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2025-10-20 02:37  浏览量:5

人人都说,杨振宁厉害,却不知道,杨振宁之所以厉害,那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因为他有一个数学家父亲。

而且,他的父亲,不仅是数学家,还是数学教育家,中国近代数论开创者,另外,还是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华罗庚的老师,贵人,恩人。

你说,你就说吧,杨振宁的父亲,厉害不厉害!要我说,这不是厉害,而是太厉害了!

杨振宁的父亲,名叫杨武之。出生于1896年,那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

比如,42岁的严复,在天津翻译了《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而他后来,捐资创办的安庆中学,竟然在20多年后,聘请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去教书。

更有意思的是,这所中学,还是安庆大才子,民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头人,陈独秀大儿子的母校。

同样,还是在那一年,著名画家刘海粟,著名作家茅盾,郁达夫,著名军事家贺龙,叶挺等,也都是在那一年出生,日后在中国的同一片天空下,竞放异彩,各显神通。

当然,那一年,也有几件不幸的事情,发生。

那就是一个名叫,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享年63岁。

而他创办的诺贝尔奖,竟然在61年后,把物理学奖,颁给了杨武之的大儿子,也是他5个儿女中,最有出息,最负盛名的杨振宁。

所以,这个世界,就是个圆圈,起点就是终点,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有关系,无非就是早或者迟,都会因为各种缘分,无线链接。

杨振宁的父亲,和他一样,也是从小就爱学习,学习好,其实,也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父亲,是个秀才,而且,还是当时的天津警察,段芝贵的贴身秘书。

段芝贵,可是个大人物,曾经当过民国京畿警备司令、陆军总长,也是袁世凯的鹰犬,也就是大狼狗,袁世凯让他咬谁,他就咬谁,让他咬哪,他就咬哪,听话的很。

正是因为跟了段芝贵,杨振宁的爷爷,才赚了好多钱,才在老家合肥,买地买房,但,他运气不好。

1908年,39岁的段芝贵,从天津被调到黑龙江当总督时,杨振宁爷爷,也随同前往,不料在沈阳旅馆里染上了鼠疫,客死他乡,年仅46岁。那个时候,杨振宁父亲,才12岁。

而更悲催的是,杨振宁父亲的妈妈,也就是杨振宁的奶奶,早在他父亲9岁时,就病逝了。没办法,杨振宁父亲,只能跟着他叔叔生活。

好在,叔叔婶婶都没嫌弃他,不仅供他吃穿,还供他上学,而他也因为父母早亡,特别懂事,学习非常刻苦,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无人能比。

最终,在1914年,18岁的杨武之,从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毕业,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

4年后毕业时,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文凭烫手,被各地学校,争相聘用,非常抢手。但,22岁的杨武之,还是选择了回报母校——安徽省立二中,当了一年名数学老师,并兼训育主任。

不料,性格刚正,不懂得变通,更不会阿谀奉承的杨武之,在做这个训育主任时,对一帮纨绔子弟,毫不留情,严加管束。

晚上只要一过10点,他就命令保安关门,让那些每天不好好学习,一门心思在外寻欢作乐的学生,回不到寝室。结果,他们联合起来,寻衅闹事,报复杨振宁父亲。

而学校,却因为那些学生的家长,都是富商高官,只能劝杨振宁父亲,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气不过的杨振宁父亲,愤而辞职,这才跑到了离家175公里之外的偏僻小城,安庆中学教书。

但,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他不想再和那些腐败的地方高官,土豪劣绅,整日周旋,来往。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离开小城,出国留学。并且,心里从此产生了一个“科学救国”的念头,希望以可以把自己的所学,振兴中华科学,发扬中华文明,继而来改变中国的黑暗现实。

这时,距离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出生,还有4年。

而1922年,杨振宁出生的那一年,他26岁,还很年轻,且英俊的父亲,考上安徽省留学美国公费生。

一路飞到美国,先是进入斯坦福大学,读了三个学季的大学课程,取得学士学位后,又在第二年,也就是1924年秋季开学时,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很多人,都知道杨振宁厉害,却不知道,他父亲也厉害。

1926年,杨振宁父亲30岁时,就以《双线性型的不变量》一文,获得硕士学位。

然后,又在两年后,也就是192年,他32岁时,发表《华林问题的各种推广》一文,成为因数论研究而拿到博士文凭的中国第一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杨武之的博士论文,证明,每个正整数都可写成9个棱锥数之和。

