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斗者身份参加抗日战争的作家——记《红旗谱》作者梁斌

发布时间:2025-10-10 08:00  浏览量:2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

著名长篇小说《红旗谱》的作者梁斌是一位老革命、老作家。他是以战斗者身份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作家。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第一史诗

梁斌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家庄,抗战时在家乡参加地下革命活动,组织救国会,建立抗日武装;1948年随大军南下,任湖北襄樊地委宣传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武汉日报社社长、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等职。他195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1957年《红旗谱》出书,1963年《播火记》出书。“文革”中《烽烟图》原稿丢失,1979年失而复得。

长篇小说《红旗谱》一问世,便轰动文坛。这部40万字的巨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大革命失败前后10年冀中平原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塑造了朱老忠、江涛、春兰等一大批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形象,自1957年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第一史诗。1960年《红旗谱》被搬上银幕,导演凌子风,摄影吴印咸,主演崔嵬。由小说改编的同名28集电视连续剧也于2004年与观众见面。

《红旗谱》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一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的历史画卷和壮丽史诗,影响了几代人。

题赠“文成于难”留念

我是在1983年结识梁斌先生的。那年11月他来北京开会,我在他下榻的宾馆访见他。

他声调不高,感情很少外露,给我的印象是从相貌、衣着到谈吐,都那么朴实、平淡。

话题从他最近的写作情况谈起。他告诉我,他的长篇回忆录已经写出十几万字,正在《新文学史料》上陆续发表。

我们谈到,现在有些青年作者写得快、写得多,发表欲也强,可是作品质量却不太高,个别人甚至多少有为金钱写作的倾向……梁斌说:“青年人精力充沛,写得快,写出来就想寄出去发表。现在刊物多了,需稿量很大,要是不注意精选,也容易让一些青年作者忽视精雕细刻。”

我问道:“这种现象如何改变呢?”

他说:“这个局面得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好转。青年们得深入生活、多参加工作,笔力也得好好练一练……我同他们谈话时多次谈到这个话题,我不主张写了东西急于发表,建议文章写成后搁一搁,放一放,改一改。”

梁斌接着说:“有人讲‘文成于易’,金圣叹却说‘文成于难’。这是对的。根据我的经验,写文章要难到身上累得扛不住才行。”

“您的《红旗谱》这些作品就是这样打磨出来的吧?”

他点了点头:“《红旗谱》修改少的地方有七八次,多的地方有十几次。我的几本书都是经过长期修改的。最近出版的《烽烟图》,1953年、1954年就完稿了,比《红旗谱》还早,后来反复修改过。文学创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人以为轻松,实际上很吃力。”

临别时,他在我的本子上写下“人曰文成于易,金圣叹曰文成于难”,留作纪念。“文成于难”,这是老作家的经验,更是对我们青年一辈的期望。

梁斌先生的题词源自对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感悟。

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序一中说,有两种作者:“依文成于易之说,则是迅速挥扫,神气扬扬,才子也;依文成于难之说,则必心绝气尽,面犹死人者,才子也。”而凡是伟大的作者,其创造过程,都属于后一类——这甚至可以说是伟大作者的标志。因此,金圣叹接着上面一段,说道:“故若庄周、屈平、马迁、杜甫,以及施耐庵、董解元之书,是皆所谓心绝气尽,面犹死人,然后其才前后缭绕,得成一书也。庄周、屈平、马迁、杜甫,其妙如彼,不复其论。若夫施耐庵之书,而亦必至于心绝气尽,面犹死人,而后其才前后缭绕,始得成书。”

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在文坛更加浮躁的今天,梁斌先生的话不知还有没有意义?

他的画和文学一样充满生机

在那次访见数年后,梁斌先生因劳成疾,辗转病榻,不能作文。他就研习书法、绘画,常常出入书画店,与书画家为伍。国画大师黄胄,本姓梁,是梁斌的堂弟,二人常在一起切磋书画,互有裨益。兄弟二人还办了一次联展,成为文坛佳话。书画使梁斌身体得到恢复。他说:“我的身心得以恢复,是与书法、绘画分不开的。”

他曾寄赠我他的一幅书法和两幅国画。书法是一副对联,内容为:“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那是他收到拙著《春天的问候》后的回赠。他有附信(可惜已丢失)说拙著“可以说是很干净的小品。再写下去,希望你在散文美上下功夫”。既有肯定,又有批评,令人心服。国画一幅为水墨画《春华秋实》,画的是藤萝花;另一幅画的是南瓜。他的书法朴质无华,苍劲有力;他的国画简约灵动,充满乡土气息和文人意趣。

之后我向他约稿,1987年他寄来一件散文稿并附信一封,用蓝色钢笔书写,看出他的手在颤抖:士方同志:

你好!

你向我约稿数次,因为我右臂发抖,书不成字。治了半年,最近才有成效,每天可写二页稿纸,多了还不行,是脑血管硬化的原因。

写的这篇小文文字不好,但都是心腑之言,请你处理。

特此,致好!

梁斌 九月七日

如此顽强精神,令人钦佩;如此重情重义,令我感动!

他的文章后来发表在《人民政协报》“华夏”副刊上。

梁斌逝世10周年时,“大地之子——梁斌文学艺术展”于2006年5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该展览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梁斌文学研究会承办。展览从革命生涯、文学创作和书画艺术三方面,全面再现了梁斌的文化一生。展览展出了梁斌书画作品一百七十多幅。梁斌堂弟、国画大师黄胄在《梁斌画集》的序言中这样评价:“梁斌的画,是一种革命的文人画。他的画没有扬州画派那种高古荒寒,梁斌的画和文学创作一样,充满激情、希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