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南唐状元杨遂与李太白旧宅碑‖谢小东
发布时间:2025-10-15 07:39 浏览量:7
南唐状元杨遂与李太白旧宅碑
谢小东
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其第一名被誉为“状元”,素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的美称。江油(1958年由江油、彰明两县合并设立)历史上曾有一位状元出身的县令,他便是北宋淳化年间担任彰明县令的杨遂。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大唐由盛转衰,最终走向灭亡。宋朝建立之初,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南唐为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江苏南京),传三世共38年。
李煜(937—978),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中主李璟第六子。他虽非明君,却才华横溢,工于书画、精通音律,尤以词作著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传诵千古,被誉为“千古词帝”。
李煜即位时南唐国势衰微,面对北宋压力,他只得称臣纳贡以图存续。为提振士气,李煜重视人才选拔,曾三次开科取士,亲自命题考核。杨遂即在壬申科(972年)中拔得头筹,成为南唐状元。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灭南汉,李煜去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并自降礼仪规格。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被封“违命侯”。三年后的七月初七,他在汴京郁郁而终,年仅41岁。
南唐亡国后,其旧臣多被降职任用,杨遂亦不例外。他早年才华出众,“人言未冠时,作赋凌洞箫”,可惜中状元不久便遭遇国变,入宋后仅被授予赞善一类闲职。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杨遂被贬为彰明县令。彰明县青莲乡乃唐代诗人李白故里。其时王小波、李顺起义席卷四川,杨遂赴任不久便遭战火波及,因寡不敌众,他携官印弃城逃至甘肃,流落期间乞食为生。后起义被平息,杨遂返回彰明县却被降为主簿。
淳化五年(994年)正月初八,杨遂感怀李白身世,挥笔写下《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由僧人辞崎书丹刻碑。碑文追述李白生平,赞其“天纵之才,文章通神”,也借李白坎坷抒发自身怀才不遇之慨。
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
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其父逃归蜀地后定居绵州昌明(今四川江油青莲镇),李白遂生于此。出生之时,母梦长庚星入怀,故取名白,字太白。青莲镇陇西院即其故居。杨遂碑文中“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等内容,为李白生于蜀地提供了重要史料佐证。
杨遂才高运蹇,为官清廉,在蜀期间曾撰《蜀中集》(已佚)。友人王禹偁读后深感惋惜,赋诗《还杨遂蜀中集》以慰其志。
历经千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又称“李太白旧宅碑”)保存至今。碑高2.91米,宽1米,厚0.24米,碑帽浮雕三尊像,碑侧刻二十小佛。碑文楷书二十五行,满行五十四字。原碑立于彰明城南坛,后坛废改建长庚寺。因碑面向地倾斜,文字得以较好保存。1958年两县合并为江油县,碑存长庚大队保管室,1980年移藏李白纪念馆,1983年定为一级文物。
该碑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书法价值,更是李白生平研究的重要物证,至今仍向世人述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才子相惜之情。
李白故居陇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