气坚定:“寒夫老师认可我们草根文化工作与‘文化复兴’道路高度契合。在四平,我们要积极宣传他的文化见解,创造条件大力推广。”
副社长顾恒良分享了他为深入理解文章而查阅大量资料的经历,认为寒夫先生“引经据典、以古为鉴”,既肯定了成绩,又指明了方向。
展望:一个开始,一路前行
研讨会最终在热烈而充满信心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最让这群平均年龄不小的诗社成员感到暖心的,是寒夫先生将他们退休后创办诗社的岁月比作“第二春天”。这不仅是莫大的鼓舞,更是对他们人生价值的深刻认同。
与会成员一致表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诗社将举办更多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认知,明确方向。他们决心携手并肩,将“夕佳”精神发扬光大,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贡献来自基层、源于热爱的“夕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