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实处,为工业发展找新路

发布时间:2025-10-23 13:04  浏览量:5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群山环抱之中的丰都县,有着“四山夹三槽”的地形地貌,是重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缩影。面对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个曾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如何在陡峭山坡间开辟工业发展新空间?

2024年,丰都出台《2024年丰都县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常态化做好涉企服务,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全县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第一线,对企业需求“事不过夜”。

一把铁锤,敲开深山矿脉

“丰都多山少平地,缺矿少资源,要引百亿级工业项目,难!”2023年春节刚过,丰都县经信委党组书记安胜余在东方希望水泥厂走访时,企业技术总监的一句感慨,道出了山区库区发展工业的先天困境。

彼时,东方希望总部计划在重庆布局百亿级玻璃纤维项目,这对从未有过百亿级工业项目的丰都而言,是突破库区产业“天花板”的关键机遇。

然而,玻璃纤维核心原料白泡石未列入国家矿种目录,无勘查规范、无工业指标,在层峦叠嶂的丰都找矿,犹如在迷宫中寻宝。“库区要发展,不能等靠要!没有矿,我们就翻遍深山去找!”安胜余带着这样的信念,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发动20多个乡镇的干部群众,在坡陡路险、荆棘丛生的山区展开“拉网式”排查。

此后的日子里,丰都的深山密林中,总能看到一群特殊的“勘探队”。他们手持铁锤、背负《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踩着库区特有的红壤陡坡艰难前行。刀刃劈开拦路的荆棘,脚步丈量人迹罕至的荒野。饿了,就着山泉水啃口馒头;累了,就在树下草坪打个盹;遇到陡峭山坡,便手脚并用地攀爬。

安胜余拿着锤子遍布丰都乡镇找矿石。受访者供图

“我们都是‘门外汉’,全靠铁锤敲开岩层找矿样,前前后后敲坏了三把。”项目科科长汪晓龙回忆说。50多岁的安胜余带头钻进深山,比年轻人还能走,磨破了多双鞋,晒脱了几层皮,硬是把泛黄破旧的地质图翻得卷了边,把各乡镇的矿脉分布摸得一清二楚,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12个月的跋涉、20多个乡镇勘探、近7000份样品分析,终于在包鸾镇和南天湖镇的深山里,找到了白泡石的踪迹。检测报告显示,丰都的白泡石、高钙灰岩、白云石储量达2.9亿吨,足够支撑企业半个世纪的生产需求。

这一发现,不仅让东方希望玻璃纤维项目成功落户,更让企业看到了库区发展的潜力,追加投资建设40亿元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低空经济等新合作也在酝酿。

“在山区库区引项目,不能只算政府‘政绩账’,更要算企业‘效益账’。”丰都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章烈说。

据测算,到2027年,玻璃纤维与后续落地的特铝新材料项目,预计可带来300亿元产值、45亿元税收,带动万人就业。

一片竹林,带来产业集群

依江而生,临江而兴的丰都位于长江上游,21万亩平竹、慈竹、雷竹在江畔舒展枝叶。

“21万亩竹资源藏着生态财富,却一直没能充分转化。”章烈说,“本地工业要发展,竹浆纸产业是关键。”

瞄准这一片竹林,便有了破局的锚点。重庆龙璟纸业,作为知名造纸企业,进入章烈的视野。"从落地到扩产只用了3个月,是因为丰都的服务始终跟着企业需求走。"重庆龙璟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廷龙说。

靠前服务的理念,成为当地干部的共识。“无论是项目用地、用电、用水等‘硬’环境;还是住房、就学等‘软’支撑,让企业不操一分心。”章烈说。

2006年企业注册之初,何廷龙曾为生产用地、能耗指标犯愁,没想到政府主动对接、全程代办,让难题迎刃而解。后来产品研发攻坚期,县住房保障中心协调职工公租房、县教委专窗办好的人才子女入学手续,更让他没了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何廷龙弯腰翻开厚厚的荣誉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等证书整齐排列。“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政策扶持。”他回忆道,部门工作人员带着政策文件上门,蹲在生产线旁讲解标准,手把手指导准备申报材料,最终帮企业争取到100多万元研发补贴。

