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的北大才子患癌,校友不到33小时筹集99万,后来怎样了?
发布时间:2025-10-12 11:11 浏览量:5
编辑:Y
“华为18级专家,年薪百万的北大才子,却一夜返贫。”
他出身平凡却一举考上北京大学,毕业之后更是年薪百万。
可36岁确诊癌症,确诊的时候,妻子刚怀孕4个月。
腿说没就没了,五年多做了3次切除手术和4次断食抗癌治疗。
确诊之后校友,不到33个小时募集99万元,超6000人参与。
截肢后,他还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单腿自驾穿越青藏高原。
即使知道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也要贡献出新的文章。
后来的他怎么样了?
魏延政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中,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
他从小就成绩极好,高中的时候还参加了全国性的联赛拿到了多次好成绩。
虽然父母没有给他最好的教育环境,但他十分争气。
1994年,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刚入校的时候,在北大校园里,他并不算起眼。
入校不久,他就申请了经济学双学位,很多人以为他是年少轻狂。
没想到他两边成绩都很出色,他的辅导老师都在震惊他的智慧。
上课的时候,他就坐在第一排,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就认真听课。
不讲课他就一直低头学习,班里搞很多项目或者研究的时候,都很喜欢找他帮忙。
还没毕业他就一直准备着,要去国外留学。
1999年,他就直接到新加过国立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硕士了。
他好像天生就是学习的料,顺利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学位后。
魏延政又飞到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还在学校的时候,他就收到了不少企业的橄榄枝。
在英国就长期企业独立资讯讲师,有了很稳定的收入。
他在那边的工作十分稳定,收入也很可观。
可是他却一直在计划着寻找新的赛道。
2006年,辞掉了国外的工作,果断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虽然他在那边的工作很稳定,但他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回国。
他有十分优秀的履历,刚回国就有不少大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
在一众企业中,他最看好华为了,就选择了华为公司。
但他并不是进去就有很好的成绩的,最初他就是一个技术研究员。
每天他就对着代码和项目研究,加班是家常便饭。
“是金子总会发光”,他的技术被领导看中,随后他成了组里的重点人物。
后来他从技术方向拓展到了市场,并担任起了管理工作。
手里有了工作人员派遣,他的技术突破变得更快了。
那时候他的技术特别厉害,大家都喜欢叫他“18级专家”。
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是人人羡慕年薪百万的大佬了。
事业稳定的他,也遇到了自己的妻子,步入了婚姻。
这时候的他仿佛就是人生赢家,可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2011年,魏延政常常觉得不舒服,最初并未在意。
有天在工作的时候,突然晕倒被送到了医院,检查确诊透明细胞肉瘤。
这个病在世界上都是很罕见的恶性肿瘤,且已经到了晚期,治愈机会渺茫。
而魏延政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确诊的时候妻子还正巧怀孕四个月了,挺着大肚子来回跑照顾他。
妻子为了他到处资讯专家,那年他不过在36岁。
可几乎所有的专家都给她说“要么切除半个脚,要么切掉整个脚”。
第一次手术之后,他保住了脚,刚出院他就回去工作了。
但癌细胞已经开始侵蚀他小腿和脚的骨头了,最终他还是截肢了。
这时候已经很多专家表示“留给他日子不多了,建议保守治疗”。
魏延政这个病的手术费用本来就不低,其中需要用到PD1抗体。
每支价格高达2.4万元,每次使用3支,单这一个手术一次就要20多万。
加上他这个病是在罕见,每天药很多,随便一个药都很贵。
病还没见好转,他和妻子的积蓄就已经没了。
魏延政这时候从未想过麻烦别人,但他的校友在了解他的情况后。
在网上组织了一次募捐,在“北京大学交友会”的账号上发布劝募文章。
讲述了魏延政的故事,北大魏延政的室友去他家搜出了他的银行卡号。
没想到募捐消息发出不到33个小时,就筹集资金99万,超过6000人参与。
专家建议放弃、经济压力、挺着大肚子的妻子,一个个都如大山般的压力。
但他却异常的乐观,没有希望就自己寻找希望,于是他开始寻找方法。
他利用英文的优势,在国外的很多癌症网站上查看有关的文献。
给自己制定了一套理性而残酷的治疗方案。
“截肢、治疗、化疗”,其实这套方案应该是当时最好的方案了。
制定好方案后,他却选择先回公司。
那时候华为正好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
最终公司方主动和他解约了,他这才专注治疗中。
中药、西药、针灸、饮食等凡是有希望的,他都尝试了。
甚至还经历了4次断食,分别为20、24、30、24天,每天只有矿泉水和药。
他也打破了“最多只能活半年”的宣判。
五年半的时间,他经历了1次截肢、3次大手术和4次断食治疗。
断腿了,他还独自到西藏自驾游,到复旦大学延续学术追求。
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还发布了《我与癌症》系列文章,总阅读了超百万。
把自己所有的藏书捐赠北京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专项助学金。
2016年8月8日,经过五年多的抗衡,不幸离世。
离开的时候,妻子和儿子都在他的身边陪着她。
他的生命落幕,但他的精神会一直留存。
我们无法预估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让生命变得有深度。
直到生命的最后,他都在用自己智慧和经历写了几篇文章。
可惜天妒英才,他的离世令人惋惜。
大家对此事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患病北大才子向死而生
百度百科:魏延政
中新网:前华为员工去世引发争论:员工患病 企业如何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