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秋声诗词,就读这100句,句句令人倾倒

发布时间:2025-10-25 06:57  浏览量:6

秋,是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不仅是季节的流转,更是情绪的容器与诗情的引爆点。

从王勃笔下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到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孤寂;

从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到辛弃疾“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沧桑……

一片落叶,一缕秋风,一弯秋月,都能在诗人的笔下幻化出万千意境。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这100句秋日诗词的长廊中,共赏这场穿越千年的秋色,品味字里行间的人生百态。

1、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释义:等到秋天九月初八(重阳节前后),菊花盛开之时,其他的百花都已凋零。

微点评:以花喻志,气势凌厉。“我花”与“百花”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改天换地的革命家霸气与必胜信念。

2、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释义:秋日天空阴云连日不散,霜也来得晚,只留下枯残的荷叶让我聆听雨声。

微点评:意境清冷孤寂。“留得枯荷”是无奈的慰藉,那单调的雨声更反衬出长夜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释义:天边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微点评:千古绝唱。画面壮丽,色彩绚烂,对仗工整,将动与静、近与远完美结合,展现了浩渺无边的秋日意境。

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释义:空旷的群山刚刚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让人感到已是初秋。

微点评:诗中有画的典范。寥寥十字,勾勒出雨后秋山的静谧、清新与微凉,沁人心脾。

5、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释义: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的寂寥萧瑟,我却说秋天远胜于万物萌生的春天。

微点评:一反常调,旷达豪迈。这是对秋日最昂扬的赞歌,展现了诗人不屈的脊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6、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释义:秋夜漫长,仿佛没有尽头。月光下,露水泛着清冷的光华,那华丽的楼阁在远方与我遥遥相望。

微点评:以乐府笔法写秋思,缠绵婉转。月光、白露、绮阁,共同营造了一个清冷而相思无眠的秋夜。

7、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释义: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正是在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啊。

微点评:充满哲理与勉励。诗人一反悲秋之调,指出秋末冬初的成熟与丰收,是一年中最值得珍视的光景。

8、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释义:青山隐约,绿水悠长,秋天都快过去了,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完全凋零。

微点评:画面清新,风调悠扬。写出了江南秋末的秀美与生机,蕴含着对扬州繁华的向往和对友人的调侃。

9、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释义:孤零零的村庄,西下的落日,天边的残霞,轻淡的炊烟,老树,寒鸦,还有一只大雁飞掠而下的影子。

微点评:元曲白描的巅峰。纯粹用名词排列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宁静而又充满动感的秋日黄昏图。

10、 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释义:辽阔的江山在暮色中一片寒凉,一叶孤舟停泊在芦花深处,明月高照的楼台上传来阵阵笛声。

微点评:亡国之君的秋梦,意境苍茫。寒色、孤舟、笛声,交织成一个清冷、孤独、哀婉的梦境。

11、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释义:秋风从渭水边吹起,枯黄的落叶布满了整个长安城。

微点评:气象雄浑,悲壮苍凉。仅用十字,便写尽了秋日帝都的萧瑟与友朋离别的怅惘,后世广为传诵。

12、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释义:月光透过梧桐树,把凉意洒满了整个床铺;抬头望去,月亮正从梧桐枝叶的缺口处透出明亮的光辉。

微点评:构思精巧,回环往复。将“月”、“梧桐”、“凉(意)”三者交织,把孤寂幽怨之情融入清凉的秋夜之中。

13、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释义:人世间难得有开怀大笑的时候,既然登高,就一定要把菊花插个满头再回去。

微点评:放达中深藏抑郁。表面是及时行乐的豪情,内里却是对人生多艰的无奈与自我宽慰。

14、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释义:不如就此顺应机缘,在酒杯前一醉方休,不要辜负了东篱边盛开的黄色菊花。

微点评:乱世中的自我排遣。语似旷达,实含无限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强作欢笑,更觉沉痛。

1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释义:秋夜里,银烛的微光给画屏添了几分清冷,她手持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舞的萤火虫。

微点评:宫怨诗的经典。冷色的“银烛”、“秋光”与寂寞的宫女形成对比,“扑流萤”这一动态细节,更显其百无聊赖与哀怨。

16、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释义:萧萧作响的梧桐叶送来了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的秋风,撩动了游子思乡的情怀。

微点评:触景生情,自然真挚。风声叶声,皆是客子心中的秋声,将抽象的“客情”写得具体可感。

17、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释义:纷纷飘落的黄叶堆在落满花香的石阶上,夜深人静,那落叶的声音听起来细碎而寒冷。