这份“店小二”式服务,助推企业在2025年4月底完成2.25亿元技改扩能,产量跃升至5.5万吨,产值达4.5亿元。“明年三期投产后,年产量将达9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何廷龙说。

然而,喜悦中藏着遗憾。何廷龙拿起一卷原纸轻轻掂量:“六成以上纸浆靠进口,每吨成本最高4400元。”早在2006年,他就想建配套纸浆厂,却因资金不足搁置。

这份遗憾,恰与章烈的发展考量不谋而合。

一场靶向精准的“以商招商”攻坚战随即打响。章烈带领团队多次走进龙璟纸业,与公司负责人围坐座谈,从原料需求到产业链布局细细梳理,最终锚定方向:以龙璟纸业的产业布局为支点,引进上游竹浆企业、聚合下游配套产业。

如今,谈判桌上传来好消息。“目前已与一家投资超50亿元的竹木浆企业初步达成共识,另外3家绿色新材料企业正在洽谈。”章烈说。待上游企业落地,下游配套企业将接踵而至,届时政府将当好“红娘”,推动“新老”企业资源互通,构建从竹材加工到纸浆生产、成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一条管道,破解资源瓶颈

走进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牛肉加工车间,工作人员正忙着分割、包装发往全国的牛肉产品。

今年5月,丰都工业发展集团董事长游涛像往常一样走进恒都集团。手里拿着企业需求调研表,刚落座,公司总经理冯纪宇便眉头紧锁:“我们生产线对热能需求大,每年烧天然气供热的成本就得上百万,您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游涛快速翻阅前几页调研记录,指尖在“龙璟纸业”“泓乾生物”等企业名称旁轻点——两个月前与丰都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书强的座谈画面浮现眼前。

当时,佘书强满面愁容:“我们是生物质发电企业,原料是库区农林废弃物,每月能发2000万度电,可750万元补贴到款周期太长,现金流紧绷。我们想找需要蒸汽的企业合作,可管道铺设难度大、用地协调屡屡碰壁。”

企业服务专员对接企业需求。受访者供图

一边是农业龙头的“用热焦虑”,一边是绿色能源企业的“销路烦恼”,游涛心中豁然开朗。

他迅速牵头组建技术团队,顶着盛夏40度的高温奔赴一线。在恒都车间,团队成员手持测温仪,逐道工序记录用热参数;在凯迪能源厂区,工作人员仔细核算锅炉产能。最终确认:6家企业日均需蒸汽近600吨,而凯迪能源每日可产生2000多吨蒸汽,完全可以合作。

随后,游涛带着团队徒步勘察地形,皮尺拉了又量,在地图上标出最优路线,确定铺设8公里蒸汽管道,既连接现有6家企业,也为后续入驻者预留接口。这一管道使企业用热成本降低约20%,还让库区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

“聚焦企业发展,就是要抓住‘政企互动、县乡(镇街)联动、部门协同’三个关键,以‘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为抓手,全力为企业提供全域全时、集成高效的“一站式”高品质服务。”丰都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来,丰都坚持服务“全域覆盖、不留死角”,先后为181家企业配备服务企业专员235人次。同时,坚持专员按月遍访全县规上工业企业,通过高频互动、交流促进政企关系良性发展、沟通渠道互联互通。今年以来,专员已累计开展服务630次。

此外,丰都还构建“收集→交办→解决→反馈”企业“吹哨事件”闭环管理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高效化解企业诉求66件,办结率与满意度均实现100%。

数据印证发展实效:2024年,丰都工业投资达46.2亿元,同比增长57.8%;工业技改投资增幅97.6%,进出口总额增长87.5%。

姜峰 王欣悦 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