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贵族,32岁嫁昆剧名伶,女儿送好友31年才重逢
发布时间:2025-10-22 19:05 浏览量:5
在民国,不仅文人才子出名,各个军政大佬的太太女儿们,也是报社记者关注的重点,民国是个新旧思想互相碰撞的时代,女子地位也逐步提升,女子无才便是德,再不是人们所认同的观点。
民国才女多,上流社会的名媛更是不少,例如说人们熟知的宋家三姐妹,以及合肥张家四姐妹,皆是当时出了名的女子,她们的气度风采,至今让后人们难望其项背。
她们出自名门贵族,自幼接受良好教育,长大后更是嫁给各大青年才俊,张家四姐妹各有归宿,一生经历也不同,不过人们对张允和与张兆和较熟,这也是四姐妹里面最为出名的两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长姐张元和的一生经历。
张元和出生安徽名门,曾祖父以武起家,曾经是李鸿章手下一员能力干将,李鸿章回乡为母亲守孝时,职务全部交给她曾祖父张树声管理,实打实的一把手。
张树声官至两江总督,张元和的父亲名为张冀牖,是当时知名教育家,因受新思想所影响,张冀牖在几座城市皆办有学校,从中推行他的新式教育,后来在苏州还创立了乐益女子学校,张冀牖纵横教育界多年,与蔡元培等著名教育家也有往来。
可以看得出,张元和出生在此类书香门第,家中教育资源有多么优越,张元和曾回忆自己的父亲张冀牖,说小时候在上海,父亲经常去买书,结果在第一家买的书,常常丢在第二家,第二家的书则忘在第三家,这样子一家家下去,最后让仆人一家家捡回来,他们家房里到处堆满了书,张元和对这么健忘的父亲,想必也是无奈的很。
张冀牖有四个女儿,个个聪明伶俐,因为开明的思想,导致四个女儿不似封建旧社会女子那般迂腐,除了大学教育,四姐妹传统国学教育也没有落下。
母亲陆英尤其喜爱听戏,一有空便带着女儿们上戏院听戏,久而久之,四姐妹也沾上母亲的习惯,张元和作为大姐,经常带着妹妹们在家自演自乐,与后世小学生扮演影视剧角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元和自幼深受祖母喜欢,到了上学年龄后,家人特意为她请了老师在家教授,张元和从小练习写楷书。
到了十岁时,张家从合肥迁往苏州,此时张元和年纪已经不小,不能再像以往与妹妹们打闹,作为名门的张家,对家中小辈教育很看重,张元和的课程日益紧张起来,除了固定文史以外,张元和还要学习数学、音乐、舞蹈等课程,张家长女自然也不成为庸人,所以张家人在她身上投入大量心血,张元和也不负家人期望,成长为明事理的名门闺秀。
母亲陆英去世以后,张元和告别在家上课的日子,进入苏州女子职业学校学习,在苏职读了两年,才转入父亲创办的乐益女中上学,当时战局并不稳定,中原小范围内仍有不安,江浙一带也一样,乐益女中高中部因此停学,张元和只能去往南京求学,在父亲的介绍之下,告别乐益女中的张元和,在江苏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高二。
张元和在四姐妹中,可以说存在感很小,安安静静活脱脱一个大家闺秀,很少向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实际上,张元和是家里最受宠的孩子。
不过看似温顺的张元和,却是四姐妹之中跟后妈关系最不好的,盖因当时张元和的年纪,后妈刚嫁给张父时,妹妹们年纪还小,张元和已经是个懂事儿的小女孩了,毕竟后妈的年龄,跟她只不过差七岁而已,正因为明事理,所以张元和尤其不待见这个后妈。
当然了,张元和也不是民国名媛中第一个讨厌自己后妈的,张爱玲的厌恶比她更加激烈,张爱玲初次听闻自己有后妈时,第一反应是如果那个女人伏身在栏杆上,她绝对会把她推下去,再回过头来看,张元和已经算十分客气了。
张元和高中毕业后,就读上海光华大学,大学生活丰富,除了学习日常专业知识,张元和还和爱好昆曲的女同学,自发成立昆曲社团,同时请了童伯章教授担任老师。
女儿有此爱好,父亲不可能不支持,为了满足张元和爱好,张父还为她请了个昆曲家教老师,便是苏州知名昆曲老演员尤彩云。
- 上一篇:杜牧:晚唐最懂风月的诗人,在烟柳巷里写透人间
- 下一篇:民国第一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