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江苏省委书记的秘书,62岁也担任江苏省委书记,今年78岁

发布时间:2025-09-08 09:41  浏览量:6

你有没有注意到,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他们说话不张扬,干事却勤恳,混在一堆里不起眼,可干出来的事,能让多少人跟着受益。梁保华就是这样一个人。听了他的故事,你可能会觉得,人生绕了那么多弯,最后还是那个心里装着百姓的人,才能走得远、活得踏实。

别看他后来是江苏的大官,刚出生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困难,咸菜拌饭就是一顿。1945年11月,宜春那地方还留着战争的余烬,家里并没有什么特殊背景。他小时候,一边帮着母亲烧水做饭,一边跟着大人听“外面的世界刚打完仗”,家里边时常说,国门这回终于安定了。日子虽苦,但一家人很齐心,饭桌上的话全是希望。

等他到了能跑能跳的年纪,外面风风火火,枪炮声音没了,孩子们开始琢磨怎么念书。梁保华不招摇,也不腼腆,他写作业的时候特别用心。我奶奶当年在学校当后勤,说“梁家小子像块海绵,什么都能吸收,老师都喜欢他”。本来农村娃能考个高中就稀罕了,梁保华硬是一路考进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家里办了三天酒席,邻居都说“宜春走出了个才子”。

到了上海,复旦大学的新鲜空气让他大开眼界,城里孩子见识多,梁保华一开始还不习惯。听说他住的那间寝室,冬天玻璃都结冰,他每天早起不是为了躲被窝,而是跑去图书馆温书,生怕跟不上别人的节奏。没想到最后一考,他分数又是拔尖,校园里流传着“那个江西小伙子,主意正、胆子大”。

而后毕业分配,没能留在大城市。他悄悄回到太仓县,说是公社报道员,其实什么苦活累活都要干。田里的农民天还没亮就劳作,梁保华随身带着记事本,古井边蹲下问大家“水够不够用”,有问题马上记下来。有次太仓遭了水灾,村民们愁眉苦脸,干部都在头疼怎么协调粮食,他二话没说卷起裤腿下田帮忙,还领着青壮年搭起了临时堤坝,背后没人说他作秀,大家都服气。

县里人渐渐记住了这个“爱管闲事”的青年。有一次农民家里闹粮荒,乡里干部推脱,梁保华直接揽上,跑了十几里路做协调。听说有村民家里没钱买药,他自己掏腰包送去医药费。那些年他棱角还没磨平,脾气急,但就是能把事做完,县委书记评价他“嘴不多,事不少”。

转眼进了七十年代,梁保华也算是熬出了头。听说省委要从基层调人,有个老领导看到他干活利索,一拍板,把他弄到江苏省委综合组。头一次进大机关,他还穿着旧毛呢夹克,比起那些讲究穿戴的同事,有点显土。可是梁保华坐到桌子前,做起秘书工作,比谁都细致。比如那年抓地方工业改造,每个文件他亲自核对三遍,时常加班到深夜,茶水喝凉了也忘了倒掉。领导开会,有个一丝不苟的“梁秘书”在,大家都说省心。

那几年身边的老书记韩培信,是个响当当的革命前辈。韩书记上了年纪但精气神十足,对身边秘书要求颇高。梁保华刚来,还怕得罪办公室里的老江湖。可韩书记看他用心,专门让他跟着处理重要事务。有些外人觉得梁保华只会打杂,但实际这几年的工作,让他摸透了官场的门道,学会了分寸和分工。

时代风向变了。八十年代,国家要求领导干部得有知识有水平,不能只会做“老革命”。江苏本地已经有经济基础,但要发展,得开阔眼界。梁保华既懂得基层泥土气,又有大学底子,格外受推崇。很多职场上头破血流的事,在他这儿都能妥妥解决,大家背地里叫他“圆滑里的正派”。

等到九十年代,江苏经济要翻一番。昆山那边,原先一片农田,后来为招商引资闹得沸沸扬扬。别人盯着国际货币,梁保华更看重工人吃饭、企业落地。他拍板搞了几项土地产权改革,一方面吸引了外资,一方面也给了本地百姓机会。有外企业主看江苏政策实在,专程带队来考察,生怕错过了好窗口。

经济发展拉动的就业不是嘴上说说。昆山、苏州、无锡这些地儿,原先靠一两家工厂撑场面,后来全都起高楼、铺铁轨,进城农民找到活路,有人家里添了新房子还请村干部喝酒。那阵子流行一句话:“要路通,城市旺。”江苏海岸线起始修路,梁保华一推就是几十公里,不怕烦、不避难。

可这些建设,不是只顾眼前利益。梁保华看重教育,亲自去高校调研。很多学校还在为设备费发愁,他和相关部门多次争取预算,实实在在办了几座新校。他办事认真,有时会被说“不懂变通”,但大家知道,“老梁虽然有脾气,决不落空。”科技创新产业园里,有小企业老板遇到难题,梁保华会下工地聊天,一转身就帮人家找了合适的技术顾问。

农业他也没落下。江苏沿江一带原本种植单一,为了让农民多些渠道,他亲自召集县乡干部研究“多元种植”,和专家搞了几次农民夜校。农民知识水平提起来了,种粮卖菜两不误,农田里也多了水稻以外的瓜果蔬菜。这些工作,说起来风风光光,做起来可真是“狗皮膏药式的琐碎”。

升官之后,不少人以为梁保华会变得“高冷”。其实他还是那个爱走基层的小伙子。去年我去江苏采风,听叔叔们说,现在梁老退休后住得挺简朴,经常跟街坊走动,买菜都去老市场。有人问他怎么看过去四十年变化,他只说:“老百姓过得好,一切才有意义。”

到头来,这种人,你说他传奇吗?他不冒头,也不自吹自擂,兢兢业业过了一辈子。或许这就是平凡人的伟大,脚踏实地干事,最后回望一圈,自己、家乡、百姓都安稳了。你觉得,这样的人生,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