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逝世享年103岁,绝大多数中国人真的不了解杨振宁!
发布时间:2025-10-18 18:10 浏览量:5
物理学四大神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还有一个就是他,杨振宁。
爱因斯坦终生未解决的四大难题,他解决了三个,霍金在他面前就只能自称小弟。
大多数人知道杨振宁,基本停留在82岁老头娶了28岁姑娘的程度。
更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是,20年过去两人竟然还没有离婚,最后只得编排段子以泄私愤:这姑娘也真不容易,本来想做个短线,结果一套二十年……
如果杨振宁先生看到这样的言论,该是何等心灰意冷?
或者根本不在意这些言论,只是冷笑一声:虫子真多。
中国人真的了解杨振宁吗?他真的是只是个利用诺贝尔虚名来骗取小姑娘的老色鬼?
因为“恨”,还有很多人压根儿不知道,在今天之前,杨振宁是当世活着的最厉害的物理学家,早就超越了“宇宙之王”霍金。
杨振宁是有史以来排名前15的物理学家(《Quora》评),与费曼、朗道奠定20世纪物理学的白银时代,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最卓越的设计师(弗里曼·戴森语)。
杨振宁是华人骄子中的骄子,他的伟大是历史级别的伟大,他的的宇称不守恒也是颠覆性的,没他就没今天物理学很多理论的突破,他和邓稼先都是国之栋梁。
1999年,杨振宁退休仪式
如果华人在世界上有足够的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上个世纪的物理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牛顿的神坛地位首先被爱因斯坦拉下马,随后的量子力学也否定了牛顿力学在微观世界的适用性。
爱因斯坦的理论(如光线偏折)直到1919年才被观测证实,而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在1956年提出后,仅用两年便通过钴-60实验完成验证。
2000年,著名的科学期刊《Nature》评选了过去1000年的历史上对世界影响最大的20位物理学家,大家想想1000年,出了多少人才啊,还是全球一起竞争。
结果呢,杨振宁就在其中,而且是20位物理学家中唯一一个健在的,目前四大理论被认为是物理学最闪耀的明珠,它们分别是牛顿的引力理论、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杨-米尔斯理论,杨就是杨振宁,米尔斯就是他的学生。
杨振宁小时候就受到父亲引导,很小就爱上数学,为以后走上科学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他的父亲杨武之是数学家,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L.E.Dickson,是中国第一名因数论研究获得博士的学者,杨武之归国后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陈省身、华罗庚等均出自他门下。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1938年,16岁的杨振宁考取西南联大,潜心于自己的学科训练,当时物理系学生有两大才子:杨振宁和黄昆,经常在茶馆高谈阔论。
黄昆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论文,你看了没有?”杨振宁说看了,黄昆问如何,杨振宁把手一摆,很不屑地说:“毫无创意,是老糊涂了吧”。
这是18岁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学术成果的评价,不知道目前中国大学里是否有这样的学生敢对杨氏说出这种话,如果有的话,可能杨振宁也会很开心吧,可惜目前国内仍没有能媲美杨振宁的后人。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可以不守恒的思想,并提出了可能的实验检验方案,这个革命性的观念很快被吴健雄等人的实验证实。
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他们对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深刻探索以及由此带来的基本粒子领域的许多重要发现”,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1957年,杨振宁年仅35岁,其得奖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术成就,更在于一种信心的鼓舞,在此之前,华人的科学天赋饱受质疑。
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讲,杨振宁都是华人世界中出类拔萃的顶尖天才,属于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在科学界的世界影响力无与伦比,理应受到全民族的尊重和保护,更应该成为年青一代追求的高标。
即使是今天杨振宁先生离世,评论区里除了悼念仍夹杂着刺耳的声音:“82岁娶28岁老婆,哪有学者样子?”“国家困难时不回,发达了倒回来养老圈钱”“说他比霍金牛,我怎么没听过他的成就?”
炎黄子孙中只有杨振宁一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为什么这样一个人物,被人记住的只是他的八卦琐事,而没有人去了解他的科学成就?
