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才子应社饮之约,霜降日作诗回应,热情洋溢,温暖了旧时光

发布时间:2025-10-22 22:18  浏览量:5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读诗欢迎您的光临。

九月降霜寒草衰,三秋落木塞鸿来。

鬓丝可绾年华住,花事聊苏病眼开。

杜老长贫淹酒债,何郎新兴动官梅。

便须拟看东楼雪,莫待缄书再四催。——明 朱朴《霜降日得西皋诗中有速诸公社饮意予亦以此订约》

简译

九月霜降,那泠泠寒意令衰败的草色愈发凄凉,深秋时节,落叶纷纷,塞北的鸿雁纷纷飞来北方。

我这鬓角的白发,怎能挽留住流逝的年光?看到那繁花似锦的景象,倒能让病中的眼睛为之一亮。

我如同杜甫一样长久贫困,还欠着不少酒债,而那何郎喜爱梅花的新趣事,又引动了官梅的绽放。

有幸得到您的邀请,那我就应当准备去观赏东楼的雪景了,不要等到催促的信件再三传来才行动。

赏析

朱朴,字彦诚,号诚斋,浙江海盐人,后迁居钱塘,一生以务农为生,为明代布衣诗人。

工于写景,兼寓兴亡之感”,朱朴诗多描绘自然景观,亦融入历史怀古题材,有诗集传世。

这首《霜降日得西皋诗中有速诸公社饮意予亦以此订约》,为一首应答诗,作于霜降节气。

这日,他收到西皋的诗,诗中有邀请大家社日饮酒的意思,于是他以此诗回应,订下了相聚之约。

西皋是作者友人,“速”是邀请之意,“诸公”指各位朋友,“社”在古代常指社日。是民间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古代农耕社会,社日是民间祭祀土地神(社神)的重要节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有隆重的祭祀仪式,和民俗活动。

所以,作者的友人西皋才会邀请诗社同好宴饮唱和,而彼时作者因年老体衰,正缠绵病榻。

但收到友人的盛情相邀,他精神抖擞,心生振奋,铺纸提笔,写下这首充满积极人生态度的应答诗。

九月降霜寒草衰,三秋落木塞鸿来”,首联交代时节,精准地描绘出九月深秋的典型景象。

寒霜降临,衰草枯黄,一片萧索之态,三秋时节,落木无边,那塞北的鸿雁也飞来南方。

此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又略带惆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鬓丝可绾年华住,花事聊苏病眼开”,颔联展现内心世界,是自我感慨与情感的抒发。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本就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何况作者又是病中,看岁时向晚,岂不叹惋?

由眼前景联想到自身状况,作者不由感慨不已,这满头白发又怎能挽留住匆匆流逝的年光呢。

这是作老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惋惜,可看到繁花似锦的景象,病中的眼睛也为之一亮。

这里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因为友人之邀,可以诗酒唱和,便是给病痛中的他一丝心灵的慰藉。

杜老长贫淹酒债,何郎新兴动官梅”,颈联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高雅情趣的向往。

杜甫晚年贫困潦倒,常常欠下酒债,诗人以“杜老”自比,暗示自己生活也并不宽裕,甚至与杜甫有着相似的经济困境。

南北朝诗人何逊喜爱梅花,他的咏梅诗对彼时的文坛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曾引发了众人对官梅的关注和赏玩。

作者将何逊对梅花的喜爱,和杜甫的贫困潦倒作对比,以此表达自己虽然生活困顿,但依然向往高雅、美好的事物。

便须拟看东楼雪,莫待缄书再四催”,尾联写出了作者对此次宴饮相聚的热切期待和积极响应。

霜降过后,天气惭寒,社日有雪也属正常,故作者要提早为东楼赏雪作准备,不会让朋友再三催促,让其扫兴。

因为他深知友情的珍贵,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迟疑而辜负这份情谊,希望能及时赴约,与友人共享欢乐时光。

尽管生活有诸多不如意,但他积极乐观,不被困境束缚,愿意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景,享受人生的乐趣。

朱朴此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时光流逝、生活困境的感慨,又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写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西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