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登基10个月暴崩,是被害的吗?100年后祝枝山留下一惊人记载

发布时间:2025-10-12 20:18  浏览量:5

朱高炽是明朝一个相当特别的皇帝。

他当了20年太子,在父亲朱棣的打压之下过得十分抑郁。

好不容易熬到朱棣去世,他成了皇帝。

结果才当了10个月皇帝,就暴病身亡。

明仁宗实录并关于他生病的记载十分含糊:上午庚辰(7-9点)不舒服,辛巳(9-11点)病危并留下遗诏,傍晚就去世了。

全程没有记录他得的什么病,只直到他去世得又快又急。

这不免催生了很多阴谋论。其中以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记载最为劲爆。

那么祝枝山写了什么呢?他的记载可信度如何?朱高炽又是怎么死的?

关于朱高炽之死,祝枝山在他的《野记》里写了一个绘声绘色的小故事:

朱高炽晚年最宠爱的后妃不是发妻张皇后,而是一个姓郭的侧妃,一当上皇帝就把郭氏封为贵妃了。

皇后和宠妃之间免不了争风吃醋,张皇后和郭贵妃谁也看不惯对方。

这天张皇后过生日,郭贵妃一改平时倨傲的态度,把张皇后请到自己的宫里过寿。

郭贵妃还亲手捧起一杯酒为张皇后祝寿。

张皇后心中顿时警铃大作,不肯接过这杯酒。

朱高炽笑着打圆场说:怎么,你担心她在酒里搞小动作吗?

一边说,一边接过这杯酒,一饮而尽。

这杯酒有毒。郭贵妃大惊失色,想要阻拦已经来不及了。

朱高炽就这么被爱妃误杀身亡。

这段记载绘声绘色,十分劲爆。

一代明君朱高炽,居然死于后宫的争风吃醋。

那么记载的可信度如何呢?

我们翻看正史,会发现郭贵妃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她是明朝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的孙女,身世十分显赫,出身比指挥使张麒侄女张皇后高得多。

她进宫之后朱高炽就迷上了她。朱高炽一共有10个儿子,其中最小的3个都是她生的。

朱高炽还仗着皇帝的身份,把武定侯的爵位从郭家长房抢了过来,封给了郭贵妃的亲兄弟。

朱高炽去世之后,按理说以郭贵妃生了3个儿子、以及勋臣后代的身份,应该是免于殉葬的。

可是朱高炽的原配张皇后和儿子朱瞻基却逼她殉葬而死。

如果朱高炽是她误杀的,那么她不合常理的殉葬就说得通了。

然而,如果我们细看这个记载,会发现说不通的地方更多。

其一,根据明实录记载,张皇后的生日是四月初七,而朱高炽死于5月份。那么朱高炽怎么可能是在张皇后过寿的时候去世的呢?

其二,皇后过寿,是有严格的流程的,有时候还会有命妇参拜。不管怎样,皇后都不可能去区区一个贵妃的宫里过寿。

其三,如果郭贵妃真是误杀了朱高炽,她怕不是得诛九族。就算皇室要掩盖丑闻不敢公开,也会找理由处置郭家,郭家会吃不了兜着走。

可是我们看史书就会发现,郭贵妃去世之后,郭家丝毫不收影响,她的兄弟依然享受着从长房抢来的武定侯之位。

后来他犯了错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还宽恕了他。

由此可见,朱高炽之死应该和郭贵妃没什么关系。她被迫殉葬,可能就是因为她太受宠,被张皇后嫉妒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记载的出处,也就是祝枝山的《野记》,可信度如何。

祝枝山是明朝有名的大才子,出生在朱高炽的孙子朱祁镇统治末年。

他从明宪宗朱见深年间开始参加科举,在明孝宗和明武宗年间异常活跃,直到嘉靖年间去世,一生经历了5个皇帝。

他的《野记》记载了从明初开始到弘治年间的奇闻趣事,由此可见最早也是在明孝宗弘治年间写的。

考虑野记里记载了不少皇家的事,而明朝的文人可能不敢直接写当代皇帝的事,所以成书时间可能更晚,可能在明武宗甚至嘉靖年间才写。

算下来,距离朱高炽去世都差不多有100年了。

快100年后写的宫廷秘闻,还有多少可信度呢?

更别提这本书的名字就叫《野记》,这个“野”字就表明这不是正史了。

既然祝枝山的记载不可信,朱高炽之死基本上不可能和郭贵妃有关。

那么朱高炽真就是正常死亡吗?他死得未免也太蹊跷了。

说起来有这个疑问很正常。就连明朝人都不太相信朱高炽是正常死亡的。

除了祝枝山的《野记》之外,明朝还有另一个文人在自己的笔记里记载了朱高炽是非正常死亡。

这个人叫做陆釴,是明武宗时期的进士。

他在《病逸漫记》里说,宫里一个姓雷的太监告诉他,朱高炽死于“阴症”。

这是纵欲过度死于房中之事的委婉说法。

不过这差不多也是100多年之后的记载了。

而且这种明确表明是听说来的记载,其可信程度,估计和祝枝山的《野记》差不多。

而关于明朝历史科普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那就是朱高炽是被儿子朱瞻基暗害的!

