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粉入门指北——苏轼系列(一)
发布时间:2025-10-16 19:16 浏览量:4
题目叠甲:“指北”是古早网络常见词,本文是游戏之作,作者自己都没入门,怕错漏过多误导读者,所以称“指北”;系列一没有意义,作者很懒,可能没有二。
1
先来一道开放题,以下哪些可称为东坡的爱好:
琴、棋、书、画、梳头、洗澡、打水漂。
寒食帖
有答案了吗?我先分享下自己的,所谓爱好,光是喜欢是不够的,而应该是经常做、最好能有些心得的事。
书画不赘述,东坡于书是宗师,于画是名家。
琴棋就奇怪了,东坡在《书林道人论琴棋》中,自陈“不通此二技”,结合其他资料也不像是谦词。
不解弹琴很奇怪,东坡亲友中琴道高手如云,本人也经常纸上谈琴,词中也写“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但实践记录却几乎没有。隐士不会弹琴就麻烦了,每天能干的事少一半。
不擅下棋更奇怪,东坡《观棋》说:“予素不解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以他的聪慧,竟然想学都学不好。被贬海南岛时文娱活动极其匮乏,儿子苏过经常和太守下棋,东坡老头却只能在旁边干看着,没法指手画脚,想想就挺憋屈。
所以我觉得,琴棋是文人之间极具象征意义的基础交流技能,东坡大概仅限于会,算不上真正的爱好。
梳头算爱好,每天大梳特梳是他的养生方法之一。他老人家胡子不多,我怀疑头发也不会太多,怪不得经常戴着高帽。(写着写着感觉自己像黑粉~)
洗澡也是他的大爱好,这里的洗澡包括泡温泉、澡堂子搓澡,东坡游历(贬谪)颇广,安国寺、慈恩寺、雍熙塔,都是洗澡的好地方,有《如梦令》词云: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至于打水漂,就当一个小彩蛋吧,“子瞻初谪黄州,布衣芒屩,出入阡陌,多挟弹击江水,与客为娱乐。”起码算得上是一时的小爱好,毕竟大江东去,最宜打水漂。
东坡打水漂图·现代·AI(太假了,凑合看)
2
问题本身不重要,我只是想再强调下东坡的多面性。
林语堂先生的总结十分精彩: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所以成为坡粉很简单。
你可以是人格粉,欣赏他坦荡的胸襟、豁达的心境,欣赏他珍爱生命、推己及人的理念;
你可以是才华粉,欣赏他在文艺上的卓越成就,在思想上的精深理解,乃至在美食医药工程等领域的独到创见。
你可以只是他的路人粉,什么都无需深入了解,但一想到他的时候,就能在困顿中涌起向上的力量。
3
假如想成为人格粉,你得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样的事。
东坡是古代文人中的顶流,但流量大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方面是资料相对丰富,记录视角全面,这与宋朝笔记的盛行相关;坏的方面是资料良莠不齐,有大量以讹传讹、穿凿附会的内容。
“孤证”多,多个不同记录之间相互矛盾的更多,比如东坡死前的状态、遗言,苏辙、黄庭坚、惠宏等人听闻、记录的版本都不一样。
咱们入门粉不是做专门研究的,随心所欲就好,只要大致把握住“最小公约数”、“中位数”就问题不大。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是他1936年在美国用英文写就的,由宋碧云、张振玉等先后翻译成中文。考虑到当时的背景,这本书无疑是非常好的外宣著作,可读性极强,是很多人(包括我)读的第一本东坡传记。
《苏东坡传》英文原版封面,标题也很醒目
这本传记是中国长篇现代传记的开山之作(之一),意义非凡,但以现代视角看缺点也明显,比如粉丝立场有失偏颇、才气盛但不像传记。
这本书成书至今快百年,因为写得精彩、译得优秀,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它当做当代学术作品去品评,这确实是吹毛求疵了。我觉得将它回归到给外国人看的普及角度(与艾朗诺的《散为百东坡》对照),依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我更推荐的传记是《苏东坡新传》,作者李一冰人生坎坷,曾身陷囹圄,这种经历或许会让他对东坡乌台诗狱的心理转变、人生困境的自我疏解有着更细腻的把握。他大概不算全职学者,但花费多年时间,对庞杂的笔记资料进行了细致整理,真正兼顾了资料完备与可读性。
