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开区:教育发展加速度赋能产城融合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10-17 16:36 浏览量:5
金秋九月,江西理工大学附属金岭学校科技城分校的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这所占地63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迎来了首批270名学生,大部分是周边企业员工子女。此前,新能源科技城因远离主城区,存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缺口,部分企业员工舍近求远将子女送到主城区入学。
不仅“有学上”,更要“上名校”,赣州经开区用教育发展的“加速度”,助力园区企业人才扎根、产业升级。
加大投入,筑牢教育根基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好的营商招牌。近年来,赣州经开区累计投入43.1亿元,高标准建成47所学校(幼儿园),新增学位5.68万个,以大投入破解“入学难”问题。2023年,赣州市客家小学等5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2024年,赣州市蟠韵路小学、赣州中学高铁空港新区分校投入使用;2025年,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凤凰路分校与江西理工大学附属金岭学校科技城分校两所高标准学校同步启用,新增3300余个优质学位,成为吸引高校教职工和企业人才的“磁石”。
教育投入的持续加码,带来了学生数量的稳步增长。近三年来,赣州经开区中小学年均新增3000余名学生,背后既是区域人口流入的直观体现,更是赣州经开区推进教育保障和破解民生难题的鲜活实践。
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品质
“没想到偏远的学校,师资也不会差!”这是企业高管李女士对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凤凰路校区的评价。她因工作原因,刚把孩子从外省转入该校,崭新学习环境,老牌名校派出的师资力量,都让她感觉很踏实。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得益于赣州经开区集团化办学的改革实践。以强带新、资源共享,迅速提升新学校办学质量、文化内涵。
师资队伍建设是质量提升的关键。赣州经开区构建“引育用留”一体化的师资建设体系,既大力引入名校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也想方设法自主“育才”。2024年组建了专职教研员队伍,为区内教学研究、课程指导与教师成长帮扶注入新动能。
截至2025年9月,专职教研员队伍累计开展各类教研活动186场,指导教师完成市级以上课题45项,帮助127名青年教师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从“个体优秀”到“群体卓越”,赣州经开区通过“引才”“育才”,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
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教育问题解决了,我们留住人才就有了底气。”在2025年赣州经开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一名新能源企业负责人的感言道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
此次签约的25个项目总投资达41.53亿元,涉及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企业愿意扎根的背后,是赣州经开区用教育配套构筑的“软实力”。
为保障园区企业人才子女和员工子女顺利入学,赣州经开区为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开辟了“绿色通道”“阳光通道”,确保企业员工随迁子女快速转学入学。2025年赣州经开区学生总数较上年度净增2787人,接收随迁子女转入学申请1247人,解决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入学745人,安置符合“长幼随学”政策适龄儿童331人。江西宝康新材料有限公司员工黄女士对此深有体会,2025年她在提交女儿转学申请后,真正实现了“入学一件事一次办”,顺利将其女儿从吉安市遂川县转入科技城学校就读。
从高投入补学位短板到加大优质学位供给,从名校引入到集团化办学实践,赣州经开区管委会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书写着教育发展“加速度”。随着更多学校的建成投用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正以教育为笔,描绘着产城融合、人才辈出的美好未来。
- 上一篇:夜深话柳永
- 下一篇:揭开“康乾盛世”面纱: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