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知“杨柳岸”!柳永这首登高词,才是孤独的巅峰,字字扎心
发布时间:2025-10-13 00:31 浏览量:6
登高,望远。
视野被拉到天尽头,思绪被牵回旧时光。
永日无言,笔下留痕,一首《曲玉管》,几多落寞情: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一、立望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日晚云飞,皆是寂寞景。
江边陇首,尽是伤心地。
独自莫凭阑,凭阑莫停留,烟波满目,满目烟波,浩淼的一切,最终都翻腾成心事和回忆。
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就这样站着,就这样静静地伫立。
关河萧索,千里清秋。
是秋天该有的样子。
只是物是人非,山河如旧,风景如旧,彼处风景再不是此处风景,曾经故人再不是眼前柔情。
是什么时候,过往的一切就慢慢成了回忆呢?
消散,消散,消散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仿佛过往种种,从来就不曾来过,他也从来不曾拥有过。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繁华的神京,如今举目眺望,依然杳杳难寻。
美丽的仙子,如今望穿秋水,也等不来只言片语。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眼看着无信可传的鸿雁轻轻飞来,动作优美地落在江边凄清的汀洲上,鸿雁又如何知道,它的每一次飞来与落下,都牵动着凝望客的无限愁思。
思悠悠,恨悠悠。
二、无言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
漂泊的时候,回忆是最好的行囊。
遥想当初,我和你,曾留下多少只属于你我二人世界的欢乐,相聚如此美妙,越是回首,越觉心潮起伏。
彼时的我们,不曾想到这样的日子会结束,更不曾想到忽有一日,你我会天各一方。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
人生难以预料的事又何其多,聚散终究难料,曾经的种种甜蜜转眼间便化为“雨恨云愁”。
不,这雨恨云愁分明是来添乱的,它们遮天蔽地,就是为了阻挡你我的相逢之路,让本就渺茫的再聚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
可怜我还一次又一次登高而望,一次又一次循水而追,不肯放下哪怕一丝一毫能够追寻的线索与期盼。
结果,只能一次又一次被勾起过往心事,一次又一次黯然销魂。
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那些往事带来的神伤意惨,如此深重,足以瞬间使我默默无言,又默默地一步一步走下高楼。
结语
柳永笔下的《曲玉管》,是一首饱含深情的离别之歌,亦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追忆之作。
词人以萧瑟秋景开篇,将“烟波满目”、“关河萧索”、“千里清秋”的景象融入愁绪,奠定了凄婉低沉的基调。
在这阔大而又冷寂的背景下,词作主人公无论是“凭阑久”的伫立,还是“忍凝眸”的凝视,都轻松透露出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进入词作下片,作者更是将这份情思推向极致,想象中遥远的“神京”里,那位“盈盈仙子”,曾经的“幽欢佳会”,在“别来锦字终难偶”的现实面前,尽皆化为“断雁无凭”的孤苦,以及“思悠悠”的绵长。
尤其“暗想当初……翻成雨恨云愁”一句,用最尖锐的对比,将曾经的甜蜜与如今的痛苦直接对照,又难解难分,交织缠绕在一起。
“雨恨云愁”,简简单单四个字,便已经笔力千钧,将自然景物和人物内心活动紧密连接在一起。
这一刻,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词人的不幸而哭泣,成为词作中人物遮天蔽地灰暗情绪的共鸣、外化与象征。
最终,词人将这份无法排遣的哀愁,寄托于“登山临水”的动作,但每一次触景,都只引来“平生心事”,最终落得“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的落寞。
这注定是一种深沉的、无法言说又无可消解的悲伤。
它渗透在词作的每一行文字里,读者因此能感同身受,直接体验到柳永那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以及情感受挫的人生诸多艰辛。
这首词,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许多失意文人心境的写照,因此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
柳永的《曲玉管》,其伟大之处,在于他成功地将一己之私情,淬炼成了一种人类共通的、关于失落与追寻的美学符号。
他所书写的,早已超越了才子佳人的别离愁怨,而是升华为所有人生中“求而不得”的永恒怅惘。无论是理想的搁浅、机遇的错失,还是故人的离散,都能在这满目烟波与雨恨云愁中找到情感的依托与回响。
正因如此,当我们于某个秋日,心头无端泛起一丝莫名的忧伤时,柳永的词便会悄然浮现,告诉我们:
这份孤独,古已有之,你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