理由看起来非常充分。

朱高炽去世的时候,朱瞻基远在南京。朱高炽去世之后,宫里派人去迎接朱瞻基回北京登基。

而与此同时,朱高炽那野心勃勃的弟弟朱高煦,也一直派人出入京城,打探宫里的消息。

他得知朱高炽去世之后,决定派人在半路截杀朱瞻基,制造混乱,自己还趁势造反。

可他派出去的人,连朱瞻基的影子都没见到!

那么问题来了,朱瞻基在南京,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朱高煦在山东的乐安,距离北京大约400公里左右。

以明朝的交通条件,朱高煦必然比朱瞻基更早得出朱高炽去世的消息并做出安排,怎么可能截不到朱瞻基呢?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由此推断,很有可能朱高炽是被朱瞻基安排的人杀的,朱瞻基早就知道朱高炽会死,提前出发了,所以朱高煦截杀朱瞻基失败了。

不过我们细看这条推测,会发现这也说不通。

第一,朱瞻基是朱棣亲立的皇太孙,只要不造反就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他有什么必要冒险杀朱高炽呢?

第二,朱高煦派出的人在京城打探消息,可是史书说得很清楚,朱高炽刚去世的时候张皇后封锁了消息。

朱高煦派出的人真有本是突破封锁,及时探听到朱高炽去世,让朱高煦比朱瞻基更早知道朱高炽去世的确切消息吗?

第三,朱高煦如果想截杀朱瞻基,可不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派几个杀手就能做到的。朱瞻基身边可是有一支轻骑兵的。

朱高煦必须派出大部队才能截杀朱瞻基。

可是明朝人离乡百里就要有路引,朱高煦派出大部队更是需要调令,他有能力实施截杀朱瞻基的计划吗?

所以朱高煦截杀朱瞻基,更有可能仅仅停留在计划当中,没有实施。

朱瞻基顺利回到北京,不能说明他有弑杀朱高炽的嫌疑。

既然野史的记载不可信,阴谋论看起来也很难成立。

那么朱高炽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是什么原因让他死得又快又急?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正史的记载当中来。

可能性1:被李时勉气死。

堂堂一个皇帝被气死,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但这是有史料支撑依据的。

朱高炽去世之后,向大臣们表明他是个虚心纳谏的皇帝,让大臣们多加劝谏。

一个叫做李时勉的直性子,果然就上书列举了一大堆朱高炽的不是之处,劝朱高炽改正。

其中有提到: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意思是,在朱高炽亲爹朱棣的丧期当中,朱高炽不该宠幸后宫的嫔妃。

皇太子朱瞻基是国本,可是朱高炽把朱瞻基打发到南京去了,不管目的是什么,这都是不应该的。

这下子可戳到了朱高炽的痛处。

哪个皇帝愿意被大臣指着鼻子说你太好色了?又有哪个皇帝愿意被大臣指指点点自己对皇太子的安排?

朱高炽当即勃然大怒,命令身边的武士用一种叫做金瓜的武器狠狠地殴打李时勉,差点把李时勉当场打死。

后来又把李时勉投进监狱,命令说不许让人去给李时勉治病。

这件事之后朱高炽立马病倒,在临终的病榻上还在愤愤不平地对近臣说:时勉廷辱我!

如果朱高炽是个普通人,可能气一阵就过去了。

可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胖得连路都走不稳。

被这么一气,身体迅速恶化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从时间线来看,朱高炽之死很有可能和李时勉这件事有关。

可能性2:嗑丹药过度。

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实录,都没有直接记载朱高炽爱嗑丹药。

但是如果我们的目光没有局限在朱高炽本人的记载上,而是从大臣们的记载当中寻找蛛丝马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叫做罗汝敬的大臣在上书当中提到过一件事:

先皇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意思是朱高炽是因为吃丹药而死的。

这封上书出现在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时期,上书的对象是朱高炽极度信任的东宫旧臣杨士奇,胡说八道的可能性极小。

所以朱高炽平时嗑丹药这件事多半是真的,而且很有可能他病情恶化前后,就刚嗑过丹药。

以朱高炽肥胖的身体情况,吃了不合适的丹药身体急速衰弱的可能性并不小。

04、写在最后

朱高炽之死,很有可能不是单一事件造成的。

他本来就肥胖,朱棣在位期间曾勒令他减肥,但没有成功。

这样的大胖子,再加上明朝的医疗条件,身体隐患必然很大。

而他在朱棣的丧期都忍不住亲近嫔妃,可见平时也是比较纵情声色的,这掏空了他的身体。

他又嗑丹药,这让他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

最后被李时勉一气,可能身体就彻底崩溃了。

朱高炽之地,极有可能是这些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