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乱世,无奈借酒浇愁,元好问《鹧鸪天》
发布时间:2025-10-17 05:57 浏览量:6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元好问是金人,从小受到大儒赏识,年纪轻轻就名震京城。人们为了表达尊敬,直接用“才子”二字称呼他。作为才子,却参加了5次科举。从16岁一直考到了32岁了,才中了进士。后来他又参加宏词科,被授予国史院编修的职务。宏词科又叫博学宏词科,主要考察士子的写作能力,作为科举制的补充进行人才选拔。
金国灭亡后,元好问成了阶下囚被扣押拘禁。有很多人敬重他的才华,包括元人里的汉军首领对他格外关照。就连耶律楚材也希望他入仕元朝,辅佐忽必烈。元好问无意仕途,只想游历天下,飘然而去。
这首《鹧鸪天》是元好问的作品,从内容判断应该创作于国破家亡之际,感情基调是痛苦沉郁的。他说,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不懂饮酒是人之常情。哪怕他们不喝酒,也未必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从这句词可以推测出,有人不理解元好问的心情,指责他每天酩酊大醉。元好问心中不服,填词一首进行反驳。
金国的亡国之君叫完颜守绪,是金国的第九位皇帝。他在12年,期间也想励精图治成就王图霸业。他想联合南宋一起抵抗元人的崛起,没想到南宋和元人联合攻打金国。遭受这么大痛苦,借酒浇愁有什么过错呢?那些人凭什么攻击元好问呢!
元好问喝了几杯酒,觉得自己脱离了浮华尘世。当他喝完一斗酒,觉得心中的愤恨已经化解掉了。实际上,怎么可能超脱世俗,怎么可能轻易放下抑郁之气呢!他无奈啊,除了喝酒买醉,能让他一个文人怎么办呢!被误解,元好问并不是特别在乎。元人赏识他的才华非他所愿,他已经拒绝何必要对他冷嘲热讽呢!
他每天的状态是醒了就喝酒,喝完酒等着再次醒来。他想到了屈原的遭遇,觉得他们有些相似之处。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么多人都可怜屈原,为什么没人可怜他元好问呢?元好问读完屈原的《离骚》,总觉得有些平淡。他希望像阮籍那样,干脆长醉不醒,听不到别人的非议,也许就没有烦恼痛苦了。
元好问很看重个人节操,他拒绝入仕元朝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耶律楚材、忽必烈的邀请都敢拒绝,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即便如此,还有人出于嫉妒对他进行嘲讽。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无法忘记心怀故国。
填写这首《鹧鸪天》把复杂心情进行剖析,让天下文人可以理解他。到底有没有人理解元好问遭遇和心情呢?这首诗中没有给出答案,不过从他愤慨的情绪来看,他很不开心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