而且,这个结果在20余年内没有改进,直至G.N.沃森在1952年将“9个”减为“8个”,到1991年为止,这仍是已证明了的最好结果。

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许多人曾作过实际验算,比如,1991年杨振宁和邓越凡等人,就进行了更深入的计算。

他们猜想,除这241个数之外,表示任何正整数,只要4个棱锥数就够了。

1928年4月6日,杨振宁的父亲,在美国数学会的会议上作了介绍。同年,美国数学会通报第34卷,曾对此作了报道,以后全文发表于1931年的《清华理科报告》。

其实呢,中国的数论研究,源远流长。

从孙子定理,到中国剩余定理,再到秦九韶的不定方程理论,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篇。

但,到了明清以后,数论研究已远远落后于欧洲,到本世纪20年代,研究现代数论而发表创造性论文的中国人,当以杨武之为第一人。

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杨振宁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终,在1928年秋,32岁的杨武之,学成归国,先在到了厦门,在厦门大学一做了年老师,然后,第二年,又被清华大学请去,聘为数学系教授。

而杨振宁父亲,在清华园,竟然又一不小心,成了中国另一个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贵人,华罗庚成名后,曾专门和人说,“引我走上数论道路的是杨武之教授。”

而且,杨振宁父亲帮助华罗庚的,还不仅于此,另外一件事,也让华罗庚铭记一生。那就是在西南联大,破格晋升华罗庚为正教授。

华罗庚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从英国回国,未经讲师、副教授,直接提我为正教授的又是杨武之教授。”

甚至,还又对人说:“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我之鲍叔即杨师也。”

别看,杨振宁父亲,作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数学家,却从小并没有教杨振宁学数学,而是在他上小学时,特意从清华园请了一位文学系的学生,专门教他《孟子》。

为他打下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杨振宁16岁,才教他接触近代数学的精神,让杨振宁明白纯数学太虚,不够实用。

最终,引导杨振宁的目标转到了化学上。

然后,又在申请西南联大入学考试时,杨振宁自修了高三物理,发现物理更适合自己的口味,认为自己具有学物理的气质和风格,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专业。

最终,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他61岁的老父亲,专门飞去国外看他。

并引导他回国,报效祖国,可是,杨振宁却并没有听,反而,还在几年后,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成为一名美国人,让父亲很是伤心。

直到父亲去世,也没有原谅杨振宁的这一决定。

因为,他父亲,不是一次,而是两次,三次,分别是1957年,1960年和1964年,飞去国外,苦口婆心,向杨振宁介绍了中国当时情况。

父亲说,中国百废待兴,需要科技人才,希望他回国,为此,还特意留下两句话,“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

可是,杨振宁却拒绝了。因为他觉得中国当时的情况,不利于他个人的学术进展。

与此同时,他的安徽老乡,大学同学,好朋友,好哥们,邓稼先,却毅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最终成为“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

最终,在1964年3月23日,,他父亲第三次劝他无果后,42岁的杨振宁,做了一件让父亲直到死,都没有原谅他,每次提起来都怅然若失,深为遗憾的事情。

那就是,杨振宁正式加入美国籍,成为美国人,从此,他的身份,就成了华裔美国人。

多年后,他回忆往事,悲伤的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在他心中深处的一个角落里,到死不能原谅我放弃生育了我的国家。”

1973年5月12日,杨武之在上海逝去世,儿子杨振宁,还是美国人,华裔美国人。

直到42年后的2015年4月1日,93岁的杨振宁,才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再次成为一个中国籍,中国人。

想必,他九泉之下的父亲,也终于可以安心入眠了,老一辈人,老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有着浓烈的家国情怀。

他们盼望着国家强大,民族富有,全身心投入的,都是民族的复兴。从来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心里想得,装得下的,全是国家,国事,人民幸福,老百姓安康的头等大事。

参考资料:

1、杨武之:我国早期数学教育家-清华校友总会

2、同数人物志 | 杨振宁之父,华罗庚之师:中国当代杰出数学家杨武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A4NjgyMw==&mid=2655993835&idx=1&sn=d106130b5749e724c236a17cafa7435c&chksm=8bc9e8a3bcbe61b50a31cb88f47967b84605784af492a66018e85adc632439e3f30f5da37f94&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