同样吹毛求疵一下,旁征博引对一部著作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很多内容来源于《宋稗类钞》),因为对内容进行筛选查证几乎不可能做到完美。
如果你喜欢更严肃一些的文学传记,《苏轼评传 》(王水照、朱刚)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专业度、有可读性,既有人生际遇梳理,也有作品初步点评。
本文中,我会反复推荐复旦大学王水照“师门”的作品,王老师是中国唐宋文学研究大家,师门对宋一代文人研究充分,相对多元包容。
最后,孔凡礼老师的《苏轼年谱》应当单独推荐,这是一部给你“安全感”的兜底巨著,可读性是远不如畅销书的,也不是给你读的,是供你遇到问题时研究查证的。
4
假如你想成为才华粉,我希望你首先要做到“不争虚名”,东坡一生都在赞颂前贤、提携后辈、从善如流。
喜欢东坡应该是没法产生优越感的。
作为才华粉,偶尔无聊,你就翻翻《苏轼文集》吧(收藏可选孔凡礼老师注解的版本)。
文集内容确实多,咱们入门粉当然没必要通读,挑着喜欢的随缘翻就行。
在我看来,东坡作为全宋唯几的制科三等之一,是一流的策论高手,但策论多与时局思潮相关,如今可读性大大下降,更适合进阶坡粉;
东坡的儒家经典注解是一辈子的心血,但性理研究本就晦涩难懂,也更适合进阶坡粉;
东坡的诗存量大,可以读些精品,词存量不多,基本可以全读,精品率很高;
单独说下《志林》,版本争议历来存在,应该是混了些伪作托作,胜在篇幅小可读性高,无聊可以随意翻翻,部分内容不必深究。
其实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挑一两本喜欢的“选集”看就行,比如《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老师、朱刚老师)、《苏轼词集》(刘石老师)。
这里着重推荐朱刚老师的《苏轼十讲》,这本我超爱,是少有看过两遍以上的,我在之前的文中也推荐过,书中对飞鸿等意象的解读深得我心。
优秀著作很多,但咱们入门粉能看一两本不错了,先看起来再说吧。
5
所谓路人粉,很多就是像我这样的,“东坡故事会爱好者”、“教材严选爱好者”。
我个人对东坡还有额外的情感投射: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我们都非常想“逃离黄州”。
东坡路人缘之好,在历代文人中几乎无人可及,同时作为顶流,后世的编排和误解也在不断增加。
东坡是风流才子?我觉得不算。他很厌倦灯红酒绿,红颜知己不多,更喜欢跟男人(不限阶级身份)游玩交流。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大多数桃色故事,要么是后人笔记小说的编排,要么是今人异想天开的解读,要么是纯粹的垃圾谣言。
东坡是天然的乐天者?我觉得也不是。东坡强的是在困顿中重新振作并感染世界的能力,从云霄掉落泥污当然会痛苦,但他在痛苦之后永远不会自暴自弃。在元丰五年(我称之为“神之赤壁年”,《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寒食帖》,都是此年诞生)的寒食节,他也曾写出“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这样心如死灰的句子,但过两天就“一蓑烟雨任平生”了。
东坡一直靠弟弟捞?我觉得不准确。弟弟最高官至宰执,哥哥离宰执也只是一步之遥,在大多数时候,兄弟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兄弟情深是真,堪称古今罕见,更多时候兄连累弟也是真,弟弟捞哥哥,最典型的是乌台诗狱中,弟弟上书希望免自己的官职抵哥哥的罪罚。
东坡天纵奇才随随便便就成功?我觉得也不完全是。他也有小时候被严父逼着上进的日子,年老还被父亲抽查的梦惊醒: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如是种种……
作为入门指北,我觉得自己的废话已经够多了,就这样吧。
人生难免有困顿,希望大家永远都有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