微点评:以声写静,情致婉约。“寒声碎”三字精妙,既是落叶之声,也是词人因思念而心碎的声音。

18、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释义:明月皎洁如霜,好风清凉如水,这清幽的夜景真是无限美好。

微点评:写秋夜之清美,堪称绝妙。比喻贴切,感觉通融,营造出一个空灵、静谧、令人心旷神怡的境界。

19、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释义:萧瑟的秋风如今又一次吹起,但人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微点评:怀古颂今,气魄宏大。化用曹操诗句,在历史的纵深感中,抒发了对新时代的豪情与自信。

20、 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义:(心中有无尽愁苦)却说不出,只好转而说道:“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微点评:欲说还休的极致。以淡语写浓愁,将饱经沧桑后、有愁难诉的复杂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21、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释义: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都洒满了落日的余晖。

微点评:全用白描,气象阔大。描绘了一幅静谧、萧瑟而又和谐统一的秋日山野晚景,充满牧歌式的田园情调。

22、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释义:宫廷中金井旁的梧桐树叶已经枯黄,华丽的珠帘不曾卷起,是为了遮挡夜里降下的寒霜。

微点评:宫怨诗的典型起兴。通过梧桐、秋霜等意象,不着痕迹地渲染了深宫的冷寂与宫女被禁锢的哀怨。

23、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释义:桂花仿佛漂浮在如玉的月光中,月光洒满了天街,秋夜凉爽得如同被水洗过一般。

微点评:写中秋月色,清丽绝尘。用“浮玉”、“天街”、“夜凉如洗”等词,营造出一个冰清玉洁、如梦似幻的仙境。

24、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释义: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圆润晶莹,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微点评:比喻新奇,充满情趣。诗人以一颗赤子之心,捕捉并赞美了秋夜转瞬即逝的自然之美,清新动人。

25、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释义:大雁在枫叶红透的秋空里啼叫,我在开满菊花的土地上醉倒,秋雨打芭蕉的声音,声声入我梦境。

微点评:鼎足对工巧,色彩浓丽。将听觉、视觉与感觉交融,写尽了天涯游子醉梦思乡的浓重愁情。

26、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释义:万里长风吹送着南归的秋雁,面对此情此景,正可以在这高楼上畅饮酣醉。

微点评:境界壮阔,豪情纵横。在阔大的秋景中,激荡着诗人豪迈的胸襟与怀才不遇的慷慨。

27、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释义:村落间袅袅的炊烟,使橘柚也笼罩在一片寒意之中;深深的秋色,让梧桐显得更加苍老。

微点评:炼字精妙。“寒”、“老”二字活用为动词,使秋意具象化,仿佛能看到秋色正一点点浸染万物,意境幽远。

28、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释义:(画面中有)青色的山,绿色的水,以及白色的草、红色的枫叶和黄色的菊花。

微点评: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油画。用五种颜色词并列,打破了传统悲秋的格调,描绘出秋日特有的斑斓与生机。

29、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转凉,草木凋零,露水凝结成了寒霜,成群的燕子、天鹅都辞别北方飞向南方。

微点评:早期文人七言诗的典范。层层渲染,从天气到植物再到动物,全方位地描绘了秋的萧瑟,奠定了悲秋的基调。

30、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释义:弓背如彩霞般明亮,宝剑磨得似霜雪闪光,在秋风中,我骑着马奔出了咸阳。

微点评:少年侠气,英姿勃发。将秋日的肃杀之气,完美地融入了少年出征的豪迈与壮烈之中。

31、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释义:年复一年,路上秋草生生不息;日复一日,我在楼中独坐,直到夕阳西下。

微点评:时空交织,写尽离恨。“年年”与“日日”的重复,强调了相思的漫长与无望,意境哀婉缠绵。

32、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释义:南方的天空千里辽阔,一派清秋气象,江水向天边流去,秋色无边无际。

微点评:开篇即显豪放词气魄。境界宏大,气象苍莽,为后文抒发家国忧思和英雄失意之情铺设了广阔的舞台。

33、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释义:庭院中月光照得地面一片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寒冷的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了桂花。

微点评:写中秋夜景,含蓄深沉。地白、栖鸦、湿桂,渲染了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暗含了望月怀人的情思。

