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太阳山上》竞逐“文华奖”,艺术总监黄新德: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是真正的奖牌
发布时间:2025-10-03 09:45 浏览量:2
大皖新闻讯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原创新编黄梅戏《太阳山上》,此前已荣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等多项荣誉,并代表安徽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奖”。2日下午,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梅戏《太阳山上》艺术总监黄新德接受了大皖新闻独家专访。他表示,《太阳山上》是黄梅戏一次小步渐变、有所突破、有所颠覆的作品。一直看着这部戏一路成长的黄新德表示,能够代表安徽去参加中国艺术节,已经说明了此剧的含金量和生命力非同一般,“希望能够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我想这才是这个剧目真正的奖牌。”
大皖新闻:黄老师,这个本子是根据季宇老师的小说《最后的电波》改编的,内容肯定是比较扎实的。
黄新德:戏曲界有一句老话叫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太阳山上》原作,就是我们原来的作协主席季宇的获奖小说《最后的电波》。这个剧本很扎实,而且非常成功,所以给后来改编成舞台剧强大的支撑和挖掘的空间。其实黄梅戏《太阳山上》的故事不是那么复杂,就是一个缺少志向的,只想过好自己小日子的一个小人物,如何在特殊严酷的环境中蜕变成了一个充满斗志的革命战士这么一个转变过程。它一反过去我们对主旋律作品的一些肤浅的漫画式的认知,有所颠覆。
大皖新闻:《太阳山上》最亮眼的地方是哪里?
黄新德:我们黄梅戏剧种,历来在人们心目中就是才子佳人、小家碧玉、天上人间。现在这个戏,充满着战火味儿、金戈铁马和家国情怀的题材上,剧种承载量如果按过去的标准是达不到的。但是现在这个重大题材,用黄梅戏来表现,在现场看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深深被带入故事里,可以说对黄梅戏过去的表演路数或者剧目承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小人物在一个大背景下的转变,战斗场面也比较多,尽管不是和敌人面对面的,但是环境营造以及人物内心的挣扎,我觉得在这些方面是黄梅戏剧种过去少有的,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个戏诞生以后,在合肥、安庆乃至北京展演过,我有幸在场,我能感受到,观众对这个剧目的感染力,我能从现场的那种反响,包括他们热烈的掌声叫好看出来,他们真正地被人物的命运所牵系着带入其中,这说明这个剧种如果改革得好,运用得好,是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的。
大皖新闻:黄梅戏的音乐和唱腔处理会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吗?
黄新德:剧种与剧种的区别主要就是音乐,也就是唱腔和音乐都是属于音乐范畴。唱腔是人物表达的重要工具,也是剧种之间区别的重要的标志,这个戏如何在保存黄梅戏的特色之外,要加入时代色彩和革命旋律,这一点我认为做得非常好。就是把黄梅戏特有的那种柔美那种缠绵的旋律,与新四军军歌的那种雄壮、那种革命灵魂把它无缝衔接。一旦这些音乐结合得好的时候,残酷的环境中,又能听到这个人物内心的倾诉,把它糅合在一起,浑然一体,时而娓娓道来,时而大起大落,这种情绪色彩的巨大反差,为这个剧目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皖新闻:这里面是有一些创新和扬长避短的。
黄新德:对。不装腔作势。黄梅戏这个曲调念白最大的优势是,它充满着烟火气,而李安本这个小人物,他就是基层的,容不得他去装腔作势去装,所以它里面运用了许多的小调式的黄梅戏,小调式的那些花腔类的唱腔,也符合他的身份;后面战火中觉醒了之后的咏叹调,那就叫板腔体的不是小调体的,所以就要追求它的完整性,布局要合理。
创新当然要有,我们要尊重传统,但不能拘泥于传统。好像不能越雷池一步。戏曲改革都是一直在改革的,有人说我们戏曲保守,我个人不这么认为。如果一直保守的话,就拿京剧来说,比我们古老得多,为什么会有梅派、程派,在他们之前有吗?不都是改革的成果吗?小步地渐变,而不是突变。根子不要丢了,不忘初心。所以这个戏,我们想希望在黄梅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但不能太大。
大皖新闻:那在表演上有什么想法呢?
