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博义|《殷博义作品选》
发布时间:2025-10-15 20:16 浏览量:5
文学与思考———
《谈散文的特性》
我一开始对诗歌有兴趣,小学的时候就有诗歌的习作被作为学校语文兴趣范文贴在校园玻璃板墙柜里。下乡黑龙江襄河农场,春节没回家在菜园小屋里,饮酒赋诗,竟然还被闺蜜留存到了今天。
后来因为写连队板报,写各种好人好事报导,开始对散文感兴趣,尤其是喜欢鲁迅的杂文,也属散文的一种。从2010年正式开始写作,如今十五个年头过去,也积累了十几部散文集,但对于散文的特征还是讲不清道不明的。
给我的感觉,散文的特点集中体现为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三大核心特征,其本质是通过自由灵活的表达形式传递真挚情感与深刻思考。那么,散文的三大特征如何准确归纳呢?我想是不是可以说:
一. 形散神聚的结构
形散:散文在形式上突破时空限制,可自由运用叙事、抒情、议论等手法,选材涵盖自然景物、生活琐事、历史典故等广泛领域。如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童年场景的碎片化回忆展现成长感悟。
神凝:所有素材围绕明确主题展开,情感线索贯穿始终。朱自清《背影》以父亲买橘子的细节串联起对亲情的诠释,体现形散与神聚的统一。
二. 意境深邃的审美追求
散文通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构建诗意境界,如茅盾《白杨礼赞》借西北白杨象征民族精神,实现物象与哲理的融合。这种意境营造依赖作者对景物特征的精准捕捉与情感投放,使读者在具象描写中体悟抽象意蕴。
三. 语言锤炼的美学特质
音乐性:通过长短句交替、叠词运用形成节奏感,如冰心《小桔灯》中"黑暗潮湿的山路"等短语的韵律编排。
形象性:善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朱自清《荷塘月色》将月光比作"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实现视觉向听觉的通感转换。
如果从写作的角度,要掌握散文写作的具体特征:
首先是要求散文题材广泛,贴近生活。散文的题材极其广泛,从自然景物到社会现象,从个人经历到历史典故,无所不包。它贴近生活,关注现实,能够迅速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
其次是写散文要情感真挚,直抒胸臆。散文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不加掩饰,真实自然。这种真挚的情感流露,使得散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其三是写散文必须掌握尽量要做到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散文的语言往往经过精心雕琢,既简洁明了又富有表现力。它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让读者在享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作者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其四是写散文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真实的参照事实为前提。散文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不仅因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更因为它能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无论是抒发个人情感还是表达社会见解,散文都能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视角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我一般都是写叙事记叙散文,不管旅游还是遇到事件还是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尽量做到有感而发,无感不写。有时也参杂一些抒情散文的段落,也写过一些纯抒情散文,但情感和激情都显不足,自己感觉拿不出像样的抒情散文来,因为年龄和遇到的情感方面的事不多,也就是没有生活就没有作品。
议论文我一直感兴趣,我把杂文列入议论散文,所以,至今已有六部杂文集,几乎都是议论散文。不过,杂文不好写,容易与社稷时政自然联想到一起,我们一边在告诫写文章不要涉及时政,一方面在不断越轨。后来再想想自己的写作出发点是治病救人,不管对人对事都是褒奖人间真善美,谴责世上假丑恶,也没啥不可以的。于是积极参加上海杂文学会,全年订阅中国唯一还生存着的“杂文月刊”,感觉到了散文的美,尤其杂文的力量。
文学与思考———
《文学流派》上
如果要谈及文学流派,那一定是你的文学积淀提升到了一定文学理论水平。
那么,什么是文学流派呢?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讨论,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从基本形态上看,大体有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这种流派,从作家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政治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相同或相近而自觉结合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派别性。他们一般有一定的组织和结社名称,有共同的文学纲领,公开发表自己的文学主张,与观点不同的其他流派进行论战。但这些还只有文学集团的意义,只有进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共同的鲜明特色,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这种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的作家集合体,是自觉的文学流派。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
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这种半自觉或不自觉的集合体,或者是因某一个作家的独特风格,吸引了一批模仿者和追随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特定核心和共同风格的派别;或者仅仅是由于一定时期内的一些作家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相近、作品风格类似而被后人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总结,冠以一定的流派名称。
这样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存在,如唐代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近现代文学史上专写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等。
一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根源自觉、半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流派,都是文学发展过程中适应一定社会和阶级需要的历史产物,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根源。作为一定社会意识和审美需要的反映,它们还常常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形式。如西方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流派推崇理性、崇尚自然,以庄严崇高的风格为规范,就体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需要,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和妥协的中上层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审美意识。
又如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当时新文学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文学思潮的代表,其中的主要作家和其他一些进步作家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文学流派之间的这种斗争,在阶级斗争尖锐时期,往往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翼。但是,文学流派和政治斗争之间的关系,有时比较直接、密切,有时比较间接、疏远。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并不都是阶级思想的差异和对立,在更多的时候,它们主要反映了作家审美理想和创作风格的差异。有的流派在反映一定阶级的意识上并不明显,但却较清晰地反映出特定的审美理想和创作风格。
由于文学的审美理想既有一定的阶级意识的烙印,又包含有民族共同性、时代共同性、人类共同性的因素,因而文学流派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有时,不同阶级阶层的作家,有可能统一在共同的流派之内;而同一阶级倾向的作家,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流派。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其成员的阶级倾向都不是单一的,但两派的中坚却同属接受无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革命作家。作为当时的两大流派,它们的区别不表现在阶级基础上,而主要表现在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上。
