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清代官员一览
发布时间:2025-10-24 12:19 浏览量:5
笔者今天来聊一聊清代时山东临沭境内的知名官员。今天列举八位,这些官员,呈现出文武兼备、品级跨度大的特点。既有凭借军功升至顶级武职的总兵,也有通过科举正途入仕的知县、学政,同时还有通过捐纳等途径获得功名的监生、散官,反映了清代多元的官僚选拔体系。现分述如下:
1. 王得胜 - 总兵 (正二品)
总兵是中国古代武官的名称,属于正二品,受提督管辖,掌本镇军务,清代全国设总兵83名。
王得胜(1823—1908 ),清代临沭县朱樊村(1971 年划归江苏省东海县)人。他从贫寒行伍出身,凭借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中的战功,累官至江西省南赣镇总兵,是资料中记载的清代临沭籍官员中职位最高者。
王得胜功德碑
2. 陈继宗 - 千总 (从六品)
清代的千总属于中下级军官,所统领的士兵数量在 500 - 1000 人之间,官阶为从六品,大致相当于现今的营级或者团级军官。
陈继宗(1834 - 1894 ),清代临沭县店头村人,回族。他早年经商,因事从军,凭借勇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被提拔为千总,统领数百士兵。
1. 知县 (正七品) - 亲民之官
知县,也称“县令”或“令尹”,属于正七品。在百姓的俗语中被称作“父母官”,也是电视剧中的“七品芝麻官”。别看其品级不算高,却是最为忙碌、最贴近百姓的官员。一县之内的税收征缴、治安维护、诉讼审理、文教发展,乃至百姓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几乎都需经其处理。
王椽:清代曹庄镇旺南庄村人。嘉庆年间三甲进士,任湖北京山县知县。他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且有文学造诣,著有《石门夜雨》,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
石门夜雨
吴步韩:字锦堂,号小岩,清代临沭县曹庄人。他生于清嘉庆三年(1798 年),卒于同治五年(1866 年)。道光年间二甲进士,任望都县知县。他才华横溢,被誉为“东省三才子”之一。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乡,专注于诗文书法,留下了《七十二砚斋集》等著作。他的选择体现了古代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品格。
2. 学政 - 教育主管
学政乃教育文职官员,主管科举考试。
胡典:清代临沭县轩庄村人,为乾隆年间举人,任临清学政。他以孝悌和乐善好施闻名,为官清廉治学,书房名“无欺堂”即是其座右铭。他属于主管一州或一府教育、科举事务的官员。
胡典编纂家谱
3. 教谕 - 县级学官
教谕是宋至明清时期县级教育机构的主官,为县学的最高管理者,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
胡宗嶽,临沭蛟龙湾人。字子方,廪贡生,修职郎,是胡善承长子,授高密县教谕。胡善承次子胡宗峩,太学生,修职郎,乡钦大宾赏戴五品兰翎 。
1. 监生 - 国子监生员 (无品级)
监生是明清时期在国子监就读或取得入学资格者的统称,为国家最高学府生员。其来源包括科举落第举人、地方选拔的秀才、官员子弟及捐纳者,清代尤以捐纳(例监)方式普及,成为科举之外的重要入仕途径。相当于政府一般在编人员,无品级。
刘岗:(约1802年-(不详)年),清代石门镇刘巡会村人。作为国子监的生员,虽无实职品级,但属于“国家最高学府”的在编人员,是地方上有声望、有才学的士绅代表。他“秉性刚正,乐于助人”的描述,展现了其在乡里的社会作用。
刘岗画像
2. 奉政大夫 - 文散官 (正五品)
奉政大夫为中国明清两代文职官员的官阶称号,属文散官范畴。为正五品。
胡善承:临沭蛟龙湾人。号乐轩,被诰授奉政大夫。蛟龙湾胡氏族谱记载,大清同治十三年,胡善承赏戴兰翎,太学生,配授宜人。其父庭麟公被诰赠奉政大夫,其母诰贈宜人荣耀满门,是当时地方上的显赫家族。
蛟龙湾胡氏族谱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清朝临沭县的人才辈出: 最高职位属于武官王得胜(正二品总兵)。文化成就最高者当属吴步韩,其进士出身、文学才华和清高气节至今为人称道。家族传承的典范是蛟龙湾胡氏,胡善承获赠五品散官,其子胡宗嶽任县级教谕,形成了官宦世家。 这些官吏的共同特质多包括清廉、刚正、有文学修养,反映了山东地区重视儒家教化和气节的传统。
你还知道哪些清代临沭官员,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