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国宝之商鞅方升(上海博物馆东馆藏) 一升量天下
发布时间:2025-10-18 01:41 浏览量:6
商鞅方升(上海博物馆东馆藏)
说起商鞅方升,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大才子贾谊(王勃滕王阁序中写的那位: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的文章《过秦论》
“秦孝公居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
秦孝公说我要人才,我要变强,超级变态那种
商鞅说来了来了.......
商鞅给出来的就是,变法图强(是不是很熟悉)。这也是当时社会上最流行的一种社交活动,各国都在蠢蠢欲动
大致来说就是(部分节选)
迁都:从雍城迁都咸阳(避开传统贵族势力,降低变法阻力);
田亩制度变革:废井田,开阡陌,允许私人开荒,土地买卖(奴隶制经济基础向封建制度转变)。规定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具体是多大,,现在还无人知晓,此处埋下伏笔一)
规定度量衡标准:度---长度(尺 寸);量---体积(升、石);横:重量。提高经济活性和减少经济活动阻力
秦昭王时的相国蔡泽高度评价商鞅在变法过程中统一度量衡的贡献:“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确实,商鞅统一度量衡为秦国的强盛和统一作出了贡献。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商鞅变法中的
1,一亩是多大啊?
2,一尺是多长啊?
3,一升是多少?
对不起,目前考古界尚未挖出秦尺,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也不知道!
但是,我们有商鞅方升啊,请看方升上的铭文:(拓片)
十八年,齐逵(率)卿大夫(合文)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重泉。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壹之。临。
我们一句一句来解读
十八年:秦孝公十八年。是为公元前344年
齐逵(率)卿大夫(合文)来聘:这年发生的大事件,记录一下。齐国来聘
冬十二月乙酉:具体的时间
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这里是重点,大良造商鞅规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重泉:地名,在陕西(此处有伏笔哦)
也就是商鞅变法规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根据 16又1/5立方寸为一升,我们测量了商鞅方升的实际大小纵7厘米,横12.5厘米,深2.27-2.3厘米(2.27是前端,其余三边都是2.3.所以2.27应该是正常使用时的磨损)计算出一升的体积为201立方厘米,从而得出 1 立方寸=12.478 立方厘米,进而算出商鞅变法规定的 1 尺=23.2 厘米。虽然我们的考古工作尚未发现商鞅变法中的尺的实物,但是我们还是根据商鞅方升推算出来了!
所以,所谓的身高八尺,也就是185
背面的铭文是
甘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歉疑者皆明壹之。临。
很显然这里的铭文跟两侧的铭文并不是同一时期的,这里是秦王嬴政26年,就是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统一全国,统一全国度量衡的时候颁布的诏令!
诏令的内容是,诏令的内容是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所用的标准器就是这件商鞅方升!
临,地名:在河北。!!!
所以秦统一全国度量衡,就是把商鞅变法的度量衡标准,推行到了全国!
请看上博另一件升,始皇诏方升
始皇诏方升(上海博物馆东馆书法馆藏)
两件大小、器型一毛一样
所以,商鞅方升的历史文化价值就是
1,商鞅变法唯一实物性文物
2,我们通过商鞅方升推算出了秦商鞅变法中规定的一尺、一寸、一亩分别有多大(像不像是在做数学题)
3,我们第一次从文物上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的统一度量衡,其实是商鞅变法的延续。只是讲商鞅变法的内容扩大到了全国(可见商鞅死的冤枉呐)
本来还想写一些这件文物的来龙去脉,奈何太长了。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下一篇再做补充
文物不语,但文物从来不是死的。让我们一起用发现的眼光去审视文物
参考文献:
《商鞅方升和战国量器》马承源
《商鞅铜方升》丘光明
《中国计量》中国计量学院
《战国策 秦测》
《商君传》
- 上一篇:慢熟的果子一定很甜
- 下一篇:成都是不是有高人指点?第一次去成都,说点真实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