34、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释义:看我这蓬门陋户前秋草丛生,年复一年困守在这破败的巷弄里,伴着细密的雨声敲打疏窗,夜夜只有一盏孤灯。

微点评:布衣才子的愤世之叹。以密集的意象和排比,极写生活的困顿与精神的孤寂,字字辛酸,满腔恨意。

35、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释义:万里晴空,一只白鹤凌云直上,也将我的诗情引到了碧蓝的九霄云外。

微点评:与前一首《秋词》呼应,昂扬向上。以鹤飞冲天的壮景,表达了诗人不屈的斗志和豁达的胸襟。

36、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释义:湖光山色是如此地与人格外亲近,那无尽的美景,真是用语言说不尽、道不完。

微点评:拟人手法,物我交融。写出了词人对秋日湖山发自内心的热爱,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意趣。

37、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释义:火红的枫叶成千上万,一直蔓延到碧云的边际;金黄的菊花星星点点,开放在幽静的山岩之下。

微点评:对仗工整,色彩绚烂。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深的秋山画卷,红黄碧三色交织,极具视觉冲击力。

38、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释义:都说秋气令人悲伤,我看未必如此,这轻微的凉意,正是最舒适宜人的天气。

微点评:翻案文章,别有会心。体现了诗人细致的生活观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于寻常处发现美。

39、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释义:这渐渐消逝的秋光怎么也留不住,台阶上已铺满了红叶,又是黄昏时分。

微点评:亡国之音哀以思。以“留不住”的秋光,喻指逝去的故国繁华与美好时光,充满了无力回天的沉痛。

40、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义:想说又停下,最后只说出:“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微点评:重复出现,意在强调此种心境是人生常态,非一时感触,更显其深沉与普遍。

41、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释义:远山如眉黛,水波映着长长的月光,黄昏的云彩和秋日的山影,仿佛浸染在潇湘江水之中。

微点评:写秋夜荷塘,清雅如画。用笔空灵,“蘸”字极妙,仿佛云影山形都在水中浸润了一下,意境悠远。

42、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释义:山色纵横,仿佛浸润在弥漫的霞光之中;湘江上风平浪静,岸边绽放着带着寒意的花儿。

微点评:描绘秋暮景象,“侵”、“蘸”、“吐”等动词有力,画面富有动感和层次感,境界开阔。

43、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释义:黄昏时分凉风习习,听到秋蝉的鸣叫,只让我更加感到悲伤。

微点评: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凉风与寒蝉,皆是引发愁思的典型意象,直接道出了诗人的失意与悲凉。

44、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释义:落叶聚在一起又被风吹散,栖息着的寒鸦时而又被惊动。

微点评:以物喻人,写尽相思情态。落叶寒鸦的徘徊不定,正是人间离别相思、心神不宁的绝妙象征。

45、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释义:早晨梧桐叶飘落,夜里蟋蟀鸣叫。这秋光秋声,勾起了我的旅居愁思,回望长安之路,心中一片黯然。

微点评:陆游式的家国之悲。将个人的旅途漂泊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紧密结合,沉郁顿挫。

46、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释义:盼望远方亲人的书信和期待在梦中相会,两者都渺茫难求,只剩下我独守空床,去抵挡这清冷的秋天。

微点评:写客居秋思,深刻入骨。“敌”字下得极重,将无形的秋寒与有形的空床对峙,凸显了孤独的难以承受。

47、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释义:在这秋夜里我深深地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在清凉的夜空下吟咏诗句。

微点评:古澹悠远,情深而不露。于清幽的秋夜活动中,自然流露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如涓涓细流。

48、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释义:白露般的霜华,使枫树林凋零衰败,巫山巫峡的气象一片萧瑟阴森。

微点评:《秋兴八首》开篇,气象宏阔而悲壮。以衰残的秋景,象征国运的衰微与个人身世的飘零,沉郁苍凉。

49、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释义:阴沉密布的秋云缓缓升起,渐渐地,夜晚的寒意也随之而生。

微点评:体物细腻,语言平实。准确地捕捉了秋雨来临前的气候变化,也暗含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感受。

50、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释义:江水倒映着秋天的景致,大雁刚刚开始南飞,我与朋友带着酒壶,一起登上青翠的山峰。

微点评:起笔明快,意境清旷。将秋景的明净与登高的逸兴结合起来,为后文的感慨做铺垫。

51、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

释义:小楼西边芳草茂盛,阴云低垂,仿佛将大雁的鸣叫声也压低了。

微点评:以视觉写听觉,感受独特。“云压雁声低”一句,将沉重的愁绪具象化,构思新颖。

52、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释义:秋风轻轻地吹拂啊,洞庭湖泛起微波,树叶纷纷飘落。