黄新德:作为一个地方剧种,黄梅戏在表演上以淳朴,生活气息浓郁,或者是某些剧目轻松愉快,某些爱情充满了想象和浪漫,这些都是它的特长。表现战争年代的炮火连天的环境,如果搞得不好,表演不好,人物看上去容易缺少真实感,缺少时代感,不可信,不可爱。但是《太阳山上》这个剧,把人物的生活化表演与传统的程式有机结合,比如说去发报啊,里面运用了许多舞蹈的东西,戏曲的舞蹈,后来他想逃回家去下山,借用了许多传统剧目里面的一些身段,包括唱腔上面仍然保持着黄梅戏的那种对唱的优势,和他大段的个人的抒情的唱段,这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大皖新闻:您对两位主演也是赞赏有加,我看您朋友圈最后一条就是2021年你对两位主演的肯定。
黄新德:李安本的扮演者虞文兵,和新四军女战士小林的扮演者夏圆圆,这都是我的徒弟。在排练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通过这个剧目有了很大的进步,都成熟了不少。因为这个剧目比较难,他们也付出了心血,我觉得从才子佳人到革命战士,包括夏圆圆过去她主要唱花旦,现在来演一个在战火中充满了斗志的革命战士,这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这两位演员,我认为都有很大的进步。作为长辈,我希望通过剧目出戏出人,好演员必须在剧目中成长,好剧目必须在好演员的手里,才能够到一个新的境界,我希望他们越走越好。
大皖新闻:咱们这部戏的导演和安徽也有很深的渊源。
黄新德:对了,导演得说两句,这个《太阳山上》的导演叫李建平,他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曾经给我们安徽拍了许多台好戏,比如《风雨丽人行》,比如《墙头马上》,比如《胡雪岩》等等。他最大的好,就是除了他的功底扎实、博学多才之外,他非常尊重我们戏曲,尊重我们把人物的表演和戏曲程式化有机地结合。在他的导演过程中,演员能得到很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不像有些导演是来改造你的,不是来合作的导演。导演嘛,要指导引导教导,但是很多人未必能做得到,所以说大家对他评价都非常高。
大皖新闻:我们这部戏的编剧也是本土的年轻编剧。
黄新德:对了,我忘了讲。编剧是来自我们本土的剧作家朱仁武。开始从名字上我以为是个男孩,见了面才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孩,不仅人长得漂亮,文采也非常好,我觉得这个作品浸透了她的心血,很不容易。这个剧本充满了生活情趣,我觉得像这样的年轻的剧作家如果再多一些,像这样的好编剧,包括好导演、好舞美、好灯光,包括我们好作曲,再多一点的话,我们安徽的戏曲力量应该更好。我觉得这个剧目也告诉我们一点,要想搞出个好剧目来,各方面人才都要具备。
最后我想说一说这个舞台,舞台的变化就是它的舞台之简洁,灯光之妙用,一反台上搭台不计成本的豪华奢靡之风,令人不禁为艺术家们的良苦用心所感染,所感动。因为这是一个小团啊,财力有限,如何抓住根本就是人物,如果人物能够塑造成功了,其它只是陪衬。当然都很重要,但我们首先要抓住最主要的,把人物塑造起来,人物立起来,其他的有条件我们再继续上,没条件我们慢慢来。
大皖新闻:您对这部戏在文华奖上有期待吗?
黄新德:期待肯定有。十年磨一戏,这才两三年的功夫,就希望达到尽善尽美也不可能,它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么经过多场演出以后,再去继续打磨,听取各种意见,我相信既是黄梅戏的,又是现代战争题材的这么一个充满革命浪漫主义,同时把现实主义和传统的那种审美结合的这么一个好的剧目,需要时间的磨练。我认为这次能够代表安徽去参加中国艺术节,也说明了此剧的含金量和生命力还是非同一般的。希望能够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我想这才是这个剧目真正的奖牌。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陶娜