很多人以为获得诺贝尔奖是杨振宁的最大成就,实际上杨振宁拥有13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1957年的获奖只是他早期的一个“次等成就”。
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世界级贡献,完全可以媲美“朗道十诫”。
希望关心他老人家婚姻近况的同学也多了解一下科学论文,有利于你跟高智商朋友谈笑风生。
诺贝尔奖得主虽然个个强大,但里面也是有强弱之分的,杨振宁就属于诺奖里面的强者。
杨振宁靠宇称不守恒拿奖,但他最大的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
在杨振宁获取诺奖后63多年来,有7个诺奖得主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例如丁肇中、希格斯。”
几乎垄断了60年来的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最高数学奖)都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
以后别说杨振宁打着诺贝尔奖招牌骗吃骗喝骗小姑娘,世人眼中高不可攀的诺贝尔奖,在杨振宁眼里不过是年轻时的小目标,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我们心怀敬重,对待每一位科学家皆一视同仁,并不以世俗的排名来评判他们的价值。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普罗大众的心中,科学家们似乎总有一个无形且世俗的座次排序。
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物理理论,如果大一统理论得到应证,那么杨振宁将被列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1997年,日本《かがくしゃ》将杨振宁列为第11位。因为同样是东方人,日本人有意抬高了杨的地位,特别强调“杨—米尔斯方程”的历史意义。
“杨—米尔斯方程”无疑具有深远的科学价值与伟大意义。然而,该方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经由数位科学界泰斗进行补充完善,方可在科学研究中得以顺畅运用。就此而言,若声称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全面超越温伯格与费曼,此举未免有失偏颇。
比较权威的1999年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将杨振宁列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学家之一。那份排名说这18名科学家不分先后,按照姓氏排,Y姓吃了大亏,杨振宁排在最末。
有人说,科学成就再大,但道德有问题,仍然应该千夫所指,那我们就看看杨振宁到底有什么罪?
2004年,82岁的杨老和28岁的翁小姐甜蜜携手走进了结婚大门!
这个消息简直像是一颗巨型炮弹,一下子就把整个社会搞得乌央乌央的!
就这俩一看,一个像老祖宗,一个像刚从奶里挣脱出来的小娃,没啥其它理由!
那年俩人办了喜事,杨老头已经82岁了,而翁小姐才28岁,光年龄差就有整整54岁呢!
可人家既不是抛弃发妻,也不是拆散家庭,成人双方自愿,没有影响到他人的利益,为什么就不能被接受?即使是封建社会,也不过是限制寡妇再嫁,无人抨击鳏夫再娶的,某些时候,我们连封建社会都不如。
杨振宁老婆是国民党中将杜聿明女儿,杨振宁是杜聿明的女婿,当时的他能回国吗,以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看,如果他回国,很大可能会把他视为间谍处理的,事例还少吗?
杨振宁为全人类做出成就同样应该支持,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值得万世瞻仰,相比研制武器实在是另一个维度的贡献。
指责他不爱国,晚年才回国的,有没有考虑一个事实。早期的国内学术研究的硬件和软件到位吗?国内的研究氛围合适吗?做研究不仅需要大量的金钱设备支持,还需要同等级的人思想碰撞。
也许杨振宁和邓稼先一样早早回国,可能就没有现在的学术成就了,至少他学术成绩破天,也是为华人争光了不是?有能力有成就的人,都值得尊重!
杨振宁是全世界争抢的顶尖科学家,他需要骗吃吃喝?
1971年,他冒着风险参与保钓活动,在听证会上从历史、地理全方面论证“钓鱼岛是中国的”;
1977年,他自掏腰包在《纽约时报》登整版广告,给美国卡特总统写公开信,要求尽快和中国建交;他还凑钱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前后资助了上千名中国学者赴美深造,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科技的中坚力量 ;
1999年,60多个国家的科学院给他发聘书,可他选择回清华当教授。81岁的老人,放弃美国高薪,把自己的工资全捐了,还四处奔波募集了1000多万美元,全都投给了清华高等研究院 。
杨振宁82岁时还在给大一新生上《普通物理》,90多岁时仍在指导研究生,以清华名义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参与建了60多个顶级物理实验室,把中国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往前推了几十年 。姚期智、王小云这些顶尖科学家愿意来清华,很大程度上都是冲着他的面子,这些就算获得任何待遇都不过分。
尊重杨振宁,就是尊重科学,尊重我们这个民族。
2000年《Nature》评选过去1000年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是活着的唯一一个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
可以说,杨振宁不仅仅是最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也是当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庄子曾经过说过“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意思是全世界都在骂某人时你别去诅咒,全世界都在歌颂某人也别去表扬,别听那些八卦了,理性地思考下,你是否了解他。
华人世界只有一个杨振宁,珍惜这样一个天才,也就是珍重这个民族,珍重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懂他的科学成就,那就尽量努力地去接近他。如果你再有时间,还可以去看看他的13项成就。
2025年10月18日,这位103岁的老人走了。或许我们还是看不懂“规范场论”,但我们该记得:曾有这样一位中国先生,把自己活成了照亮科学的光。
先生一路走好,您的故事,我们会慢慢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