微点评:千古言秋之祖。句法独特,意境空灵,将浩渺的自然景物与主人公的怅惘心情完美融合。

53、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释义:秋风轻轻地、细细地吹着,梧桐叶子一片接一片地飘落。

微点评:太平宰相的闲适秋情。没有萧瑟,只有静谧与安详,于细微处见出词人平和雍容的心境。

54、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释义:不知不觉中,青翠的山峦已笼罩在暮色里,秋日的云层也变得更加昏暗,一重又一重。

微点评:侧面烘托,余韵悠长。以听琴入神,不觉时光流逝、天色已晚,来反衬音乐的超凡魅力。

55、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释义:我们分别得是多么久啊,已经度过了七个中秋节。

微点评:开篇直抒,平实感人。以具体的时间数字,强调了兄弟离别之久,思念之深。

56、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释义: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了寒意。

微点评:点明“早寒”,开启乡思。典型的秋日景象,渲染出一种萧索的氛围,自然地引出了思乡之情。

57、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释义:何况屈指一算,中秋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偏不肯照亮团圆的人。

微点评:语带愤懑,情深语痛。月圆与人缺形成尖锐对比,将对友人离别的惋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58、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鱼船。

释义:最喜爱那经过秋雨洗涤的芦花,以及那停泊在江中、升起一缕炊烟的捕鱼船。

微点评:隐逸者的秋江赞歌。画面宁静淡远,充满了渔樵生活的野趣与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志趣。

59、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释义:晚风中的红叶萧萧作响,我在长亭里饮下这一瓢送别之酒。

微点评:秋日送别的经典场景。红叶、长亭、浊酒,意象典型,将离愁别绪与壮阔的秋景融为一体。

60、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释义:给我传书的鸿雁几时才能飞到?只怕江湖上风波险恶,秋水茫茫。

微点评:牵挂友人,忧思深远。不仅盼信,更担忧友人在途中的安危,体贴入微,情真意切。

61、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释义:虽然只有一片梧桐叶飘落,却不知道它带来了多少秋天的声响与信息!

微点评:小中见大,感受锐敏。从一片落叶中感知到整个秋天的萧瑟与悲凉,体现了词人作为遗民的深重哀感。

62、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释义:夜晚在浔阳江边送别客人,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

微点评:《琵琶行》的经典起兴。以萧瑟的秋景定下全诗悲凉的基调,景与情水乳交融。

63、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释义:在尘世中看到月亮,心境尚且能闲适,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仙宫洞府之间呢?

微点评:对比中见超脱。将桃源的中秋月色与尘世对比,更显其清幽绝俗,表达了诗人向往超然的心境。

64、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释义:不知不觉初秋的夜晚渐渐变长,清凉的微风阵阵吹来,更添了一层凄凉的意味。

微点评:直写初秋感受,细腻真切。从“夜渐长”这一细微变化入手,点出秋意的加深和人的心理感受。

65、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释义:试着登上高楼,会感到清澈的秋气直透骨髓,它哪里像浓艳的春色那样教人轻狂呢?

微点评:以春衬秋,哲理深刻。褒秋之“清骨”,贬春之“嗾狂”,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清醒理智的追求。

66、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释义:千山万壑在晚风中回响着自然之声,几座山峰静静地伫立在夕阳的余晖中。

微点评:动静结合,意境苍古。“无语立斜阳”将山峰拟人化,写出了山的沉静与永恒,富含哲理意味。

67、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释义:白露的凉气渐渐收敛了天边的残月,清冷的晨风吹散了黎明的云霞。

微点评:写秋晓送别,对仗工巧。描绘了一幅凄清美丽的秋晨图景,暗含了离别的伤感。

68、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释义:终南山与高远的秋色,两者互相比拼,看谁的气势更为高远。

微点评:构思奇崛,笔力雄健。将无形的“秋色”实体化,与南山比拼气势,写出了秋日的劲拔与寥廓。

69、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释义:常常害怕秋风来得太早,让你来不及知道,我就已经像荷花一样飘零了。

微点评:托物寓意,幽婉深致。以荷自喻,抒发了才士不遇、美人迟暮的深沉恐惧与哀伤。

70、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释义:昨天夜里又是风又是雨,帘子和帷幕被吹得飒飒作响,满是秋天的声音。

