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 “积极” 骗了!你那根本是自我 PUA

发布时间:2025-10-21 03:57  浏览量:5

——3 个反常识方法,让积极思维真正救你于困境

作者 l洞见书

这是洞见书分享的第3119篇文章

积极思维的核心,是接纳自己的 “不完美”—— 允许自己难过,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慢慢来。

你以为天天喊 “加油” 就是积极思维?错了!

多少人把 “强忍情绪假装乐观” 当积极,把 “无视问题硬扛” 当坚强,最后硬生生把自己憋出内伤?说真的,你所谓的 “积极”,不过是在给大脑灌毒鸡汤,是换了件马甲的自我 PUA。

更扎心的是,心理学研究早说了:盲目乐观的人,抗挫折能力比承认脆弱的人差 3 倍。你越逼自己 “必须积极”,越容易在挫折来临时彻底崩溃。哎,说到这,你有没有想过 —— 真正的积极思维,其实是允许自己不积极?

01

先戳破一个真相:你对积极思维的理解,全错了

很多人把积极思维当成 “滤镜”,以为只要把问题美化,困难就会消失。就像职场里,明明项目快黄了,还硬说 “没事,船到桥头自然直”;感情里,对方明显不上心,却骗自己 “他只是太忙了”。

这根本不是积极,是逃避。真正的积极思维,是带着清醒看问题,带着勇气解问题,而不是捂着眼睛骗自己 “天黑就是天亮”。

北宋有个叫苏轼的,大家都知道他仕途坎坷,被贬了一次又一次。但你以为他每次都喊 “我能行”?不是的。

他被贬黄州时,写过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把那种孤独、迷茫写得明明白白。可他没陷在情绪里,反而在黄州种庄稼、酿美酒,写出了《赤壁赋》。

你看,这才是积极思维的本质:不否认痛苦,却也不被痛苦绑架。允许自己难过,更知道难过之后该做什么。

反观现在很多人,一遇到事就逼自己 “不能丧”,结果呢?情绪像被堵住的洪水,总有一天会冲垮堤坝。

我见过一个朋友,失业后天天在朋友圈发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背地里却失眠到天亮,最后查出中度抑郁。

所以别再被 “必须积极” 的枷锁捆着了。承认 “我现在很难”,才是积极的第一步。

02

大脑的 “plasticity”:你以为改不了的消极,其实能重塑

可能有人会说:“我天生就爱往坏处想,改不了。” 但脑科学早就推翻了这个说法 —— 大脑具有 “可塑性”,就像一块橡皮泥,你天天捏它,它就会变成你想要的形状。

简单说,你每一次用积极思维看问题,都是在给大脑 “刻新痕”。比如你面试失败了,第一反应是 “我真没用”(旧痕),但你要是告诉自己 “这次没准备好,下次调整就行”(新痕),大脑就会慢慢记住这个新反应。久而久之,消极思维的 “旧痕” 会变淡,积极思维的 “新痕” 会变深。

这里有个关键:大脑只认 “具体行动”,不认 “空泛想法”。你光想 “我要积极” 没用,得做具体的事,让大脑看到 “改变”。

明朝有个叫徐渭的,比苏轼还惨 —— 科举考了八次都没中,后来又遭遇家破人亡,一度疯到自杀。

但他没放弃,开始学画画、练书法。他画竹子,不画那些挺拔的,专画歪歪扭扭却扎根石缝里的;他写书法,笔锋里全是那种 “不服输” 的劲。最后呢?他成了 “明代三才子” 之首,连郑板桥都要学他的画。

徐渭的大脑,就是被 “画画” 这个具体行动重塑的。他没天天喊 “我要振作”,而是用笔墨一点点把消极情绪 “画掉”,把积极思维 “画出来”。

所以别再说 “我改不了” 了。你不是改不了,是没找对方法,更没坚持做。

03

3 个 “反常识” 训练法,让积极思维落地(比喊口号有用 10 倍)

光知道理论没用,得有能上手的方法。这三个方法,是我结合脑科学和心理学总结的,亲测有效 ——

1. 先 “记录” 再 “拆解”:把消极想法 “揪出来”

很多人被消极思维困扰,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就像你总觉得 “难受”,却不知道难受的源头是什么。

第一步:准备个小本子(手机便签也行),每天花 5 分钟记录 “消极瞬间”。比如 “今天开会没发言,觉得自己很没用”—— 要写清楚 “事件 + 想法 + 情绪”,越具体越好。

第二步:拆解这个想法。问自己三个问题:“有证据支持这个想法吗?”“有没有其他可能?”“如果是朋友遇到这事,我会怎么说?”

