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奉承代价:枭首示众十年
发布时间:2025-10-17 00:20 浏览量:6
转自:新安晚报
清朝雍正初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汪景祺因科考不顺利,经友人引荐,给当朝红人年羹尧写了一封“自荐信”。与其说“自荐”,倒不如说是逢迎拍马,而且奉承的语言“没有底线”。可汪景祺就是凭着这封语言肉麻的“自荐信”,博得年羹尧的好感,并成为年羹尧的幕僚。年羹尧倒台,这封“自荐信”也被抄出来,雍正帝以其语言“悖谬狂乱”,判其枭首示众。汪景祺的头颅被悬挂在宣武门外菜市口长达十年,没人敢收埋。
困顿科场的“才子”
汪景祺(1672-1726),出身官宦之家,父亲和兄长都在朝廷当官。父亲汪霖官至户部侍郎;兄长汪见祺官至礼部主事。汪景祺少有才名,但恃才傲物。19岁时,汪景祺考取秀才,可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每次乡试,汪景祺都不缺席,但每次都名落孙山,直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42岁的汪景祺才考中举人。接下来的会试,汪景祺又是屡战屡败。由于康熙后期科举规模扩大,如果举人不是年富力强,且名次靠前,是没有机会实授官职的。这样,这位“才高气傲”的公子哥儿便落得个十分尴尬的人生境地。
直到53岁那年,汪景祺直接投奔父亲的朋友、陕西布政使胡期恒。胡期恒(1671-1748)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比汪景祺年长一岁。他的父亲与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亲如兄弟。胡期恒从小也经常与年羹尧在一起玩耍。年羹尧当上四川总督时,就让胡期恒出任夔州知府;年羹尧当上川陕总督时,将胡期恒保举为陕西布政使。胡期恒成了年羹尧的亲信,也是年羹尧手下唯一敢于给年大将军“泼冷水”、提建议的人。后来年羹尧倒台,很多受过年羹尧提拔的人都迫于形势,检举揭发年羹尧的“不是”,唯有胡期恒不干这种落井下石的事,将所有牵涉到自己的责任全部揽下,虽然因此坐了大牢,但终究没有被杀头。
正因为胡期恒与年羹尧有如此特殊的关系,所以投奔而来的汪景祺经胡期恒指点,便给年羹尧写了一封“自荐信”。
这封“自荐信”彻底改变了汪景祺困顿科场的命。
没有底线的奉承
决定汪景祺命运的这封信的原文,如今我们可以从汪景祺写的《读书堂西征随笔》中看到,题目叫《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川陕总督年公书》,其中对年羹尧的奉承、赞扬,可谓竭尽华丽之词。由于全文篇幅较长,现仅择录几句:
“……阁下乃词林之真君子,当代之大丈夫。……承闻阁下奉扬天讨,立不世之奇勋。抚士以惠,则挟纩投醪也;用兵如神,则星驰电掣也;……量才器以驾驭诸雄,偏裨皆卫、霍之亚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者哉?……今阁下勋名如此其大,功业如此其隆,振旅将旋,凯歌竞奏。当吾世而不一瞻仰宇宙之第一伟人。”
可见,这封“自荐信”基本上没有自我介绍的内容,都是夸赞年羹尧的话——“真君子”“大丈夫”“用兵如神”;历史上的卫青、霍去病与大将军相比,无异于以勺子比海水!自有天地以来,没有人能超过大将军;大将军是“宇宙之第一人”。
“自荐信”的末尾,还附上了六首七言律诗,内容无非“一自我公坛拜后,西陲万里事耕耘”等颂词。大凡世间人都喜欢听奉承话,而且,从信中的华丽文采看,汪景祺确实不是等闲之辈。这样,汪景祺就如愿归入年羹尧的麾下,成为年羹尧的幕僚。
这封信,写于雍正二年(1724)四月十五日。
随后,汪景祺便奔走于年羹尧军中,并跟随年羹尧驰骋疆场,发挥自己的长处,记下随军见闻,并汇集成《读书堂西征随笔》(二卷)。“笔记”中,对涉及年羹尧的言行事迹,均大加褒扬。
令汪景祺万万没想到的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国舅年羹尧出事了!年羹尧居功自傲,雍正帝一边在场面上敷衍这位国舅,一边发动各位封疆大吏,揭发年羹尧的种种不是,最终罗列出年羹尧92宗大罪。
“年羹尧满汉奏折”中的最后一条,可能就是意识到自己大祸临头、冒死递上的《奏陈悔罪哀求事》:“臣今日一万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怜臣悔罪,求主子饶了臣,臣年纪不老,留下这条犬马,慢慢地给主子效力;若是主子必欲执法,臣的罪过,不论哪一条、哪一件,皆可以问死罪而有余。臣如何回奏得来?除了皈命竭诚恳求主子,臣再无一线之生路。伏地哀鸣,望主子施恩,臣实不胜呜咽。谨冒死奏闻。”
年羹尧递交这份奏状时,年仅47岁。面临杀头,“宇宙之第一人”表现出无限的生之欲念。但是,雍正帝没有在意这些。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725年12月27日),年羹尧的妹妹、年氏皇贵妃去世。17天之后的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726年1月13日),年羹尧被赐死。随后,年羹尧被抄家。在年羹尧私宅,抄出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随笔》,其中除了收录有汪景祺的那封“自荐信”,还有别的“大逆”内容。
枭首十年的代价
《读书堂西征随笔》倒数第二篇文章,名《功臣不可为》,第一句话就是“鸟尽弓藏,古今同慨”。这样的话,让刚刚继位的雍正帝能不想到收拾隆科多等人的事吗?
《读书堂西征随笔》中有《诙谐之语》一篇:“某,无锡人,不欲言其姓名。先帝南巡无锡。杜诏,字紫纶,方为诸生,于道左献诗。先帝颇许可之,赐御书‘绫’字。杜捧归启视,则‘云淡风轻近午天’四句也。某作七言绝句云: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先帝,指康熙帝,雍正帝的父亲。什么“皇帝挥毫不值钱”?简直就是对先帝的“大不敬”!
在汪景祺的文章中,还有一篇《历代年号论》,其中说“正”字不吉。历史上的“正始”“至正”“正统”“正德”等等,都没有善终的,原因是“正”止于“一”。这就令雍正帝认为是在诅咒自己的朝代!
于是雍正帝朱批:“悖谬狂乱,讥讽圣祖,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汪景祺被判斩立决。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726年1月20日),即年羹尧被赐死后一周,汪景祺被刽子手拉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枭首示众;妻、子、兄、弟、侄,均流放宁古塔;五服以内其他诸亲,均受处罚。
汪景祺的头颅被砍后,挂在菜市口街心木桩上,10年没人敢收!直到雍正帝去世、乾隆帝继位(1735),左都御史孙国玺向乾隆帝奏称:“京师,首善之地。枯骨悬于中途,有碍观瞻。”乾隆帝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政,“准奏”,汪景祺的脑袋才被人收埋。从被杀头至此,整整10年!
枭首,已是残忍极刑;悬挂头颅10年,可谓惨绝人寰!奉承拍马之教训,不可谓不深。它告诫天下读书人:说实话,说人话;不惑于名,不惑于利;言必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