微点评:亡国之君的秋夜独白。以风雨秋声起兴,奠定了全词愁苦的基调,烘托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凉。

71、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释义:远望云水之间,却看不到思念的故人,整夜都在独自为这秋色而悲伤。

微点评:怀古与悲秋结合。既追慕古之贤者,又感伤自身际遇,将一己之悲放入广阔的历史时空中,深沉厚重。

72、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释义:夜晚的云气都变成了寒露,新月开始变得圆润,像团扇一样。塞外飞来的大雁排成“一”字,如同一条细线。

微点评:写秋夜江景,比喻新颖。观察入微,将云、月、雁的动态变化描绘得生动传神,境界清丽壮阔。

73、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释义:秋风是从哪里吹来的呢?它萧萧地吹送着南归的雁群。

微点评:以问起笔,摇曳生姿。秋风不知其所来,正如愁绪不知其所起,空灵飘忽地引出了孤客的羁旅之思。

74、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释义:渐渐地,秋风越来越凄厉猛烈,关隘山河一片冷落萧条,夕阳的余晖正照在我所在的楼头。

微点评:东坡誉为“不减唐人高处”。境界苍茫辽阔,情感悲壮沉郁,将游子秋思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美学高度。

75、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释义:昨天夜里秋风吹入了边关,北方的云和边地的月光笼罩了整个西山。

微点评:边塞秋歌,暗藏兵气。秋风起而边将警,诗境雄浑,透露出对敌情、对国事的敏锐洞察和深沉忧虑。

76、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释义: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翱翔,鱼儿在清澈的水底游动,万物都在这秋霜遍地的日子里竞相展现着自己的自由。

微点评:充满辩证与革命豪情。一扫秋之寂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竞争向上的秋日画卷,展现了青年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77、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释义:夕阳向西边落下,极度悲伤的旅人还远在天边。

微点评:元曲秋思之魂。前文所有意象的最终归宿,点明了“秋思”的核心——天涯羁旅的深重愁苦,千古绝唱。

78、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释义:登高远眺,正是古都金陵的深秋时节,天气开始变得肃爽。

微点评:怀古词的开篇,气象不凡。以“登临送目”总领,点明时间、地点,为下文纵览江山、感叹兴亡拉开序幕。

79、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释义:夜间的雨声催生了秋意,这秋意也正好涌上了我的心头。

微点评:巧用谐音,情意缠绵。“秋”上“心”头,即为“愁”,将自然之秋与心中之愁巧妙勾连,浑然天成。

80、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释义:何况正当这秋风劲吹的黄昏,看那重重山岭上,枯黄的树叶正漫天飞舞。

微点评:以景结情,余味无穷。将旅思乡愁融入浩荡秋风和纷飞黄叶之中,景象阔大,悲凉而不衰飒。

81、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释义:荒凉的城池面对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秋日的山峦。

微点评:王维晚景,归于淡泊。四个意象组合,构成一幅宁静、荒寂而又带有禅意的秋日画卷,心绪已与自然合一。

82、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释义:青枫林在飒飒风中作响,秋雨凄凄,遥望秋色,一片迷离,仿佛融入了这楚地的天空。

微点评:送别诗中的秋景。风雨凄迷,烘托了离别的黯然神伤,景语皆情语。

83、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释义:油灯的一点残焰即将燃尽。突然间,秋天的凉气充满了整个屏风和帷帐。

微点评:从室内细微处感知秋意。由灯烬到秋寒,由外而内,写出了秋夜的孤寂与词人敏感的心绪。

84、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释义:到处是花儿凋零,绿叶枯萎,那些美好的景物正在渐渐消逝。

微点评:概括性极强,写尽秋之凋零。“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深沉感叹。

85、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释义:这秋月下的景色,仿佛将纷扰的尘世隔绝在三十里之外,只有白云和红叶,自在悠闲。

微点评:理学家笔下的空灵秋月。意境清幽,超然物外,体现了作者追求精神纯净、远离俗世的人生境界。

86、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释义:秋色与远处的水波相连,水波上笼罩着一层苍翠的寒烟。

微点评:写秋景的阔大与迷蒙。“寒烟翠”三字极妙,既写出了烟的色泽,又传递了秋的凉意,情景交融。

87、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释义:秋风吹到了江边的小村,正是黄昏时分,夜雨打在寂寞的梧桐叶上,我紧闭着门扉不愿打开。

