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的大明星郑国霖、马景涛、寇振海、翁虹,一个个挤满景区…

发布时间:2025-10-11 17:22  浏览量:1

曾经,他们是荧幕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如今,他们骑着摩托载“秦始皇”兜风,顶着40度高温演财神,被游客一声“参见皇上”就能当场封你个“御前侍卫”。

这不是穿越剧,是2025年真实上演的“内娱变形记”。主角,是、、、……一群曾经红极一时的演员。舞台,从横店片场,搬到了西安老街、杭州宋城、泰山山道。

昔日主角,今朝NPC,这届明星,集体“下山”谋生。

要说谁演得最投入?非郑国霖莫属。《隋唐英雄传》里的李世民一演就是二十年,如今在景区,他干脆把“皇位”坐穿。

游客喊一声“皇上万岁”,他立马“封官加爵”——男的升将军,女的晋郡主,连身旁的“公公”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演得比剧本还带感,互动比直播还热闹。

有人笑他“沦落至此”,他倒乐在其中:“我就是个小演员,缺钱,得养家。”

一句话,扎心又真实。光鲜是过去式,谋生才是进行时。

70岁的寇振海,曾经是《情深深雨濛濛》里让人闻风丧胆的“黑豹子”陆振华。如今,他拎着马鞭在舞厅扭胯热舞,前一秒还威严训斥,下一秒就蹦迪嗨翻。

曾经的“民国第一爹”,如今成了景区气氛组组长。不是不想端着,是孩子要养,学费要交,小二十岁的妻子和仨娃,全指着这身戏服吃饭。

63岁的马景涛更拼。“咆哮帝”不再咆哮,改行当财神,头戴金冠、身披红袍,在山头吆喝“马上来财”。

35度高温下穿四层戏服连演四天,直接中暑晕倒。可检查完,第二天又上场不是敬业,是不敢停

三个孩子,国际学校、韩国练习生,每年百万开销,停一天,账就断一天。

57岁的翁虹也没闲着。

《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猫妖妙妙”重现江湖,勾唇一笑,吓得小朋友直喊“妈妈”。

她倒坦然:“童年阴影?隔25年还是这么吓人?”

演完猫妖,转头唱港曲、跳复古舞,风韵犹存,但更存的是—中年女演员的生存焦虑

这群人,曾经是影视剧的中坚力量。

如今呢?剧本少了,开机率低了,剧组选角只看“流量”和“性价比”。
中年演员,不上不下,卡在中间。既不是顶流,也不是新人,连“外卖单”都接不到。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剧同比减少33部,近万家影视公司注销。资本退潮,资源向头部和流量倾斜,剩下的“腰部演员”,只能另找出路。

于是,景区成了新赛道。

这里不看热搜,只看“角色辨识度”。你演过皇帝,就能当“皇上”;你演过老爷,就能当“NPC”;你咆哮过,就能当“气氛担当”。

更香的是:时间固定、结款快、不用等杀青。比起拍了上部没下部的影视剧,景区演出简直是“铁饭碗”。

一场演出下来,门票销量能涨三成。对景区来说,老戏骨就是“活IP”,自带流量;对演员来说,往日角色就是“养老保险”,能变现。

于是,我们看到了:郑国霖在千古情演帝王,马景涛在山头当财神,寇振海在舞厅抢依萍饭碗,翁虹在街头一秒变猫妖……

经典角色,成了他们的“长期饭票”。

当然,也有人转行更彻底:送外卖的于清斌,陪爬泰山的史元庭,摆摊卖鸡爪的港姐,开法国菜馆的陈键锋……甚至霍建华、刘晓庆也杀入短剧,演“霸总爱上我”。

但短剧也不是谁都能演的。

拍摄强度大、节奏快,更爱用网红脸,中年演员的“细腻演技”在这里反而成了“拖沓”。

所以,景区反而成了最体面的退路。既能保持曝光,又能踏实赚钱,还不丢人。

有人说,这是“跌落神坛”。
可跌落的,从来不是他们,而是那个“只捧年轻人、只追流量”的娱乐圈。

演员的本质是什么?
是表演。

在片场是表演,在景区也是表演。周星驰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今天,郑国霖在微博写:“想好好活着,就要努力工作。”

他们没在演戏,他们就在生活。
从“主角”到“群演”,从“片场”到“景区”,变的只是舞台,不变的是——
一个普通人,为生活拼命的样子

这届明星,不再高高在上。
他们脱下戏服,走进人群,成了最接地气的风景。
而观众终于明白:
所谓光鲜,不过是别人看不见的柴米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