当今文学界很少有人谈及文学流派,在固有模式和传统教育思维下的文学创作都无一不受到思想的禁锢和思维的僵化,所以,文学界没有新的流派,大都认可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风尚,这是文学与思考的研究课题之一。
文学与思考——@
《文学流派》中
一谈到文学流派,好像离我们太遥远,似乎身边没有文学流派,只有文学作家。其实,不管哪个作家的作品,都可以归属到某个文学流派中去,只是作品的典型性不足,所以,你的文学流派不那么明显而已。
这种状况的内在根源是作者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不同所决定的。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艺术造诣和文字创作的习性和风格等等都是你做品自然而然地归属或接近到某个文学流派里,除非作着故意改变自己的创作方法,违背自己创作习惯,你的作品是逃不脱文学流派禁锢的。
文学流派是文学艺术创作方法的分类体系,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与审美取向。作为两大核心思潮,现实主义强调客观描绘社会现实与典型人物,代表作包括《诗经》、杜甫诗歌及《红楼梦》。
浪漫主义侧重理想世界的想象与情感表达,代表如屈原、李白诗歌及《西游记》。
其他流派如象征主义追求神秘意象,魔幻现实主义融合奇幻与拉美现实,黑色幽默以荒诞手法呈现社会矛盾。
文艺复兴开启于14世纪欧洲,以人文主义对抗中世纪宗教束缚,但丁、莎士比亚为其高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矛盾,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为代表;自然主义主张科学实证,左拉等受生物学影响。20世纪后,美国“迷惘的一代”反映战后幻灭,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通过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重塑叙事范式。现代流派如垮掉的一代、黑山派诗歌则突破传统形式,探索语言与文化的边界。
何谓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文艺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成就。在文学中如诗经中的一部分作品,杜甫的诗、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便是其代表作。
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文学艺术史上。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各国文学艺术创作自始至终就有这种特色。如我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其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乔治·桑、英国的雪莱和拜伦等。
所谓的文艺复兴,是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十六世纪资产阶级史学家认为它是古代文化复兴,因而得名。新兴资产阶级出于自身的利益和要求,便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标榜,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摆脱教会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打倒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
文艺复兴普遍的表现虽是科学,文学和艺术的高涨,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不同,文艺复兴运动在各个国家都带有自己的特征。
在意大利,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取得突出的成就,代表人物是诗人但丁。在英国,诗歌和戏剧达到空前的繁荣,主要代表为莎士比亚。
有人问莫言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哪个文学流派?其实圈内是早有定论的。说:
莫言的核心文学流派是魔幻现实主义,其作品以现实与奇幻的深度融合、象征性叙事和先锋性实验为特征,同时兼具先锋派与现代主义元素。莫言的创作风格被广泛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强调在现实框架中融入超自然、神话或荒诞元素,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明确提到其“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突显了这一流派的本质。
文学与思考———
《文学流派》下
文/义博云天
在文学提倡“百家争鸣”的氛围下,在文艺复兴过程中,出现过许多文学流派,中国文化历史上也不例外。
在文学流派中可以称得上“主义”的主要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古典主义、感伤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这些能成为文学流派主义的,大家相对比较了解,就不做详细解释了。
在文学流派中称之为“派”的并不多:
一、“逃亡者派”。美国现代南方作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文化团体,又称“逃亡者派”。1915年,范德比尔特大学教师、诗人约翰·克罗·兰塞姆成为这一活动的实际领导者,有小型文艺杂志《逃亡者》为代表作刊物。
二、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也称为“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理论家的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十其代表人物。
三、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65年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题名为《黑色幽默》,此词词即由此而来。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学流派众多,涵盖古代、近现代等时期,核心流派包括先秦儒家、道家、建安文学、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豪放词派、婉约词派、桐城派、新月派、荷花淀派等,代表作家如孔子、李白、苏轼、鲁迅、孙犁等。
古代文学流派:
先秦诸子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主张伦理教化,代表作品《论语》《孟子》。
道家:老子、庄子,崇尚自然无为,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
法家:韩非子,强调法治,代表作品《韩非子》。
唐代诗歌流派: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风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品《山居秋暝》《过故人庄》。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风格雄浑悲壮,代表作品《燕歌行》《出塞》。
宋代词派: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风格婉约细腻,代表作品《雨霖铃》《声声慢》。
清代散文流派:
桐城派:方苞、姚鼐,主张“义法”,语言简练,代表作品《狱中杂记》《登泰山记》。
近现代文学流派:
鸳鸯蝴蝶派:徐枕亚、张恨水,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主,代表作品《玉梨魂》《金粉世家》。
新月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倡导新格律诗,代表作品《死水》《雪花的快乐》。
荷花淀派:孙犁,风格清新质朴,代表作品《荷花淀》《山地回忆》。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鲁迅、冰心,关注社会现实。
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强调个性解放。
其他重要流派:
建安文学:曹操、曹植,风格慷慨悲凉,代表作品《蒿里行》《洛神赋》。
公安派:袁宏道兄弟,主张“独抒性灵”,代表作品《满井游记》。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代表作品《窦娥冤》《汉宫秋》。
现实社会里的文学爱好者和作家,对于世界和中国文学历史上的文学流派,作为了解是有必要的。但今天的作者文学创作还是要立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路子,千万不要沉迷于你喜欢的所谓文学流派里误入歧途。
作者简介:殷博义,第十届半朵中文网中级专栏作家,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理事、浦东分会主席,浦东作协会员、浦东杂文协会会员。诗文著作越千万字。
(编辑: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