微点评:寂寞秋情的集中呈现。风、村、黄昏、梧桐、夜雨、闭门,所有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主题——孤寂。

88、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释义:在丹阳城外送你上船,这一分别,你我都心中明白,从此将两地分隔,共沐秋寒。

微点评:拆字妙用,意蕴双关。“两地秋”既指两地气候同入秋季,更指二人心头都笼罩了离别的“愁”绪。

89、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释义:计时的漏壶滴水声“丁丁”作响,夜晚是多么漫长啊;那薄薄的云层缓缓移动,露出了朦胧的月光。

微点评:思妇的秋夜独白。以漏声之缓、秋夜之长,衬托其思念之切与等待之苦,细腻委婉。

90、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释义:要是这巴陵有饮之不尽的酒,定要醉倒在这洞庭湖的秋色之中。

微点评:谪仙人的狂放与浪漫。将洞庭秋色视为可以共醉的对象,想象奇崛,充满了酒脱不羁的个性色彩。

91、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

释义:莲子已经成熟,荷叶也已衰老。清亮的露水,洗净了沙洲上的蘋花和水草。

微点评:写秋日湖上晚景,别具一格。不写衰飒,而写成熟与清新,体现了词人对自然四季变化的欣然接受与欣赏。

92、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释义:海边尖削的山峰如同剑锋,秋天来临,这四处耸立的“剑锋”仿佛在切割我的愁肠。

微点评:比喻奇崛,感受深刻。将贬谪之地的山形与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化无形之愁为有形之痛,极具冲击力。

93、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释义:梧桐树真是不甘心就此衰败凋零,你看那仅剩的几片叶子,依然迎着秋风发出声响。

微点评:托物言志,风骨凛然。以不甘衰谢的梧桐自况,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守气节、奋力抗争的精神。

94、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释义:喜鹊飞过,山月西沉,天将破晓;蝉声喧噪,旷野的风带来了秋意。

微点评:写秋晓入朝,对仗精工。捕捉了清晨富有特征的景物,意境清远,衬托出大臣雍容矜持的气度。

95、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释义:白雁在空中纷乱地飞翔,这秋天白茫茫一片好似雪景;清冷的露水,让夜晚生出阵阵凉意。

微点评:比喻新奇,意境清空。以雪喻秋,并非指寒冷,而是描绘月光下白雁与秋色浑然一体的视觉感受,空灵澄澈。

96、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释义:在南浦凄凉地分别,西风袅袅,正是萧瑟的秋天。

微点评:叠词运用,声情并茂。“凄凄”写内心感受,“袅袅”状秋风形态,将离别的伤感与秋景的萧瑟融为一体。

97、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释义:在萧疏的远树和稀疏的树林之外,有一半秋山正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微点评:构图精巧,色彩鲜明。宛如一幅层次分明的秋日黄昏图,疏朗的笔触中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沉醉。

98、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释义:秋天来了,我们相见时仍像飘飞的蓬草般身世飘零,我在求仙学道方面一事无成,真是愧对先贤葛洪。

微点评:天才间的惺惺相惜与共同失意。既感慨二人漂泊的命运,又自嘲在政治与道术上的双重失败,沉郁而狂放。

99、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释义:如今天下统一,四海为家,旧日的军事营垒早已废弃,只有芦荻在秋风中萧萧作响。

微点评:怀古讽今,含蓄深沉。于一片芦荻秋声中,寄托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和对当下现实的隐忧。

100、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释义:捣衣的砧杵声,仿佛要将深巷中月亮的身影敲碎;井边的梧桐叶纷纷飘落,摇碎了我故园的秋梦。

微点评:陆游式的家园之思。对仗工巧,意象典型,将秋声秋景与对故乡的魂牵梦萦紧密结合,意境苍凉。

结语

100句诗词,100种秋声。我们从中看到了金戈铁马的豪情,也听到了小楼夜雨的私语;感受到了客居他乡的孤寂,也领悟了笑对人生的旷达。

秋,从未只是一种模样。它可以是绚烂的,也可以是静穆的;是收获的,也是凋零的;是慷慨激昂的,也是温柔缠绵的。这些诗词,就像一面面棱镜,将“秋”这个字折射出无比丰富而动人的光彩。

这个秋天,愿你的心中既有“树树皆秋色”的诗意,也有“轻寒正是可人天”的从容。不知哪一句,最能触动你此刻的心境呢?

编辑 蛀书虫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