我之前有个同事,总觉得 “领导不喜欢我”,因为领导没回复他的消息。后来他按这个方法拆解:“证据?领导没回复,但也没回复别人。

其他可能?领导在忙。对朋友说?‘别多想,领导只是没时间’。” 这么一想,他的焦虑立马少了一半。

记住,消极想法就像黑影,你越跑它越追,你停下来照亮它,它就消失了。

2. 用 “感恩练习” 替代 “积极口号”:别逼自己,要 “喂” 自己

很多人做积极训练,一上来就逼自己 “我要快乐”“我要成功”,结果越逼越累。其实更简单的方法是 “感恩练习”—— 每天找 3 件小事,比如 “今天的咖啡很好喝”“地铁上有人给我让了座”“家人给我发了条关心的消息”。

你别小看这些小事,它们能激活大脑里的 “愉悦中枢”,让多巴胺分泌变多。就像给植物浇水,你每天浇一点,它就会慢慢长大;你天天给大脑 “浇” 感恩,积极思维就会慢慢扎根。

清朝有个叫郑燮的(就是郑板桥),他当官时清廉,后来辞官回家,日子过得很清苦。但他天天写 “吃亏是福”,还画兰花、竹子自勉。

他在信里跟家人说:“家里有粥喝,有书看,就很好了。” 就是这种对小事的感恩,让他一辈子活得通透。

感恩不是 “知足常乐”,是让你看到 “生活里的光”—— 光多了,黑暗自然就少了。

3. 设定 “SMART 小目标”:别想 “一步登天”,要 “步步为营”

很多人说 “我要培养积极思维”,但这个目标太模糊了,根本没法落地。正确的做法是设定 “SMART 目标”—— 具体、可衡量、能实现、相关联、有时限。

比如你想提升工作中的积极思维,可以设个目标:“未来两周,每天下班前花 10 分钟,记录 1 件工作中的‘小成就’(比如‘今天搞定了一个小客户’),周末回顾一次。”

这个目标够具体吧?也能衡量(记了没,回顾了没),还能实现(每天 10 分钟不难)。

你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推动你继续做,形成 “正循环”。

就像清朝的曾国藩,他年轻时并不聪明,考科举考了 7 次才中。但他有个习惯,每天写 “日课”,记录自己当天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哪怕是 “今天又偷懒了”,也会写下来。

就是这种 “小目标 + 复盘”,让他慢慢从一个普通书生,变成了 “晚清四大名臣” 之一。

大改变都是从小目标开始的。你别想着 “一下子就积极”,先从 “每天做一件小事” 开始,慢慢就会看到变化。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 很多人做训练时,一没效果就放弃。其实积极思维的培养,就像学骑车,你摔几次很正常,不可能一上来就会。关键是别因为摔了,就再也不骑了。

04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积极思维不是 “药”,是 “免疫力”

你别指望靠积极思维 “解决所有问题”—— 它不是药,吃了就能好。它更像免疫力,能让你在遇到困难时,不那么容易被打垮,能更快地恢复过来。

我见过很多人,遇到挫折就怪自己 “不够积极”,这其实是又一次自我 PUA。你要知道,积极思维的核心,是接纳自己的 “不完美”—— 允许自己难过,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慢慢来。

就像你感冒了,不会怪自己 “免疫力不够”,而是会吃药、休息。遇到挫折也一样,别怪自己 “不够积极”,而是用积极思维当 “免疫力”,帮自己扛过去。

最后问你个问题:如果你现在能对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 “必须积极”,还是 “慢慢来,我可以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答案 —— 毕竟,真正的积极,从直面自己的内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